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山兰水,烟雨江南。”盛夏时节行走兴化大地,但见木兰溪碧波如练,壶公山云雾缭绕,荔枝林郁郁葱葱,湄洲湾鸥鹭翩跹。这幅“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见证着八届莆田市政协践行“两山”理念的铿锵步履。
自2022年换届以来,八届市政协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血脉,以“五维聚力”助推生态治理:以流域攻坚破题,以山海统筹拓路,以绿色转型赋能,以文脉传承铸魂,以机制创新聚力,在“建设和美莆田,奋勇争先推动共同富裕”征程中书写政协答卷。
三载春秋弹指过,莆阳大地展新颜。累计提交生态提案53件,开展调研视察19次,举办专题协商6场……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政协人守护绿水青山的赤诚之心;一条条建议,化作推动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如今的莆田,木兰溪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湄洲岛跻身国际零碳联盟,有机茶园铺就致富金叶,一幅幅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一溪安澜,守护生命之源
“木兰春涨与江通,日日江潮送晓风。”宋代诗人龚茂良笔下的木兰溪,曾是莆田人“谈溪色变”的水患之源。
1999年,在闽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蓝图,开启了木兰溪综合治理的千年变革。八届市政协接过这根“接力棒”,将木兰溪治理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核心战场,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政协莆田市委员会关于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助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决议》,奏响助力全流域治理的和弦。
2022年5月,一场以“青春履职勇担当·助力木兰奏华章”为主题的“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在市青少年宫拉开帷幕。10家青年政协委员企业与木兰溪沿线10个行政村签约结对共建,共同启动生态治理项目。2023年、2024年的“委员履职活动日”分别以“莆阳开春·木兰春涨”“我心中的木兰溪”为主题展开。
市政协常委、永丰鞋业董事长林华忠作为首批“企业河长”,经常带着员工清理金马沟垃圾,让昔日臭水沟变身“生态廊道”。“治河如治家,既要水清岸绿,更要民心向暖。全国民间河湖卫士的荣誉在身,也是重任在肩!”他在日记中写道。
委员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作为市政协调研组成员,他们沿木兰溪溯源,从仙游水文化展示厅到木兰陂防洪工程奠基点,从西苑乡木兰溪源头保护区到玉湖新城,行程千里,只为摸清生态底数。调研形成的建议,化作《莆田市“委员河长”工作方案(试行)》的制度基石。
“裁弯取直留生态,土石方就地平衡”,木兰溪治理智慧,在政协协商中不断延续。2023年8月,市政协“整合优势资源,全方位推进木兰溪全流域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生态带、文化带、产业带”建设各抒己见。黄秀姐常委建议修复沿岸古建筑,让“千年古陂讲故事”;肖金树常委呼吁提升感潮河段水质,还市民一湾清水。委员们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让“十里风光带”从蓝图变为实景。
“共同答题,将‘水上巴士’打造成‘金名片’。”2024年8月,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聚焦“水上巴士项目提升”,市委书记付朝阳与委员们面对面协商,共谋提升对策。“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委员们提出的部分建议被采纳,让这条“流动的生态走廊”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
“从‘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木兰溪的蜕变,正是‘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也是我们以政协之为守护一湾碧水的使命所然!”市政协主席沈萌芽站在木兰陂上,望着白鹭掠水而过,如是感慨。
如今,木兰溪碧波安澜,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源头森林覆盖率逾90%,沿线风光带游人如织,文旅收入逐年增长,真正实现“一溪清水润民生,两岸锦绣促发展”。
山海共美,绘就富足之卷
湄洲岛红树林
治水为民,治水惠民。当木兰溪的碧波荡漾浸润民心,莆田政协人又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绿色发展天地。
“生态是最大的财富,保护是最好的开发。”八届市政协深谙此理,助推我市“生态+产业”“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成为现实。
“湄洲岛的每一粒沙,都承载着总书记的嘱托。”2023年3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湄洲岛义务植树25周年之际,市政协组织党员干部赴湖石淉湿地公园,在当年习近平同志栽种的榕树下重温初心。这份初心,化作政协人守护山海的执着行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25年6月世界环境日,市政协委员童刚等走进湄洲岛红树林湿地,察看蓝碳增汇工程。“每公顷红树林年固碳15吨,相当于上百辆汽车的年排放量。”工作人员的介绍让委员们振奋不已。
多年来,莆田政协人通过提案、调研、协商等方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嘱托,助力湄洲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称号,成为“国际零碳岛屿联盟”发起单位,其“零碳技术示范项目”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妈祖文化与生态保护的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2023年“大爱妈祖 祥瑞湄洲”委员履职活动日,委员们建议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融入生态实践,推动湄洲岛生态文明建设。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零碳主会场”等创新举措,让“绿色妈祖”成为新名片。
如今,湄洲岛绿化覆盖率达62.66%,新能源公交占比100%,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实现“生态美”与“旅游兴”的双赢。
在陆域,政协人的目光投向乡村沃野——
2022年,沈萌芽主席挂钩的荔城区北高镇山前村,将海水养殖育苗产业园配套蓄水池项目纳入市级帮扶资金支持清单。2023年,“坚持绿色生态理念,推动四大名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2023年“兴化桂圆·桑梓情缘”、2024年“丹荔飘香·醉美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推动古荔枝树、古龙眼树保护,助力产业发展带动果农增收。
“茶山就是银行,茶叶就是金叶。”莆田茶产业的“绿色蝶变”同样凝聚着政协智慧。2023年“茶录流芳·茶香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委员们为有机生态茶产业把脉,推动莆田“三茶”统筹发展。如今,莆田茶叶种植面积达近千公顷,年产值突破2亿元,“一片叶子”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从木兰溪源头的“封山育林”到兴化湾的“蓝色海湾”整治,从山区茶园的“生态种植”到海岛的“零碳实践”,八届市政协开展生态领域专题协商4次,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让莆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擦亮莆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张国字号名片。
双碳引领,激活绿色之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生态保护的深层要义,在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八届市政协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跟进督办政协提案办理,推动相关低碳政策落地,从产业转型到能源革命,从垃圾分类到低碳生活,助力莆田织密绿色发展的“经纬线”。
在“双碳”赛道上,政协委员的智慧源源不断——
2022年1月,市政协委员朱旗提交的《关于发展光伏发电,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建议借鉴福建大田县“光伏+扶贫+旅游”模式,打造“光伏小镇”。
2023年11月,在市政协“深化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口协商会上,刘明辉常委建议建立“碳足迹”追溯体系,谢荣贵委员呼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委员们的建议推动我市出台扶持政策,在政府办公楼、学校、工业园区屋顶建成光伏电站,实现“阳光变财富”。从“指尖上的革命”到“舌尖上的节约”,政协委员的“金点子”,让绿色生活方式融入城乡肌理。
传统产业的“绿色蝶变”同样精彩。2025年6月,市政协组织委员走进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举办“绿色引擎 共话发展”主题沙龙。委员们共同见证这家企业如何将啤酒生产变成“循环经济样板”:通过工艺优化,将新鲜水耗降至1.88立方米/千升,较行业先进值低22%;啤酒瓶盖大规格包装减少70%纸箱消耗。“我们的每一瓶啤酒,都带着生态的温度。”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真谛。如今,这家企业已连续三届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入选国家“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城市噪音、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亦是政协关注的“民生大事”。关于“尽快排查和消除城市噪音”“关于设置老旧小区垃圾房”“建立长效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机制”等建议的提案,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夜间噪声污染整治、新增设垃圾房、垃圾分类准确率逐年提升,引导市民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从光伏板编织的“蓝色经纬”到华峰新材料“零碳制造”的技术革命,生动诠释着“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深刻哲思。
文脉永续,厚植生态之蕴
“文以载道,艺以弘德”,生态的觉醒,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八届市政协以文为媒,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共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浸润人心,让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血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2年,市政协编印《感恩奋进——莆田市政协30年木兰溪综合治理提案汇编》,收集46件有关木兰溪综合治理提案;同年10月,“墨韵木兰溪”采风写生活动在木兰陂启动。美术家们沿溪而行,将荔林烟雨、古陂雄风绘入画卷,上百幅作品在市博物馆展出,最终汇编成《墨韵木兰溪》作品集。与此同时,《放歌木兰溪》诗集征集诗歌上百首。
“一案一画一诗,都是写给母亲河的家书。”市政协委员林劲松说,“这些书既有‘兰水泱泱润万家’的豪迈,也有‘一湾清浅映乡愁’的细腻,成为传播生态理念的‘无声教材’。”
2023年“莆阳开春 木兰春涨”主题沙龙上,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徐学仕的《木兰溪》百米长卷熠熠生辉。画卷从西苑乡源头到兴化湾入海口,将木兰溪20余年治理变迁浓缩于笔墨间。“画中每一笔,都是对‘两山’理念的礼赞。”他的话引发共鸣,委员们聚焦“生态带+文化带”建诤言、献良策,推动“千年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加快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荔枝也励志,古邑展新姿”,2023年“丹荔飘香·醉美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委员们讲述“宋家香”古荔树穿越千年仍枝繁叶茂的故事,推动“状元红”“陈紫”等品种触网热销,实现“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生态”。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杯香茗始千年”,2023年“5·21”国际茶日来临之际,市政协启动蔡襄《茶录》译注新书编撰。目前,这本译作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成为传播莆田茶文化的茶界“新势力”。
“文化是生态的灵魂,生态是文化的载体。”从水利文化到妈祖文化,从荔枝种植技艺到茶禅一味智慧,八届市政协组织文化生态主题活动十余场,编辑出版生态文化书籍四部,让生态文明成为莆田文化的鲜明标识,让生态治理的种子在荔林水乡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绿色文明之花。
同心致远,凝聚共治之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八届市政协以机制创新为钥,激活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治理的磅礴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协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委员河长”制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2023年5月,市政协办公室、市河长办、共青团市委联合印发《莆田市“委员河长”工作方案(试行)》印发,明确“一名委员负责一段河湖”,建立积分奖励、智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市河长办在“智慧河长”平台增设“委员河长”角色,开发“河长巡河”APP,问题上传、转办、整改、销号全流程线上闭环。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66名市政协“委员河长”接过沉甸甸的“委员河长”聘书,手机里新装的“河长巡河”APP闪烁着绿色图标。这抹绿,很快蔓延成莆阳大地的生态底色——截至2025年7月,市县(区)两级220名“委员河长”累计巡河1400多次,用脚步丈量出275项生态痛点变为治理亮点的解决方案。
“莆田委员河长制是发挥委员履职的成功做法,可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值得推广的经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谦来莆调研时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
“呼应——开门办提案”推动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把民生提案办到百姓心坎上。2024年,首期以“清清兰溪、悠悠我心”为主题,邀请提案者、承办单位、群众代表走进银屏,畅谈木兰溪综合治理,让提案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感可触。截至目前,“开门办提案”播出16期,涉及生态领域提案多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2%,让群众成为生态治理的“阅卷人”。
“知情明政”架起协商桥梁。2024年6月5日,八届市政协首次生态环境知情明政通报会举行。市生态环境局与环境资源界委员的现场互动,是政协机关与党政部门同心协力、同向而行的生动体现。
……
从“委员履职活动日”到“莆事好商量”基层协商,从委员履职活动驿站到乡镇政协联络组,从“书香政协·Yue读汇”到“在政协听名家讲座”,八届市政协搭建多元化平台,让生态议题成为协商常客。近年来,开展生态主题“委员履职活动日”13期,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近百条,其中多条获省市领导批示,真正让政协协商成为生态治理的“金钥匙”。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从千年古陂的智慧之光到十里风光带的生态画卷,从千亿产业的绿色转型到百万人民的幸福笑颜,唯有不负青山、向绿而行。
“壶山不墨千秋画,兰水无弦万古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沈萌芽表示,八届市政协将继续以“两山”理念领航,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让民主协商的智慧之花绽放于青山碧水间,让“人水和谐、山海共美、城绿相融”的生态画卷,成为莆田最动人的风景。 (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