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莆田市首期莆仙非遗美食制作培训班在市理工技术学校圆满落幕。此次培训为期3天,二十余名残疾人学员走进课堂,在专业烹饪老师指导下学习传统美食技艺,为自身开辟技能增收新路径。市残联副理事长杨兴坚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实训课堂上,经验丰富的烹饪大师叶凯首先系统讲解莆仙非遗美食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帮助学员深化认知;随后聚焦扁食、卤面等特色美食,从食材挑选、馅料调配比例,到烹饪技巧、火候把控,对每一个制作步骤进行手把手实操指导。学员们围站在操作台旁,一边认真记录要领,一边专注投入练习,包馅、切菜、翻炒……尽管部分学员动作稍缓,但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念禧来到培训现场,为专注学习的学员们加油鼓劲。她勉励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在掌握非遗美食技艺、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凭借一技之长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来自仙游县的学员小吴虽手部有不便,却始终坚持反复练习,额头渗着汗珠仍笑意盈盈:“现在学会做炒米粉、荔枝肉这些家乡味,不仅能把手艺传下去,说不定以后还能摆摊增收,日子更有奔头了。”
据悉,此次培训班由市残联就业中心主办,精心筛选莆田卤面、荔枝肉等4项非遗美食技艺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残疾人搭建起技能提升的优质平台。这一举措不仅助力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更让莆仙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注入新活力,以技能之光为残疾人就业路照亮方向。(时报记者 吴芹芹 通讯员 闫玉洁 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