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相约鹅尾
【发布日期:2025-07-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红丹

  

走进湄洲岛鹅尾海蚀地质公园,起初望见的是一片海,岸线绵长,烟波浩渺,平沙浩浩。沙滩上细沙如绸,若不是寒冷的冬日时节,真想赤着脚丫踏进沙滩的温柔乡,掬一捧沙,看沙子从手指缝中渐漏,听时光飞逝的跫音。

海风呼啸,涛声阵阵,一重浪灭一重生。遥望稍远处的鹅尾山,山不高,植被不多,看不出什么惊艳之处。

通往鹅尾山的海边大道旁有一处雕塑——两位湄洲女在梳妈祖髻。相传妈祖髻是妈祖设计的,这种发髻也称为“帆船头”——盘发为海,插簪为桨,青丝做缆,竖髻做帆,寓意一帆风顺。自古以来,当地女性通过这样的装扮为向海谋生的亲人祈福。

鹅尾山三面临海,我们从背海的一面出发,山路不陡,石阶整齐,呼呼的海风不绝于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山上的植物懂得适应鹅尾山的气候,岩石缝间、风雨剥蚀下来的细砂和泥土,都可生出绿意。木麻黄耐旱、耐贫瘠、耐沙埋;剑麻坚韧、耐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植被,都是适宜海岸防风、固沙造林的植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

目力所及,山上遍布岩石,裸露于天地之间的古老岩石,粗糙的,斑驳的,撕裂的,嶙峋的,刀劈斧凿的,阅尽沧桑。原来,鹅尾山需近看才惊艳你的眼。这里是海蚀地貌,海蚀的力量来自波浪、潮汐和海流。海浪对岩石进行撞击和冲刷,日日夜夜的“研磨”,月月年年的“溶蚀”,在时间的长河里,经过上亿年的风化,形成如今鹅尾山的海蚀地貌。

这里是大自然的艺术创作现场。细看来,满山皆是“海蚀”大师的艺术杰作——海龟朝圣,小象赶海,鲤鱼十八节,苍龙入海,情侣蛙,等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许多景点蕴含着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都是妈祖大爱的演绎。在临海的一面,有些岩石像流水,似波浪,仿佛看见它们正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缓缓流淌。这样奇特的海蚀地貌,若李白在世,该吟咏多少诗篇啊。

我被鹅尾山海蚀地貌震住了。

海浪拍打着礁石,哗哗——呼啦呼啦——哒哒——如鼓如乐如万马奔腾。被海水浸湿的礁石底部是炭黑色的,层层叠叠处白浪奔涌,像一个瀑布群。有时激流会甩出几米高的浪潮,壮观之极。

岩石的颜色远看是黄褐色的,细看其实色彩丰富,土黄色、黄褐色、浅灰色、深灰色、淡绿色等等,圈圈点点,深深浅浅,像一幅幅抽象的油画。

在网红打卡地飞戟洞,我们迎着风,迎着涛声,穿洞而过。洞顶如溶洞钟乳石般,千姿百态,像仙境,像梦境,像童话世界。在这大海的一角,海天茫茫,晴天日丽里,蓝得深邃的大海在飞戟洞的衬托下更是美得不可方物。这是一个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这是一个适合慢节奏细细欣赏的地方。

在鹅尾,观石,观澜,都是一场美丽的相约。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