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激荡在壶山兰水之间。
在莆田这座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的千年古城,一场跨越三十九载的奖学接力,正以最生动的实践诠释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如今,许阿琼奖学委员会(原名许阿琼教育基金会)已成为莆田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奖学理事会,宛如一盏闪烁的明灯,以奖学之光照亮桑梓文脉,用赤子之心温暖万千学子,赢得各界同声赞誉。
木兰溪畔薪火起,一诺千金映丹心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镌刻在莆田人血脉中的千年古训,在1986年的春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脚。
“乔木展故国之思,行云有还山之梦”,伫立壶公山巅,香港爱国侨胞许国雄先生望着故乡贫瘠的土地与学子渴盼的眼神,毅然决定:“以慈母许阿琼之名设立奖学金,为吾乡栽教育之松柏!”
彼时莆田建市仅三载,百业待兴。许国雄将创业所得倾注桑梓,委托莆田市政协首任主席林文豪筹建奖学基业。1987年8月22日,首届颁奖大会的镁光灯照亮52名学子的青春脸庞。
“三事未竟,此心何寄!”1988年许国雄溘然长逝,临终留下了“三个一定”遗愿:“许阿琼奖学金一定要做下去;莆田第一所高校建设一定要尽力资助;平海老家的上店小学一定要帮助建好。”
长子许奇锋含泪立誓:“父志即吾命!”这位日后荣获香港铜紫荆星章的企业家,同许奇有等弟妹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捐建莆田学院(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许楼光图书馆”“雄馨管理学院(雄馨教学楼)”“雄馨图书馆”……在奖教奖学的路上,许奇锋奔走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只为汲取图书馆设计智慧;在金融危机中抵押资产贷款数百万元,只为莆田学院雄馨图书馆如期竣工。
当图书馆的琉璃瓦映照朝阳时,平海上店小学的新校舍也传来琅琅书声——许氏家族用“一诺千金”在木兰溪畔竖起精神丰碑。
从1986年到2025年三十九年间,许氏家族对家乡教育事业的贡献,跨越山海,恰是对许国雄先生当年“栽下教育松柏”誓言的最好回应。
代代接力守初心,琼瑶报得三春晖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三十九载寒暑更迭,许氏家族的奖学初心如木兰溪水奔流不息。
第二代传承者许奇锋,是九、十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二届莆田市政协常委,身兼侨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与市许阿琼奖学委员会会长,每年盛夏必归故里。他动情地说:“我是个幸运的人,跟着父亲的脚步,有幸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家乡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能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一点贡献,我无比自豪。”
“每次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想起父亲的话——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许奇锋深情寄语受奖学子,“木兰溪记得你们的模样,壶公山盼着你们的成长。步步走稳脚下的路,时时念着心中的家,让家乡因你们的努力多一缕光亮、多一分暖意!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别忘了常回来看看。”
1994年,许奇锋携手六名香港闽籍中青年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基金会共筹善款逾3.53亿港元,在大陆23个省份援建607所“希望小学”等;资助万名学童完成五年学业;一次性资助916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举办希望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捐助100套“希望书库”等。
“这份奖学金不是终点,而是传递爱的起点。”第三代接棒人许嘉威跟随父亲足迹回乡颁奖,“每次跟随父亲回到家乡莆田,看到那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上台领奖时,他们眼里闪现的光令我分外难忘。”
如今,许氏家族累计捐资数千万元奖教兴学,3537名学子从颁奖台走向清华、北大,走向世界学术殿堂……正如市政协主席沈萌芽所言:“许氏三代人的赤诚接力,是‘寸草心’对‘三春晖’最炽热的回应。”
三千桃李竞芳菲,星火成炬照征程
翻阅泛黄的获奖名册,犹如展开一幅莆田英才的“千里江山图”——
科技报国者如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森,首次提出基于多卫星测量的三维磁重联拓扑形态重构的方法,发现并提出太阳风动力学湍流的二元波动论,在空间物理学领域发光发热;福州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喻志阳,2017年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科学》上发表“颠覆晶界”的突破性成果,其发现被誉“可入教科书”。他们在实验室破解“卡脖子”难题,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杏坛点灯者如中国传媒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树庭,获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礼代表;莆田一中党员先锋教师黄绮炜、莆田一中班主任谢铭、擢英中学班主任林荣华等,用爱心守护“苔花如米小”,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
实业兴邦者如云适配创始人兼CEO陈本峰,曾就职于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团队,成功发布了IE8、IE9、IE10,参与了下一代互联网标准HTML5国际标准制定以及IE中HTML5引擎的设计,开发出全球知名的IE404页面,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厦门艾飞科技创始人蔡懿翔,在智慧零售、智慧交通、智慧课堂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互联网升级,所创立企业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荣获“厦门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与荣誉,将科技成果写在祖国大地。
白衣执甲者如上海市一医院屈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柯碧莲,擅长近视眼及眼表疾病的临床诊治,领衔完成有关青少年近视临床防控项目获上海市医学科学奖,不仅以精湛医术“擦亮”万千青少年的视界光明,更在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
这些从莆田走出的优秀学子,在各自领域绽放出灼灼光华,铺展成气象万千的人生长卷,而许阿琼奖学金在他们人生旅程中留下的印记,也成为了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1987年获奖者陈金春感言,这是一份鼓励,也是一份鞭策。他从莆田一中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如今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和国家863、973和攻关计划研究骨干,研究成果获多项奖项。
1996年获奖者邹学强说,许国雄先生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激励我努力奋斗为母校为莆田争光。他毕业于莆田一中,后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奋进。
2008年获奖者李光锐感言,这份荣誉中有感动、有兴奋、有泪水,终将化作我人生征程的不竭动力。他从莆田四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
2015年获奖者黄赛玉认为,许阿琼奖学金的根已在兴化学子心中深扎,是学子们翘首以盼的最高褒奖。
2024年获奖者代表刘瑜若站在颁奖台上,更发出新时代的担当:“我们将以‘为天地立心’之志,把‘许阿琼’的善念传递!”
……
“这份奖学金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枚荣耀勋章,更是一份莫大的精神激励。”这是获奖学子们的共同感受,“它让我们知道,奋斗的笔能挥洒出梦想的华彩!”而这些闪耀的人生,也让“桐花万里丹山路,三千桃李竞芳菲”的时代画卷愈发璀璨。
政协倾力奏弦歌,甘为青泥护琼枝
三十九载风雨路,莆田政协人甘为护花春泥,用履职初心铺就奖学之路——
从一届市政协主席林文豪的亲力亲为,他受许国雄先生委托,始终如一坚持认真办好一年一度的奖学活动,即使到了九十高龄,也亲自到会颁奖,使许阿琼奖学活动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到八届市政协主席沈萌芽的用心用情,她亲自谋划“四个一”工作:拍摄一个短视频、编撰一本励志书籍、建立一个获奖学子专项人才库、举办一场颁奖活动,“栽得梧桐引凤来”。
2024年8月8日,许阿琼奖学金颁奖仪式如期举行,市委书记付朝阳等市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沈萌芽以三句古诗赠学子:“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勉励少年“云程发轫,踵事增华”;“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寄语青年“怀鸿鹄志,展骐骥跃”;“游子千里梦,依依桑梓情”呼唤英才“情系木兰水,报效壶公山”,言辞恳切,饱含对学子的深切期望。
在许国雄先生的爱心感召下,众多兴化儿女投入奖教兴学之列,这其中就有许多莆田政协人——
全国政协委员、莆田市政协常委洪杰的企业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协委员、莆田市政协常委黄琼静的企业新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各奖教助学1000万元人民币,在2023年礼献莆田建市40周年暨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上受表彰。同时,洪杰、许奇锋、黄琼静获颁壶兰教育基金会永久名誉会长证书。
正是这份代代相传的担当,让政协聚起的合力愈发强劲,让“甘为青泥护琼枝”的奉献长歌在岁月流转中始终嘹亮。
教育强市正当时,文脉永续向未来
当2025年《木桃 琼瑶》许阿琼奖学金受奖人成长故事集付梓,三十九载奖学史汇入莆田教育强市的大潮。市委市政府“三大民生工程”首位推进教育,许阿琼奖学金与壶兰教育基金相映生辉,共同书写“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莆田,这座诞生过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的千年古城,正以松柏之韧践行使命,以最高站位、最浓情怀、最好资源、最强合力、最实举措、最大关爱支持教育,全力打造新时代“文献名邦”教育高地。
三千桃李化作满天星斗,在壶山兰水间闪耀着最动人的光芒——那是信仰之光,是希望之光,更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之光!
兰水泱泱,证卅九载春华秋实;壶山巍巍,映三千树桃李成林。
回望卅九载峥嵘路,市政协主席沈萌芽赋词一首《鹧鸪天·咏许阿琼奖学》以记盛事、寄深情——
木桃一诺卅九春。琼瑶报处岁华馨。壶山不老乡关意,兰水映照赤子心。传薪火,聚和音。政协倾注情愈深。莘莘学子今朝秀,深耕兴邦松柏林。
从“开莆来学”到“奖学兴城”,一曲《琼瑶报》正奏响新时代的“海滨邹鲁”最强音!这份绵延不绝的文脉,更将在新时代教育兴城的新征程中,以破壁穿云之势,铸就连缀古今的精神长廊,托举起莆田向“文献名邦”新高度攀登的千年壮志!
琼璧生辉映壶兰
——“四个一”活动持续擦亮奖教奖学工作品牌
壶山凝翠,兰水浮光。当2025年的夏风拂过莆阳古城,一场跨越卅九载的教育接力,正在市政协的方寸案头化作星火燎原的壮阔图景。
沈萌芽主席执笔点墨,以《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为韵脚,绘出“四个一”工作的经纬:一部短视频、一册励志集、一个人才库、一场颁奖礼,让许阿琼奖学的薪火在数字时代燃作不灭的灯塔。
第一璧:光影为笔,镌刻赤子长歌
莆田,这座被木兰溪水浸润千年的古城,自唐代郑露三兄弟“开莆来学”始,便将“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倔强刻入基因。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16名两院院士——这串数字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莆阳文脉跳动的脉搏。
当市委市政府以“六个最”擎起教育强市大旗——“最高站位”锚定战略方向,“最浓情怀”浇灌师者初心,“最好资源”汇聚莆阳大地,“最强合力”贯通山海协作,“最实举措”夯实校园根基,“最大关爱”温暖寒窗学子——莆田教育迎来破茧时刻。
“海滨邹鲁,从不止于历史的注脚;文献名邦,永远奔涌着向学的春潮。”沈萌芽在部署2025年许阿琼奖学金颁奖仪式时点明主旨,“三十九年风雨路,岂止于颁奖台前的星光?”
沈萌芽亲定短视频名《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分《襄教兴学 硕果盈枝》《报效桑梓 赤子情深》《桃李成林 一路芬芳》三个篇章,镜头聚焦千年古城的重教兴学、教育强市的时代答卷、许家三代的赤子丹心、三千学子的星辰征途。
“光影可计量,但木兰溪水承载的深情永难丈量。”沈萌芽在审片时如是说。
第二璧:墨香为舟,载动星河远航
盛夏八月,《木桃 琼瑶》许阿琼奖学金受奖者成长故事集带着油墨清香问世。
该书是一部镌刻莆阳学子奋进足迹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华章,也是一部承载着莆田深厚文脉与教育荣光的励志佳作,旨在致敬历史、致敬文化、致敬壶山兰水,弘扬莆田“文献名邦”的优良传统。
该书缘起于爱国侨胞许国雄先生心系桑梓的赤子情怀。书名取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寓意着感恩与回馈的深情厚谊。
该书中收录了69名历届许阿琼奖学金获得者的动人成长故事。他们如同散落人间的明珠,被政协人用心串联成闪耀的“教育珍珠链”。从清华园中的凤凰,到智慧城市的领航者;从守护航空安全的工程师,到逐梦AI浪潮的开拓者;从杏坛育人的师者,到悬壶济世的医者……这些莆阳儿女,或深耕学业、名扬海外,或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或反哺家乡、奉献社会,足迹遍布全球,领域覆盖科技、教育、医疗、文化、金融、法律等方方面面。
翻阅《木桃 琼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妈祖故里的千年文脉与木兰溪奔涌的时代浪潮交相辉映,更能触摸到莆阳学子身上那份“地瘦栽松柏”的坚韧、“家贫子读书”的倔强,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社会的担当。
第三璧:数据为脉,织就人才云图
“人才库不是冰冷的硬盘,而是流动的血脉。”这饱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市政协打造“许阿琼奖学金受奖者专项数据库”的理念。
为将三十九载星火汇聚成光,市政协启动了这项意义不凡的工作——全面收集、整理、建库3537名历届获奖学子的信息。
这项工作的艰巨性超乎想象。跨越近四十载光阴,获奖者足迹遍布全球,信息散落四方。工作人员迎难而上,以严谨细致的态度,依托学子们当年就读的莆田一中、莆田二中、莆田四中等十余所高中母校档案,如同探宝者般,逐校对接,逐人核对。他们翻阅泛黄的记录,拨打越洋的电话,发送一封封确认邮件,确保每一项基础信息——从姓名、届别、毕业院校、现工作单位、专业领域到联系方式——都准确无误,力求“不漏掉一个人才,不丢失一个信息”。这不仅是数据的录入,更是对历史记忆的梳理和对人才价值的珍视。
这座精心构筑的数据库,远非简单的信息罗列。它是兴化儿女智慧与奋斗的集体见证。其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专项的情感纽带与人才宝库,成为凝聚“莆人莆智”、服务家乡发展的基础工程。
建成后的数据库将正式移交给莆田市人才主管部门,深度融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它将为精准对接海内外莆籍英才、靶向吸引“莆人莆智”回归、优化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目前,这座承载期望的“人才云图”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织之中,一张助力莆田未来腾飞的智慧之网已徐徐展开。
第四璧:仪式为冕,礼赞薪火传承
壶山含翠迎游子,兰水腾波奏雅音。
2025年8月15日,市数字中心会议室内,一场融合传统礼序与时代新韵的仪式将徐徐启幕——《序章·赤子归航》《礼序·琼瑶交响》《心声·时代回响》《终章·松柏长青》。
期间,市领导将与许氏家族一行执手相叙,领导致辞后进行颁奖,赠送《木桃 琼瑶》许阿琼奖学金受奖者成长故事集,观看《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短片。
值得一提的是,2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获奖者不远千里回到故乡,与2名今年度的获奖者及1名教师代表一同作主题分享。
2名艺术类获奖者还将进行才艺表演,唱响《我的梦》《我和我的祖国》。
“四璧既成,其光煌煌;四维既张,其脉泱泱。”薪火长明处,自有回响。
木兰溪畔的星光刻度
——许阿琼奖学金获奖者心声集
三十九载星霜荏苒,许阿琼奖学金如一座不灭灯塔,在兴化湾畔为逐梦学子燃灯引航。当木兰溪水的晨雾未散,当古谯楼的钟声又起,这些滚烫的感言便从书页间跃出——它们是十余载寒窗淬炼的勋章,是青春奔赴山海的行囊,也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对拼博精神的坚守,更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千年风骨在新时代的回响。愿这束光,永远照亮莆阳大地的砚台与征鞍。
陈金春,1987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北京大学:莆阳学子承光热,此誉铭心砺新程。负笈清华探生命密码,愿以微芒报春晖!
蔡宗文,1988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四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壶山兰水育我志,今秉烛火探地脉。愿化微光守安澜,人间山河无倾仄!
柯碧莲,1989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孝心种下这束光,三十学子薪火传。今作木兰溪畔追光人,誓以明眸映新天!
王丽红,1990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厦门大学:首获人生里程碑式激励,鼓舞我努力奋进,不负家乡期望。
雍俊海,1991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感谢许先生爱国义举,激励我们后辈更努力报效祖国。
黄玉辉,1992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南京大学:这份光点燃松柏志!从父母肩头的重担到木兰溪水的期盼,定以星火淬砺生命密码,报效这片生养我的热土。
郑毓煌,1993年获奖者,就读于仙游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九鲤湖光淬青衿志,今负星芒向水木门。誓以经纬筑安澜,反哺壶兰万里春!
陈继红,1994年获奖者(亦是省庄采芳获奖者),莆田理科第一名、全省第二名,就读于笏石中学(现莆田十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地瘦松劲破寒窗,双誉压肩志愈刚。今携木兰千尺浪,待拓荷塘月万章!
黄嘉兴,1995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六中,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许先生爱国情怀终身难忘,成为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肖震,1996年获奖者,就读于盖尾中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这份奖学金为农村学子推开新世界的门。带着盖尾乡亲的期盼奔赴人大,定以真才实学回馈乡土!
陈林铭,1997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六中,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多年后仍自豪,奖学金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黄剑峰,1998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木兰溪水濯星芒,首勋铭心砺圭臬。谨以莆阳青衿志,仁心济世报春晖!
欧佳凡,1999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奖学金物质精神双激励,时刻鞭策我为家乡争光。
郑伊航,2000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从莆阳红砖厝到清华建筑馆,奖学金是丈量梦想的尺规。未来当以空间重构人间温凉,不负这束破晓之光。
林海霞,2001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华侨中学,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奖学金给予精神鼓励,激励我不断前进。
陈洪,2002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摘花不忘养花人,此光引我出乡关。幸得春风满襟袖,愿化微雨润新根!
颜艳艳,2003年获奖者,就读于仙游一中,毕业于厦门大学:这份厚誉是我人生的首座里程碑,将持续鞭策我坚守勤学初心,以许先生为镜,为家乡添砖加瓦!
黄平川,2004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二中,毕业于南开大学:追光而遇谯楼月,沐光漫沁书峰墨。今以星火淬笔锋,且向青衿卷上拓山河!
戴逸君,2005年获奖者,就读于仙游一中,毕业于北京大学:这份激动至今滚烫!不仅是鼓励,更是鞭策。未名湖中将承此志,为木兰溪养育的沃土栽新苗!
林益涵,2006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厦门大学:兴化著文邦,人物风流自古昌。怀感许家兴学志,慷慷,桑梓情深美名扬。励策少年强,数载丹襟铸栋梁。海阔云高谁驰骋?龙凰。愿效前人报故乡。
颜正方,2007年获奖者,就读于仙游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这份奖励是九鲤湖畔最亮的星火!十年寒窗终得回响,它化作长鞭催我攀清华书峰。愿为后来者掌一盏灯,续写仙溪龙门新传说!
陈荔闽,2008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北京大学:这第一把薪火点燃未名湖的桨!木兰溪水汇入博雅塔影,求学路,它始终是枕边最亮的那本励志书。
魏凌,2009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这份奖对每个学子是巨大荣誉。我将时刻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永不懈怠,努力向上。
朱智华,2010年获奖者,莆田理科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莆田学子,未来可期!
陈智煌,2011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二中,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感恩许阿琼奖学金解我求学之困,以“饮水思源”为训,誓做社会栋梁。
郑凯恩,2012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这份荣誉让我看见更辽阔的潮汐。从文庙书声到维多利亚港的风,带着莆田人的韧劲,在中大深度求知。
翁佳仪,2013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二中,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荣誉是起点非终点,一分耕耘终有获,未来定以佳绩回报厚爱。
胡超楠,2014年获奖者,就读于擢英中学,毕业于复旦大学:古谯楼的晨光漫过书卷,此誉引我向黄浦江。定带着“擢英”二字的分量,在江南烟雨里守护求真的火种!
宋凌寒,2015年获奖者,莆田理科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笔锋破壁承星芒,此光为钥启天章。愿化木兰千叠浪,托举新松越重冈!
罗静颖,2016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四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感谢支持认可,是荣誉,更是成长不竭动力。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闯未来。
俞宸,2017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清华大学:这份奖激励我奋斗,如星光永远照在荔根深处!清华园里每遇险峰,总有故乡红土托举我背脊。
陈祎泓,2018年获奖者,莆田理科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北京大学:感谢许阿琼奖学委员会,家乡父老的肯定支持,是我不断前行动力。
陈至烨,2019年获奖者,莆田文科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奖肯定过去,鞭策未来,愿学弟妹奋楫笃行,臻于至善。
陈曦,2020年获奖者,莆田理科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毕业于北京大学:感谢许阿琼奖学守护学子梦,重教兴学精神照亮书山路。愿莆阳学子冲破迷雾,前程似锦。
周奕航,2021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木兰溪水淬星槎,此光引我向云霄。愿以壶山云为墨,在北航蓝图上刻下莆阳新航标!
方嘉聪,2022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一中,考入北京大学:一言一行,代表着他人眼里的莆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端正言行,严于律己,展现家乡的风采。
陈絮静,2023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二十五中,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湄洲湾涛声淬出这把艺术薪火!从渔村晒网的金斑到清华荷塘月,定以妈祖衣襟的海丝纹样,织就新千年的日光画卷!
柳建宇,2024年获奖者,就读于莆田四中,考入浙江大学:这份奖励让我相信,凌晨的灯光也能照进求是园!努力拼搏的汗水,永远值得铭记。
朱哲,2025年获奖者,莆田物理类第一名,就读于莆田一中,考入北京大学:这份荣誉让我更懂木兰溪畔“地瘦栽松柏”的分量。作为物理追光者,我将在未名湖畔接续莆田人“家贫子读书”的硬核浪漫,用实验室灯光点亮未来!
(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