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莆田市第19次全国特奥日活动温情启幕。这场由市残疾人联合会、市委文明办牵头,联合人保莆田分公司、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城厢义工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公益活动,以“体技融合”为纽带,为特殊青少年及其家庭送去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更在欢声笑语中织就了一张扶残助残的暖心网络。
运动场上的自信绽放
乒乓球台前的挥拍、羽毛球场上的跳跃、跳绳时的轻盈……一系列趣味康复运动项目让活动现场充满活力。莆田学院体育学院黄树勇教练带领5名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指导点燃了特殊青少年的运动热情。起初拘谨的男孩在志愿者反复示范下,终于完成连贯跳绳,腼腆笑容里藏不住的自信,让一旁的家长红了眼眶。“运动不仅练身体,更让孩子们敢尝试、愿表达。”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康复体育的深层意义。
才艺与技能中的潜能之光
非洲鼓的欢快节奏、架子鼓的铿锵节拍,蓝色灯塔老师指导的“星青年”乐队,用专注演绎着对生活的热爱,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另一边,城厢义工协会的陈玉英非遗传承团队正手把手教孤独症青年掐丝珐琅技艺,工作台前,孩子们屏息凝神地粘胶、细致上色,当灯光映亮亲手完成的花瓣图案,稚嫩的脸上扬起了满足的笑意。
爱心汇聚的实在温暖
“这空调太及时了!”莆田市蓝色灯塔助残互助中心负责人望着刚安装好的新空调,声音里满是感激。人保财险莆田分公司捐赠的2台空调,为闷热的训练室送来清凉,也让家长们放下了“孩子易烦躁”的顾虑。这份“雪中送炭”的关爱,正是社会各界用行动书写的担当。莆田市蓝色灯塔助残互助中心发起人陈建斌表示:“我们希望家长们能抱团取暖,走出家庭,让更多的孩子融入社会。目前我们中心有咖啡、烘焙、花艺等项目,有百来号的学员在学,他们通过自食其力学习技能,能够实现自我就业。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队伍。”
技能赋能的暖流同样涌动。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的“无忧电工”项目现场推介,为特殊家庭铺就“学技能、促就业”之路,志愿者们还同步检修电路、普及安全用电知识,让希望之光照进现实。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莆田市残联“莆善情”“爱特”服务中心链接社会资源的又一实践。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孤独症群体需求,联合爱心单位常态化开展帮扶,通过多元化活动促进特殊青少年融入社会,让党和政府的惠残政策落地生根,让每一份关爱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