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化草救商
【发布日期:2025-08-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清代《天后显圣故事图轴》(局部)

 

 

 

▲清代《天后圣母圣迹图志》之“草化木垂救商舡”

 

 

 

▲清代《勅封天后志》之“救商”


 

   

▲清代《天后圣母事迹图志》之“草化木垂救商舡”

 

 

 

▲《周秀廷妈祖故事画册》之“化草救商”

 

“化草救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一群商人在海上遭遇风暴,期间船只迷失了方向,即将触礁沉没之时,得到妈祖灵助,商船因而避开险滩,平安靠岸。

古代《天后显圣录》中“化草救商”载:“少顷,风渐平,浪渐息,舟中人相庆,皆以为天助。及阁岸整理舟楫,倏见大木飘流,不知方所,询乡人方知化木附舟,悉神姑再造力。”描绘湄洲岛西边的门夹,风涛荡震,船上的商人哀求神助,危在旦夕,妈祖掷草数根,化成大杉木排,让船舶附之得以离险。清代《天后显圣故事图轴》中妈祖手持平凡的“水草”神助航海人,或让水草连成航线标识,或让水草缠绕船舵稳定方向,以最低成本、最精准的方式解决困难,体现其“顺势而为、智慧破局”的应变能力。

清代《天后圣母事迹图志》、道光年间苏州版《天后圣母圣迹图志》的“草化木垂救商舡”载:“一日,风涛荡震,舟人哀号,人莫敢救。后掷草数根,化成大杉排空,舟得以附焉。”讲的是民间对商业社群中风险与共生的集体回应,将妈祖护佑众生的精神视为自身使命,展现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强烈的责任感。图中石礁错杂,商船多虞。基于对海洋环境中水草与航线的深刻理解,妈祖用“巧劲”化解危机,暗含“真正的庇护不仅是拯救,更是引导人避开陷阱”的深意。

与《天后显圣录》中“化草救商”记载一样,清代《勅封天后志》中“救商”载:“屿之西,有乡曰门夹,当港口出入之冲。石多礁错杂,有商舟渡此遭风。舟冲礁浸水,舟人号哀求救。后谓人曰:‘石多头商舟将溺,可急拯。’众见风涛震荡,不敢向前。后乃掷草数根,化成大杉,排驾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图中妈祖以“守护者”的姿态,站在海岸边的一块礁石上。画面里,妈祖手拿一把蒲草,看了看水的流向,就将手中的蒲草向海面抛去。随着一道白光闪出,海上立刻漂浮起无数根大杉木。杉木一根根向商船靠拢,很快就紧紧贴附在商船的两旁。由于杉木的附托,商船不但没有翻覆,还平安地返回了港内。

现代《周秀廷妈祖故事画册》中“化草救商”描绘妈祖在云端显灵,让小树枝变成大杉木,以救护海上遇险的商人船舶。《福建文学四十年选·民间文学卷》中有类似的传说“撒筷救商”,讲的是妈祖施展法力,撒出筷子,使海面出现许多杉木,以拯救商船脱离海难。

“化草救商”的故事,丰富了妈祖信俗内涵,体现了海洋文化特质。这个故事,伴随着涛声与风声,在渔港商埠间口耳相传,成为无数航海者心中的明灯。出海的渔民、远航的商贾,出发前总要拈香祝祷,祈求妈祖庇护。他们明白,妈祖那颗悲悯苍生、泽被万代的心,将一直激励着后人积德行善,这种仁爱的精神,如同那坚韧的草绳,代代相承,永不断绝。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