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
据介绍,平海天后宫还是全国首批涉台重点文保单位。台湾台南大天后宫的妈祖神像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平海天后宫分灵。当时康熙帝派礼部前往台湾加封妈祖为“天后”,褒封“天上圣母”。20世纪90年代至今,台南大天后宫等宫庙的妈祖敬仰者多次多批前来平海天后宫祭拜和请香。
历史上,平海天后宫曾多次重修。从外观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平海天后宫与莆田常见的宫庙一样古朴典雅。走进殿里,只见随处鎏金烫彩,地面铺着红地砖,除了山门前廊沿用4根方形花岗石柱外,其他都是漆成红色的杉木柱子。笔者了解到,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108块,就连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据说,“108”取自天干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为此,平海天后宫也称“百柱宫”。遗憾的是,如今仅剩72根柱子。
平海天后宫与寻常宫庙不同之处,还在于瞻拜亭。亭身东、西次间外各有一个天井。屋面平面呈“工”字形。
在天后宫外大埕东北角,有一口古老的师泉井,是平海天后宫重要的文物,见证了清政府收复台湾的历史。古井也用108块方整花岗岩砌筑而成,平面呈龟形,龟背中为井口。
笔者了解到,平海天后宫建筑规模宏大、独特,具有科学艺术研究价值,是研究地方建筑难得的实物。由于曾帮助施琅顺利收复台湾,也有较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宫庙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还是莆田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实物。 (黄凌燕/文 林锦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