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市妇联、市公安局分别到城厢公安分局调研指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分局打造城厢“护苗”品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从线下民警入户帮扶的暖心足迹,到线上跨部门联动的高效响应,城厢公安深知,保护“少年的你”,既需要“面对面”的深度守护,也需要“线连线”的及时关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化”的保护举措,该分局致力于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更安全、更温暖的成长天空。
线下守护 :警力下沉,撑起暖心守护伞
“如果在河边看到警示牌要马上离开,遇到同伴溺水要第一时间呼叫大人!”在灵川镇云庄村,治安大队民警蔡丽娟正在结对未成年人家中开展暑期防溺水“入户教学”。
暑假期间,安全隐患增多。像蔡丽娟这样的“安全辅导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分局组织挂钩民警与社区民警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结对工作,不仅普及防范诈骗、交通安全等知识,更注重在“拉家常、问冷暖”中,细心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同时提醒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为了将这份关爱精准覆盖到最需要的群体,分局创新推出“警种联勤”帮扶机制,明确“警种联动、责任明晰、动态跟进”的帮扶机制。机关民警通过“就近就便”和警种认领方式,与社区民警携手以“多对一”模式为孩子护航,让帮扶既有温度又有可持续力度,把关爱深耕到孩子的成长里。
截至目前,已有90名机关民警参与挂钩帮扶工作,累计走访90名未成年人,为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线上联动 :数字赋能,织就协同保护网
不久前,霞林街道一名未成年因监护人缺失面临照护危机。分局快速响应,协调民政、妇联、镇街等部门,落实临时监护及后续帮扶措施。这次高效联动的背后是未成年人保护“一令五单”工作机制的创新应用。
该分局依托“全市一张图”数字化治理平台,打破了部门壁垒。过去需要多方辗转沟通的事务,如今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实现快速响应,日常开展的走访、教育、帮扶、矫正等任务办理情况也同步录入平台,便于协同会商研判,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单一受理向协同办理转变,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自今年6月份运行以来,已累计下发保护令、干预令11份,形成“监测-报告-处置-救助-跟踪”的完整闭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多帮扶、多关爱、少惩戒、少处罚”的保护目标。从“面对面”的深度守护到“线连线”的及时关切,城厢公安花式“护苗”,让“花蕾”向阳而生。(李秀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