图为革命英雄永垂不朽雕塑
黄明是闽中革命的杰出宣传员,抗日爱国运动的先锋,党的新闻先进工作者。
1916年8月,黄明出生于仙游县东乡平原。未满周岁时,父亲在贫病中去世。童年的黄明饱受饥寒,他从小就参加劳动。环境造就他成为一位性格刚强、不怕吃苦、不畏强暴的孩子。
1928年春,黄明离开慈母、兄姐,到20里外的坝下折桂小学读书。折桂小学是座革命摇篮,共产党人陈如晃、张元豹等以折桂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黄明等穷孩子,本来对社会的不平就不满,因而特别容易接受老师讲的革命道理。
1930年,黄明结识了共产党员罗迎祥。在陈如晃、罗迎祥的影响下,黄明加入了儿童团。黄明根据党的指示,到学生、群众中去送革命书籍和进步报刊,为地下党送信,为党组织开会站岗放哨。在教师带领下,他还出去秘密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九一八”事变,全国震动,抗日救亡热潮席卷祖国各地。这时,黄明已经14岁了。在党的引导下,他和儿童团员一道,在校内外公开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在群众中组织“互济会”,建立“反帝爱国同盟”,发动各阶层人民反日反蒋,募捐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2年,黄明小学毕业。他离开家乡到城里的现代中学读初中。罗迎祥、王纪修等共产党人经常来学校,鼓励青年学生要献身于解放事业,黄明进一步认识了生活,认识了社会。1932年下半年,经罗迎祥介绍,黄明加人了共青团组织,并通过罗迎祥认识了共产党人王纪修、谢刚。
1933年,黄明因慈母病故,读书费用全无着落而辍学在家。他的革命引路人罗迎祥继续往来于何麓,以黄明家为联络点,进行革命活动。在罗迎祥指导下,黄明经常出入于榜头几所小学,和地下党员进步教师保持联系,布置工作,又不断到坝下、昆头、后保、岭下、洋尾、宝坑等农村开展革命工作,向穷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他还跟随罗迎祥在东乡一带建立联络站,发展党组织。19路军发动反蒋的“闽变”后,黄明和地下党员一起,根据上级党指示,跟随罗迎祥在城乡开展反蒋活动,配合19路军斗争。
罗迎祥见黄明斗争勇敢,勤学好问,有见地,经党组织同意,于1934年上半年带黄明到莆田常太参加游击队,投身血与火的斗争。
黄明到了游击队驻地后,担任了宣传员,参与枫叶塘的战斗、北高打土豪分粮斗争以及其他战斗。他的行动受到王于洁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游击队中,黄明十分活跃,干得非常出色。游击队干部、战士和群众都喜欢他,亲切地称他的原名“阿度”。
黄明在战火中成长。1934年秋,他和黄国璋等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春,莆田中心县委为了打开仙游革命斗争局面,派罗迎祥和黄明一起回仙游工作。莆田中心县委研究决定,黄明抓团县委的工作。
罗迎祥、黄明回到仙游后,置生死于度外,恢复党团组织,建立新的关系。继续整顿、恢复组织和发展游击队。
1936年夏天,罗迎祥暂时转移到南平,黄明经厦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投亲靠友。他身在异国,心系祖国。不久,国内发生“西安事变”。血气方刚的黄明和爱国华侨青年一起,参加华侨抗日救国运动。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黄明在海外再也坐不住了,于1937年底从海外赶回国来,几经辗转,于1938年初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1946年,黄明先在武汉与战友一起将大量物资运给新四军,支援部队。后到南京,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以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进行活动,在特殊的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战斗。
1946年底至1948年,他被党派到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再度进行地下斗争。
1949年8月,黄明奉中共华南分局之命,率福建文化服务团从香港到闽粤赣根据地,而后转返福建。
解放后,黄明先后任福建日报编辑部主任;省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省广播局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教育局局长、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1985年任中央福建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998年11月,黄明告别人间,享年72岁。 (陈宝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