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在潮汐之间织就千年文脉
【发布日期:2025-09-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华

 

 






当北纬39°的海风掠过辽东半岛最东端的海岸线,东港这座滨海之城便在海浪的节律中苏醒。大孤山天后宫260载的奉祀传承,东港数百年不熄的璀璨渔火,早已将妈祖文化锻造成城市的精神骨骼。

东港的海风里浸染着咸涩的历史,也因此打造了独属于东港的妈祖信俗特质。

大孤山古建筑群中,天后宫是唯一拥有三进院落的殿宇。主殿内五尊妈祖像构成文化融合的微缩史:居中辽东泥塑像带着渔家女的质朴,东侧湄洲分灵金身彰显正统源流,西侧来自台湾的妈祖圣像则牵连着跨越海峡的文化血脉,那是大甲镇澜宫、新港奉天宫赠予的信仰纽带。三块台湾同胞赠送的匾额在殿内静诉两岸香火情缘。左宗棠1885年手书“永清安澜”的墨迹,烙印着海疆安危的时代忧思。通往天后宫的三十三级石阶在渔民心中化作通往平安归航的信仰天梯,承载着渔民的祈愿。

每年正月十三祭祀海神娘娘的潮声中,“南妈祖北娘娘”的民谚代代相传,那些隆重热烈的仪式里,盛放的是辽东渔民对“天下至险莫于海”的敬畏,更是对“永清安澜”的永恒期许,妈祖信俗早已超越护渔护航范畴,成为家国情怀的物质载体。当大鹿岛正月十三放海灯习俗活动入选2025年全国“村晚”示范项目,东港人看见的不仅是渔火映潮声的诗意,更是文化血脉的当代心跳。  

作为海洋孕育的非遗瑰宝,妈祖文化深植于东港这座港口城市,其与本地节庆融合,意义深远。

妈祖信俗,承载着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与共同祈愿。妈祖精神凝练千年美德与“人本”光辉,其蕴含的民俗仪轨与朴素智慧,如无声细雨滋养人心,树立向善的精神航标。

海洋的深沉赋予东港灵魂,妈祖的辉光则为其注入永恒的温度与力量。当古老信仰融入城市脉搏,不仅唤醒了血脉深处的归属,更以千年善德照亮人心。

每年九月一日的开海日,千帆竞发的壮观场景正被赋予新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妈祖文化,可依此构建多重体验维度。在开海仪式中,参考《天妃显圣录》等记载的古礼“祭海大典”,融入地方民俗元素创新祭典仪式,如让渔民着传统裋褐,以古法吟唱出海祝祷,配合现代声光技术,在浪涛声中投射妈祖护佑郑和下西洋的全息影像。海鲜节现场设立“妈祖宴”主题区,将东港黄蚬炒叉子与台湾蚵仔煎等并置,每道菜配以AR菜单,扫描即现妈祖传说中相关海洋生物的故事。设立“开海第一网”渔获物竞拍专场,收益反哺妈祖文化非遗保护项目。

当百年水杉的根系紧握辽东大地,当两岸妈祖的金身在香烟缭绕中相望,东港正在诠释:扎根乡土的文化最具生命力。这里没有湄洲祖庙的烜赫源流,却有着黄海浪花雕琢的独特品格。妈祖文化与节庆融合,不是简单的符号拼贴,而是一场文明基因的唤醒仪式——在放海灯的烛光里,在秧歌舞的鼓点中,在庙会牡丹的芬芳里,在开海节的号子声中,妈祖文化终将成为推动东港驶向深蓝的文化引擎,并向世界证明: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信仰在当代浪潮中重获新生,让“永清安澜”的祝祷化作蓝海经济的澎湃浪潮。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