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漫话端午“爬龙船”
【发布日期:2009-05-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漫话端午“爬龙船”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五日节”活动的最高潮,莆田民间有龙舟竞渡(俗叫“爬龙船”)的习俗。这一传统习俗,是纪念楚怀王时任三闾大夫的屈原的。

莆田龙舟竞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宋代邑人大诗词家刘克庄(1187-1269)的《甲子端午》中“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之句。它是描述1204年城郊龙埔社“爬龙船”的盛况的。

莆田南北两洋,水域广阔,故各乡大都自造龙舟。龙船的造型有“老船”(雄龙)和“齐头船”(雌龙)之分。“老船”的船头用樟木雕刻成龙头,龙头上凿两个龙目,装上木雕的活动眼珠;龙口张开,口中有舌,舌上有一粒圆木球;龙头之顶插上一对鹿角,颔下挂着白色的“龙须”。龙舟划动时,龙目、龙舌、龙球一齐滚动,活龙活现。“老船”见于北洋。南洋的“齐头船”,只用鲜艳的颜料在船头画了一个虎头像就行。

龙舟上大书乡里的境、社名。如东华乡华东村的龙舟,写上“华江泮水”;吴江村的龙头因画有一对孩儿,故称“吴刀双孩儿”;七步村龙舟因龙目只画一半,故称“七步半目光”,凸现出其乡情特色。

龙舟上的“水手”都是男的,从13对到26对(每对2人)不等;还有固定的敲锣、打鼓和掌舵的各1人。掌舵人的技巧,在龙舟竞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龙舟竞渡的地点,大都选择水域广阔的水面上,如黄石的“华东面”,涵江保尾的四沟嘴,新港的下江,埭里上林的龟沟,洋尾的白塘沟,梧塘的梧塘桥头等。

开赛之前,龙舟上高挂“圣母旗”,祈求妈祖保佑平安。龙舟在赛区外的河边树下休息,鼓声轻轻,笑语盈盈。遇到有交谊乡的龙舟,锣鼓手则敲锣打鼓,并把锣和鼓的槌举来互相致敬。竞赛大会在河中央搭起一座雄伟美丽的龙门,龙门上高悬一颗七彩的彩球(龙珠);彩旗迎风飘扬,衬托出节日喜气。两岸上观众人山人海,有登上高楼的阳台远望的,有赤足涉水于河边近观的,小孩则坐在大人的肩头上指东划西,人墙如堵。

开赛时,一声炮响,龙舟如蛟龙出水,锣鼓手敲打的“咚咚锵、咚咚锵”的雄壮高音,催人前进;一色轻装的“水手”们飞舞双桨,上上下下,好比支支利剑,翻起千重浪,劈开水中天。他们自发的“爬啊!爬啊!”的鼓劲声,与岸上观众阵阵的“加油!加油!”的欢呼声,多么合拍!有如前人的诗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情景。当龙舟冲出龙门、戏弄龙珠时,观众欢声雷动。

这时,真的有好多的“龙船迷”在“龙船讲”,一路品头论足,迟迟不归。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先辈刘克在看“爬龙船”时,突然下了雨,他以无可奈何的心情口占《贺新郎·端午》一阕,其中有“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归去。”之句,可知刘克庄是一位“龙船迷”。

如今,龙舟竞渡已成为人们讲团结、重友谊、树新风、争上进的水上体育活动了。(康永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