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岁月匆匆。城厢区综治中心里有这样三支队伍,多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辖区的和谐安宁。调解团队化身“和事佬”、息事宁人的“灭火器”,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心理咨询团队成为“心灵灯塔”,照亮居民内心的阴霾;部门协同团队则似“联动齿轮”,保障各类矛盾纠纷化解高效运转,他们共同组成了城厢区综治中心的“吉祥三宝”,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领略别样风采。
“巧嘴”调解团队:以情动人,做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在城厢区,调解团队里余文烟的名字家喻户晓。无论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还是错综复杂的劳资矛盾,只要他们出马,总能找到切入点平衡点,让双方哭着进来,笑着出去,握手言和和好如初。在调解团队老余的工作笔记里,记录着数不清的调解案例和后续跟进情况,这是他们穿梭于辖区大街小巷、深入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明白,每一次成功调解,都能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增添一份保障。
那日,调解团队接到消息,辖区内某老旧小区因停车位分配问题,业主之间矛盾激烈,甚至有业主准备采取过激行为。调解队迅速赶往现场,刚到小区门口,就听见争吵声此起彼伏。小区空地上,两拨业主对峙着,吵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一方业主大声嚷道:“这些停车位本来就是公共区域,凭什么你们先到就占了,我们回来晚的就没地儿停?”另一方也不甘示弱:“我们每天早起晚归,先占车位是为了方便,你们有意见找物业去!”
调解团队组长老余立刻站出来,提高音量说道:“大家都别吵了!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咱们坐下来好好说。”待现场稍微安静些,他又耐心地安抚道:“我理解大家停车难的困扰,咱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都消消气。”随后,老余带着队员们分别与两拨业主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在交流过程中,调解团队的成员们发现,除了停车位分配不均,还有部分业主对物业的管理存在不满。
掌握情况后,调解团队组织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进行协商会议。在会议上,老余从法律法规、小区实际情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比如重新规划停车位、制定公平的停车规则、加强物业对停车位的管理等。经过数小时的协商与讨论,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看着业主们满意的笑容,调解团队成员们深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社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暖心”咨询团:以心换心,做居民心灵的“守护者”
在居民眼中,心理咨询团队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能驱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如果说调解团队解决的是“事”,那么心理咨询团队治愈的则是“心”。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陪伴,帮助那些被情绪困扰的居民重拾生活信心。
曾有一位单亲妈妈因长期压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日趋极端,甚至多次动手。心理咨询师小陈接手后,没有急于说教,而是通过沙盘游戏、绘画治疗等方式,慢慢打开她的心结,三周后,当这位单亲妈妈看到孩子画的全家福时泪流满面。这样的转变,源自心理咨询团队独创的“三心”工作法: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疏导。这位妈妈终于哽咽道:“原来我不是讨厌孩子,而是讨厌无能为力的自己……”如今,她加入了社区亲子互助小组,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
“许多矛盾背后,其实是心理问题在作祟。”小陈说。为此,心理咨询团队不仅提供个案咨询,还定期走进校园、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他们的努力就像绵绵春雨,浸润着每一位需要安抚的心灵。他们的预约本上写满了故事,而最好的回馈,是来访者眼中重新亮起的光。
部门协同团队:多方联动,做高效运转的“加速器”
在区综治中心,部门协同团队犹如一台精密仪器的“中枢神经”。将各个部门紧密连接在一起,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他们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公安、法院、司法、民政等多方资源,确保问题“一站式”解决。
今年6月初,莆田市某鞋业有限公司已拖欠约90余名员工超两个月工资,涉及金额高达70多万元,工人代表唐某情绪异常激动。协同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召开协调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司法局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仲裁参与现场取证,派出所维持现场秩序,这场历时14天的群体欠薪调解攻坚战,工厂员工们千辛万苦讨工资,调解员们万苦千辛帮着讨工资,在区综治中心负责人正确指导下,统筹多部门协同发力下,这场涉及多方利益的劳动纠纷终于迎来圆满结局!同时,企业与品牌方的采购合同纠纷也得到妥善处理,为后续发展扫除障碍。
“单打独斗力量有限,但攥指成拳就能无坚不摧。”团队骨干小曾法官感慨道。如今,城厢区综治中心已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年均处置各类事件近千余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8%。
岁月如歌,初心如磐。城厢区综治中心的调解团队、心理咨询团队和部门协同团队,始终坚守岗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他们如同和谐之花、希望之光、联动之桥,这三支队伍,恰似城厢区综治中心的“吉祥三宝”,为城厢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了辖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吉祥三宝”。(徐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