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墨韵绘就向晚华章
【发布日期:2025-09-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周碧玉

 







 

丹群,是我童年记忆里一个温暖的名字。我们曾是小学同窗,初中玩伴,虽未同坐一桌,却总在课间并肩谈笑。记得那时,我们常在放学后追逐巷口的落日,在课本空白处画下稚拙的图案。后来她随家人迁居香港,投身商海,我们的联系便渐渐沉淀为岁序更替时的问候。未曾想到,当她步入人生金秋,竟重拾笔墨,在宣纸素笺间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如今更担任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会长。

与寻常退休者不同,丹群以初学者的赤诚拥抱艺术。没有童子功的底蕴,她便以当年创业的坚韧面对笔墨之道:练习书法从执笔起步,临帖至指尖发酸;研习绘画时,对一花一叶反复观察,调色盘更替无数;创作诗歌则将人生阅历融入字句,推敲平仄,琢磨韵律。“从前为生活奔波,如今终于能为热爱停留”,这份纯粹让她的作品洗尽铅华,唯留岁月沉淀后的真诚。

她的诗作纯粹、清新、自然。咏春日海棠时,“粉瓣凝香沾露浅,柔枝映月伴风轻”,将寻常景致写得灵动婉约;抒家国情怀时,“星河万里承文脉,赤子丹心照九州”,又显深沉厚重。她写的“擎天不逊须眉志,济世犹存巾帼嘉”之句,更是将女性的柔韧与担当抒写得淋漓尽致。

观其书法,可见人格。楷书端正沉稳,行书流畅自然,偶作的草书则在笔墨翻飞间隐约可见当年的闯劲。“写字如做人,急不得”,她常这样说。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与自我对话的痕迹。

她的传统写意画造诣尤深,注重“以形写神”,追求笔墨意趣与内在神韵的表达。她善于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在似与不似之间探寻艺术真谛。作品讲究气韵贯通,常以疏密有致的布局营造空灵深远的意境。她深入研究历代写意名家技法,将传统水墨的笔墨情趣与岭南画派的清新明快相融合,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

作为香港女中国书画家协会会长,她始终谦逊待人,筹备活动时必细心听取每位会员的建议,推动两地文化交流时总说“要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之美”。2024年,协会先后在咸阳、洛阳等地举办展览。同年11月,在香港大会堂成功举办第四届会员作品展,汇集160余件作品,并邀请内地知名画家参展。同时举办六场专题讲座,以多元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为期半年的筹备工作中,她事必躬亲,终获圆满成功。

她谦称自己是“艺术路上的赶路人”,实则已凭借热爱与坚持,将退休生活过成令人钦羡的风景。从商界到艺坛,变的只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她表示,未来将继续通过绘画抒发情志,兼采众长,在深入研读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个人风格。“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也是艺术家的必经之路。”

忆起年少时在作业本上涂画的往事,不曾想过数十年后她会在书画天地中自成一格。这份持之以恒的热爱,这种初心不改的坚持,比任何荣誉都更有力量。作为昔日的同窗,我由衷为她骄傲,也更明白这光芒背后,是一生向美的热望,是温柔坚定的心性,更是岁月磨不钝的赤子之心。

在丹群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唯有不渝的追寻。

丹群用热爱改写人生后半程,从商界到艺坛的跨越,藏着对传统文化最赤诚的坚守。这份“人生无太晚开始”的力量打动了我,她笔下的墨,是关于“追寻热爱”的故事,亦是向美而行的力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