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刑宪俊秀
【发布日期:2009-04-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刑宪俊秀

——莆阳尚书风华(二)

三曰:由表及里,力求治本。彭韶执法,并非就事论事,案结辄止。他善于由表及里,推究本源,以期从根本上加以治理。

孝宗弘治初,召彭韶为刑部右侍郎。时浙江嘉兴百户(卫所军官)陈辅犯私盐罪事发叛乱,攻掠府城,遁入太湖。彭韶以风力之臣受命前往平叛,追缉陈辅部众,劾罢守臣,治安遂定。适户部奏言两浙盐法久坏,遂命彭韶以本官兼左佥都御史留浙治理盐政。彭韶早夜讲究利病所在,认为浙西因通舟楫,盐利多于浙东,而浙东则对盐户强行摊征税物,以致税负过重。于是奏请调整盐课政策,对历年旧欠,视其年限久近酌情减免,复减处州(今浙江宁波)等地课额,事毕还朝后,又画八图进呈盐户晒淋、煎熬、折阅(低价出售)、倍征(加倍征税)之状,加深朝廷对煮海盐民贫苦生活的了解与同情,户部复议通过并作为定例,为孝宗所采纳。彭韶正是通过减免盐民税负,增加收入,力图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安定。其识深矣!

弘治五年,彭韶以刑部审理百户谢原踢人致死案为据,疏言军民利病。认为管军何三因脱逃不还工钱,被谢原脚踢身死,命案虽与世情艰难、财重命轻有关,实乃营造昌国公张峦之墓引发。他尖锐指出:“今修皇亲昌国公张峦坟墓,比诸往年勋戚之家相去悬绝,凡百制度多为宏壮。差官领军万数,轮流上工,计年不足,恐非人臣所敢当计。执役官军畏惧箠楚(杖罪),不得已出钱雇役,中间贫乏者随上随逃,而管军、工官又复请增员,前后辗转,不得休息,岂能无怨言者哉?”彭韶又据所问东安县知县朱华被告违例差役陵户案,指出:顺天府所属州县,正役颇易应当,杂差实为浩瀚。其丁多殷实之家,往往投充陵庙、坟户及勇士、校尉等役,以避民差,致将现户重叠加役,富者累穷,贫者逃窜,村里萧条,人无生意。建议将张峦坟墓减去工程,依式修造,俾得早完,并将陵户等役优免事例酌量定夺,以便遵守。“推以及彼,由近及远,何患军民之不安哉?”彭韶此议,亦是着眼根本,釜底抽薪,压缩皇家工程规模,减轻军民劳役负担,扭转官民、军民关系紧张状况,以促进社会治安。史志称彭韶“谨于守法,而亦尝有法外之意”,正是其执法高明深远之处。

纵观彭韶仕途,由刑部主事直至本部尚书,政绩显赫,官声远播。郡志称其“莅官忠诚恳至。在外台,则务平冤滞、剔奸蠹、敦风俗、恤民隐(苦);在内台,则谨于守法,不为利疚,不为势回,而亦常有法外之意。”应当指出,彭韶虽执刑宪之剑,然非嗜刑好罚的冷面杀手。他遵循儒家法制本义,务求明慎而以忠恕为本。尝言“刑以弼教(辅佐教化),使之畏威远罪,导之以善耳。”遇有骨肉相残者,辄忧形于色,曰:“是吾之刑罚,不足以止奸也。”足见其并非嗜刑成性、刑罚至上,而是视刑法为教化之辅助手段,使为善者有所恃,为恶者有所惧,终以导民远罪从善为目的。可谓深得先贤法理之本义也。

彭韶居官,谠言正色,秉节无私,为平民百姓所拥戴。明代莆阳名臣宋端仪,在追记彭韶生平事迹时称:“在官守,处事精明,驭吏严整,事无巨细,必身亲视。国事如已事,视民病如在已身,贯彻于上下。所至如春风,和气著物,随所遇无不发生。立朝直前无所畏缩,忠义激□,不以祸福婴怀。谠言至讣,所以开上心、拯时□,别白是非邪正,排奸佞而触貂珰(宦官别称),务使为善者有所恃,为恶者有所惧。暮年名德益尊,上则九重知之愈深,下则贤士大夫望之愈重,以至行旅走卒,亦皆知其名。”

公平乃司法之魂。然在古代封建君主专制下,不过是儒家先圣们的政治理想而已。彭韶谨于守法,既为儒家政治信念及自身道德力量所支使,亦有赖于帝王的某些政治开明。明孝宗朱祐樘作为欲有作为的开明之君,使彭韶这样的士族精英,能够登上尚书之座,才华亦有所发挥,一些案件得以较为公正处置,但终不可突破皇族利益集团之底线。彭韶一生守法不挠,因之屡次忤旨,两下牢狱,一度贬官,其仕途升迁风波,恰是皇朝正义与邪恶斗争,力量此消彼长之反映。其晚年连疏请退,既有家庭连遭变故之因,更为其守法为贵戚近臣所疾,致其素志不能尽行。可见,封建时代之执法“青天”,虽为广大百姓所拥戴,却为朝中奸佞所不容。法制之公平正义,历来是社会的热点话题。毫无疑问,道路十分漫长、曲折。需要后人发扬彭韶无私无畏、守法不挠的献身精神,更有赖于法治体制的根本革新。 (续完)(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