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宗建
“映华楼”系著名侨领周颖南先生在新加坡的私家居所,修筑于20世纪70年代。周颖南祖籍莆田,1929年生于仙游,其父周子溪侨居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多年,回国后在家乡仙游创办振文小学并任校长,有“仙游陶行知”之誉。
1945年至1948年,周颖南就读于仙游师范学校,1950年,下南洋至印尼泗水谋生,1970年,移居新加坡谋求发展,先后与友人合办植物油提炼厂、纺织厂、针织厂、塑料厂和进出口业务,1980年开办第一家餐厅湘园酒楼,后又与其子周家萌共同把餐饮事业发展壮大,成立同乐餐饮集团,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周颖南被选为新加坡酒楼餐饮业公会会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创会副会长。周先生“一手抓算盘,一手握笔杆”,勤耕不辍,有《迎春夜话》《南国声华》《南国情思》《映华楼随笔》《周颖南文集》《周颖南与中华文化》等著作。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辟“周颖南文库”加以收藏,他成为获此殊荣的海外第一人。
周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情独深,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此不疲。自1971年始,周先生频繁访问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湖州、桐乡、福州、莆田等地,资助出版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集,如刘海粟《海粟老人近作》、丰子恺《丰子恺画集》等,并无偿捐赠给海内外博物馆、艺术馆以及中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
学者李连秀《周颖南年谱》载:周颖南《映华楼藏画》第五辑,于1990年出版。
《映华楼藏画——方纪龙诗书画作品集》一书乃“映华楼藏画”系列丛书之延续,由周颖南先生之子、新加坡同乐餐饮集团董事长、莆田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周家萌先生发起并资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精装出版。本书主编为笔者。
周颖南生前与方纪龙交游三十多载,情谊深厚。笔者结识周先生亦越二十载。周先生仙逝后,方纪龙和笔者分别以《怀念周颖南先生》和《一饭难忘》为题发表在《湄洲日报》和《莆田侨乡时报》,寄托哀思。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家萌立志继续为“映华楼”赋能,以弘扬正能量,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2024年9月22日,周家萌偕94岁的母亲何玉凤、姐姐家萍和妹妹家莉、家茵等,向莆田学院“周颖南文艺馆”捐赠茅盾、巴金、冰心、俞平伯、叶圣陶、钱钟书、丰子恺等名人名家书画墨宝80多件,名家题赠周颖南先生珍贵书籍1300多册。并向莆田学院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周颖南文艺研究基金”,良善之举,深受佳评。
捐赠仪式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一起至福州拜会周先生的故友方纪龙和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以撒教授。
1990年的春天,笔者专程至福州拜访朱以撒,诚邀题写“周秀廷画展”。朱以撒书法雄浑大气,气韵生动,风格独特。朱以撒的恩师俞元桂教授,其祖父俞少松,还是周秀廷的恩师。
1992年,赵玉林、朱以撒、余险峰三人书法作品联展在福州于山举办。笔者转告周颖南先生展讯,先生给予朱以撒必要的支持。朱以撒铭记于心,特书写“神游万古”相赠先生,并附《书法创作论》大著由笔者转寄给新加坡的周先生,结下深厚情谊。光阴荏苒,三十载转眼已过。
2024年9月23日,家萌先生与朱以撒、方纪龙在福州西湖大酒店相见,朱以撒见到年届94岁的周颖南夫人何玉凤时,面赠“寿”字并合影留念,此时此景,令人动容。
家萌先生与方纪龙虽初次相见,但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周先生说,他在映华楼整理父亲遗物时,见到不少方老师的画作,表示要再购买方老师的书画作品,准备结集出版。方纪龙听后十分感动,当即表示,自己有积累多年的花鸟册页和手书的自作诗词,将无偿相赠。
10月28日,家萌先生返乡参加“莆商恳亲会”,在会议召开前夕,特地与笔者一同抵达莆田六中与方纪龙会面。尔后一同至方纪龙老家,方纪龙进屋取出早已整理好的一叠花鸟册页和一叠手书的自作诗词当面奉赠。之后,家萌跟方纪龙说:“您的这些作品都是您多年积累的心血之作,它们不仅展现了您深厚的文学艺术造诣,也是您对我们一家的关爱与情谊,我将如同传家宝一样珍惜这些珍贵的礼物。”
为了把这些作品精选出版,家萌先生建议我们为作品集写篇文章,并邀请我们到新加坡访问,参观周颖南先生珍藏名人名画的“映华楼”。访问星岛返回中国之后,《映华楼藏画——方纪龙诗书画作品集》项目立即启动。该书收录方纪龙先生的诗书画作品百余件,含方先生论诗、论书和论画的作品。书画同辉,相得益彰。
映华楼,藏匿着跨越时空的知音之情,更浸透着一位海外游子对中华文化的赤诚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