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刘克庄诗文中的荔枝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劲

 

荔枝,果实卵形,果壳具多数块状裂片,熟时红色,果肉色白味甜,是我国南方的特产。《刘克庄集笺校》中的诗文对荔枝多有描绘,多次阐述刘氏的荔枝情愫,体现了他对荔枝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见解。



 


《刘克庄集笺校》

 

刘克庄在《陈寺丞续荔枝谱》中写道:“蔡公绝笔山川歇,荔子萧条二百年。选貌略如唐进士,慕名几似晋诸贤?岂无品劣声虚得,亦有形佳味不然。题徧贵家台沼后,请君物色到林泉。”

诗名中的陈寺丞,即陈宓。《宋史》载:“陈宓字师复,丞相俊卿之子。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干游,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知安溪县。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宓遂请罢,归。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军。……”那时陈宓正居莆田家中,其所作续荔枝谱,却未见记录。

 

枫亭镇东宅村的千年古荔枝树

 

中华书局出版的《刘克庄集笺校》载:“……余家有徐虞部荔枝谱碑本,虞部名师闵,字圣徒,嘉祐中守莆色。其谱文字极简质,至于品量荔枝高下美恶皆不错,但为蔡谱所掩,世未有知之者。然公答虞部书,称其精密。又云:‘尝亦有作,大略相近,余亦少有异焉。’殊无以己长盖它人之意,此其所以为公也。与徐虞部帖。……”

在描绘荔枝时,刘克庄善于抓住荔枝的特点和魅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荔枝的鲜美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刘克庄在《买陈紫》里说:“癸亥冬用钱二十万,买丹荔一株。旧劵云:陈紫也。乙丑夏着子,形魁梧而味甘滋,为赋是诗。典刑无复蒲人见,风味曾经蔡谱夸。劵买贪痴宁论价,摘尝甘美不逢渣。岂无人笑铁炉步,疑有神司玉藻花。说与子孙须记取,此翁赖有此传家。”

诗中癸亥为宋景定四年(1263),乙丑为宋咸淳元年(1265)。陈紫,荔枝名。蔡襄《荔枝谱》“第二”中载“陈紫”之佳:“……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殻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过甘与淡,失味之中。唯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刘克庄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能运用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莆仙地域的荔枝品种之多。蔡襄《荔枝谱》“第六”中条载:

江绿  大较类陈紫而差大,独香薄而味少淡,故以次之。其树已卖叶氏,而民间犹以为江家绿云。            

方家红  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岁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为大理寺丞。

游家紫  出名十年。种自陈紫,实大过之。

周家红  独立兴化军三十年。后生益奇,声名乃损,然亦不失为上等。

圆丁香  丁香荔枝,皆旁去声。蒂大而下锐。此种体圆与味皆胜。

诚然,丰富的荔枝品种,成为刘克庄吟咏的主题。刘克庄《和南塘食荔叹》:“君欲和诗无匆匆,唱首天下文章公。今年荔子况倍熟,亭亭锦盖高张空。猿偷鸦啄牧童采,林间残颗犹殷红。在昔唐家充岁贡,吟讽何止杜陵翁?南穷交州西蜀土,快马驮送如飞龙。绛裳冰肌初照眼,玉环一笑恩光浓。惟闽以远幸免涴,一颗不到温泉宫。自从陈紫无真本,皱玉晚出尤称雄。迩来鸡舌擅瑰玮,赞香誉味万喙同。麟台仙人亲题品,天为此果开遭逢。乃知微物似有数,声价亦与时汚隆。列圣俭德被华戎,微如淮白不敢供。奈何置驿奉私室,安得木铎观民风?山蹊谷堑日力穷,血肩碗足驰筠笼。请公移此食荔叹,置在薰风殿阁中。”

宋代周去非撰《岭外代答》卷八“荔枝圆眼”载:“荔枝,广西诸郡所産,率皮厚肉薄,核大味酸,不宜曝干,非闽中比。佳者莫如兴化。海南荔子,可比闽中,不及兴化矣。然广西诸郡富产圆眼,大且多肉,远胜闽中。邕州唯官庄所产数根绝奇,肉厚味长,又当与兴化皱玉比矣。……”有关“皱玉”的诗文分别有刘克庄《摘玉堂红皱玉二绝》:“颗颗苞甘液,年年饫老饕。绝胜九千岁,三度窃蟠桃。珍贵均摩勒,甘滋过醴泉。谓天不吾享,岂不厚诬天。”

王十朋《梅溪后集》卷一八《荔支七绝皱玉》诗:“莆中皱玉价倾城,品第吾何敢妄评?只恐此非真皱玉,果然是玉亦虚名。”

故此,刘克庄的荔枝诗文风格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荔枝皱玉的意象描写,传达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向往。宋宝祐二年(1254)五月,时任直秘阁知泉州,兼提举福建市舫的四明人赵隆孙作绝句写荔枝品种。《刘克庄集笺校》第四册载,刘克庄写了《温陵太守赵右司惠诗求荔子,适大风雨扫尽,辄和二绝》一诗。

徐兴公《荔枝谱》中“兴化品”条载有“皱玉  郎官红  游丁香  玉堂红”等荔枝品种,例如,“……玉堂红一种,在南厢下林,乃宋名臣陈大卞手植居第之果也。……”  

《刘克庄集笺校》第五册载,刘克庄《表弟方时父寄荔子名草堂红,若欲与吾家玉堂红争名者,次韵谢之》:“忽有尺书来委巷,断无半颗奉权门。且为锦荔支联句,不记金莲烛代言。颇羡彩毫摛老作,未应丹实减初元。明年倍熟平分吃,畅杀兹溪舆后村。”

方时父,即刘克庄表弟方遇。

 

“状元红”荔枝树

 

荔枝“草堂红”“玉堂红”的鲜美,往往被用来象征生活的美好。宋香,方红,莆田荔枝名。《(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载:“荔枝,……《王梅溪集》云:‘乌石荔子,旧传宋香是也。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年,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之,王氏媪抱树号泣,贼怜之,不伐,后结实,其核若有斧痕。’梅溪石《尝谢林虑夺先红》诗云:‘莆中荔子胜闽中,乌石山前又不同。正向铃斋想风味,夺先人送夺先红。’盖林居乌石,曾为别院第一人,故王诗及之。……”刘克庄《以宋香方红送听蛙翁,答柬云:两年来,啖荔颗则动气。按本草等书云:荔枝能蠲渴补髓,未闻其动气也。口占一首,发翁一笑》:“奁封名品饷耆年,谊比美芹曝背然。帖报能生采薪疾,谱言曾有荔枝仙。朵颐笑我脾神馁,节腹知君气囗全。来岁郎官香料熟,君家名品。定分千颗沃馋涎。”

听蛙翁,即方审权。此外,刘克庄的诗文中多次提及“后村”“荔枝仙”,体现出作者对荔枝的情感。例如,刘克庄《采荔二绝》:“日三百颗沃馋涎,肘后丹方勿浪传。晚与放翁争旷达,荔枝颠向海棠颠。思蒪羹豉辞京洛,为海棠花客剑川。帝悯后村翁老病,即家除拜荔枝仙。”

宋淳祐七年(1247),六十一岁的刘克庄撰写《荔枝盛熟四首》。该诗诗意显明,荔枝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食早荔七首》诗中,刘克庄则更多地从食用的角度描述了荔枝的美味。

刘克庄《荔厄一首》:“怒潦浮槎去,狂扬拔木飞。不饶后村荔,如夺首阳薇。任土包茅阙,过时硕果稀。谁言长卿渴,且咽上池肥。”

刘克庄不仅啖荔,也喜采荔。刘克庄《樗庵采茘二绝》:“村叟相持捋白髭,羡侬健似去年时。野儒枯槁无师授,传得单方服荔枝。坠壳纷纷满树间,更抛墙外费防闲。暗中仍被揶揄笑,此老冬烘可热瞒。”

诗题中樗庵,即刘后村庵名。

刘克庄《又采荔一首》:“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醳置惠元元。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

此外,刘克庄还写了《采荔子十绝》。此为刘克庄第六次罢黜后的第五年。刘克庄以荔枝为交往的媒介、酬唱的主题和思念的表达,通过描绘荔枝的生长环境和花朵的盛开,展现了荔枝的生机与美丽。刘克庄《荔枝二首》:“去年一颗难钻核,今岁千林尽着花。老子有方能辟谷,纯将绛雪代丹砂。寂寂南州少物华,有园池处只梅茶。荔枝花发差平等,不问贫家富贵家。”这首诗描绘了荔枝花在南州地区的盛开,不论贫富,荔枝花都为人们带来了一份平等的美好。这诗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刘克庄《蔡端明帖》:“蔡公诗云:‘荔枝纔似小青梅。’盖四月初作。四月未有荔枝,所谓似小青梅者,乃一种早荔,名火山,亦有佳品。熟以五月间,人不以为贵也。……”因“火山”果壳呈红中透着浅绿色,且果肉落地不会沾沙,故又称“绿砂”。蔡襄《荔枝谱》载:“火山  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穗生,梗如枇杷。闽中近亦有之。山在梧州。”明徐渤《荔枝谱》亦载:“火山  肉薄味酸。四月熟。莆中荔枝。蔡《谱》谓名家不过十余品。……至于夏初先熟,厥名火山者,莆中惟黄巷有之。蔡《谱》谓其品殿。严有翼尝诋东坡四月食荔枝,谓坡未尝到闽,不识真荔枝。是特火山耳。……”明正德间,邑人黄巩曾题“绿砂荔枝”献给皇帝,得到赞赏,从此它被列为“上供品”。“该树嫩梢暗红色,小叶长椭园形,渐尖。果实于端午节前成熟。”19978月出版的《涵江区志》载:“绿砂荔枝,又名火山荔枝,种植于黄霞村,仅存单株,已列种质资源繁殖保护树。”历经岁月沧桑,莆田仅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自然村有单株“绿砂荔枝”,正如当代作家朱谷忠在《黄巷》一文中写道:“……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此树2000年时突然枯死,却于2004年初春又在根部吐出新芽,重现生机,真是奇观。……”但是,20174月,莆仙网“乾隆下江南,在莆田干了三件事,有图有真相”一文中,描述作者再次前去考察,发行绿砂荔枝未能存活下来,已经毫无踪迹。侯体健《刘克庄诗文中的地域印记及其精神归宿》一文中的“荔枝:地域意象的典型”亦说明了莆仙地处亚热带,是适宜荔枝生长的地方,荔枝为莆田的名果。唐代莆仙地区已种植荔枝,宋时“兴化军风俗,园地胜处惟种荔枝”。

刘克庄通过不同的诗篇呈现了荔枝的多面魅力,诗文中的荔枝既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表达,也展现了个人独特的诗文风格和情感世界。通过荔枝之意象描写,寄托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景。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