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伎俩”与“解数”
【发布日期:2025-07-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祖厚

 

 

“伎俩”这个词在近现代多作贬义词用,《现代汉语词典》只释义为“不正当的手段”。但是中古的伎俩是个中性词。《汉语大词典·伎俩》:1.技能,本领。2.手段,花招。3.犹言狡诈。伎俩,又作“技俩”。伎与技相通,古代“伎”字常常作“技”字用。凡技术、技艺、技能、技巧,皆可作伎术、伎艺、伎能、伎巧。

《晏子春秋》:“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gi5;白读go5),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晋·葛洪《抱朴子·外篇》:“抱痼疾而言精和、鹊(医和与扁鹊)之伎,屡奔北而称究孙、吴之算,人不信者,以无效也。”“伎”字本义“与也”。韵母支部与歌部在秦汉时代关系极为密切,支部韵母在莆仙白话里常常白读似o,或主元音似o。(本文的o相当于国际音标/ɒ/ )。如:柴co2;宗族的一支,支ko1po1;企、跂kio5küo5,站立,踮起脚跟。所以“伎、技”二字都可以白读似go5。又,跂jī,《集韵》足也,韵母铎部,此义白读当似ko1。重量单位“两”,北洋平原白读音liao3(山区和仙游音niũ3)。所以“伎俩”的“俩”白读音似liao4

伎俩jì liǎnggi5 lüong3;白话连读音go4/go1 liao4:技能,本领,手段。唐·贯休诗句:“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宋·王柏诗句:“梅送清香到酒边,东君伎俩已先传。”《老子》:“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伎数(白读与伎俩同音):数,技艺,亦指阴阳术数。《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后汉书·桓谭传》:“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诖误人主,焉可不抑(压制)远之哉!”

技艺:艺,韵母i白读变音似iao,如“一”之读似yao1,似“腰、幺”音,于是“艺”字白读音似yao4矣。技艺白话连读似go4 liao4。《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技术:北宋《册府元龟》卷898:“技术虽是世业,吾仕蜀已来,几由技术而死。”术shùsuo7,食律切,音秫。“一”字白读似suo7,又俗读似yao1,是韵母iiaouo相通互转,这是极为重要的音变规律。一与术,以及下文“格律”的“律”字同在平水韵入声四质,就是明证。所以“技术(文读音gi5 suo7)”白话连读音go4 liao4。技巧(白读与技艺同音):武艺。《汉书·艺文志》:“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又,机巧;机变。汉·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

干济(gàn jì):gan4 zei4;白话连读音go5 liao4。犹言成就;谓办事干练而有成效。干,才干(白读音go5)也。《宋史·杨覃传》:“覃勤于吏事,所至以干济称。”明·吕坤《呻吟语》卷5:“仓皇迷闷,无一干济之术,可叹可恨!”

解数(白话连读音go4 liao4):近现代词语。《汉语大词典》:“解数(xiè shù),武术用语。套数;引申为本领、手段。《国语辞典》:“解数(jiě shù),武术的招数;泛指本领、能耐。”《西游记》第73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解数,又作“架落(go4 liao4)”。清·佚名《乾隆南巡记》:“依着那醉八仙的架落,一路打去。”荷兰高罗佩《狄公案》第14回:“只见左手一抬,用个猛虎擒羊的架落,对定马荣胸口,一拳打来。”

招式,亦作招数、著数:现当代词语。武术上的动作;方法,计谋。“招”字文读音似ziao1,从“召”得声。“召”字文读音diao5,音似“赵”。召回某人,地道的莆仙白话是“giao4(音如叫)回某人”。潘悟云《汉字古音手册》拟召、招二字的上古音分别为glewsklew,其中的l音略似今韵头i-s表示去声。也就是说,召、招的上古声母相当于汉语拼音的g。莆仙白话常常保存了汉语古老的读音。招式zhāo shì,“招”字白读声母似g,韵母ao读似o,如“高”之读似go1,于是“招”白读似go1;“式”字韵母i读似iao,如“一”之读似“幺”,则“式”白读音siao4。招式,白话连读音go1 liao4。如:他观察飞禽走兽以创造新的武术招式。

家数jiā shù,师法相承的流派;技巧、方法;手段。“家”字白读音go1,音如歌,又如:大家,婆母,白读音似“达歌”“逐歌”。数,白读音siao4。家数,白话连读音go1 liao4。宋·严羽《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元代诗人杨载著有写诗方法的书《诗法家数》。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岳大爷将枪桿横倒,望右边架住,这原是‘鷂子大翻身’的家数,但是不曾使全。”

架势:姿势,姿态;有姿势,好看;形势,势头;阵势,场面。架势是现当代词语,莆仙白话音亦似go4 liao4。势shìsei4siao4。白读时韵母i会音转似iao,如“一”之读似yao1,似“腰、幺”音。白话音go4 siao4连读似go4 liao4。清·黄百家《征南射法》:“本朝射法,不专以命中为奇,兼考架势(姿势),所以尤难。”看两人争辩的架势(势头),像是快要打起架来了。

格调、格式、格致、格套、格制、格例、格条、格样、格律。读书人说“做诗要有格律”,不识字的人听不明白。但是如果说“做诗要有go4 liao4”,他或她就马上明白了。又如,白话常常说“这个人嘎做大有go4 liao4”,是“大有格调(风范)”之意。东汉·郑玄注《周礼·地官·牛人》:“互,若今屠家县(悬)肉格(白读go4,架也)。”“格”字从“各(go6)”得声,白读音可以似go4,似“架”的白读音。调(diao5)、套(有一白读音似diao4,如:衣服的里套)、条(diao2)、样(白读音似yao5);式、致、制、例韵母皆i,白读能够变音似iao,如“一”之读似yao1,似“幺”音;律luo7韵母uo与“一”之白读似suo7,似“术”音,韵母uoi亦相关,故《尔雅·释器》云:“不律谓之笔。”晋·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以上含有“格”字的复音词,皆书面用语或读书人用语,地道莆仙白话连读皆可音似go4 liao4。但是其词义与前述之技术、技巧、技艺、解数等不同,需注意区别。  

1.格式:官吏处事的规则法度;一定的规格样式。《北史·崔仲方传》:“时武帝阴有灭齐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复与少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北史·韩麒麟传》:“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

2.格调:宋·方岳诗句:“自往胸中评史记,久闻格调略相同。”宋·王溥诗句:“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3.格致(风格气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2:“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软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4.格套(程式;固定的模式):清·陈田《明诗纪事》:“异时(从前)馆课皆沿袭格套,人目为翰林体。”

5.格制(格局体制;风格):王士禛《池北偶谈·苏黄诗品》:“林季野目(看待)鲁直(黄庭坚)诗未必篇篇佳,但格制高耳。”

6.格例(规则条例):《新元史》卷102:“累朝格例前后不一,执法之吏轻重任意。”

7.格条(法令条文):《旧唐书·本纪》卷12:“取堪久长行用者编入格条。”

8.格样(标准式样):《旧五代史》卷92:“仍请诏翰林学士院作一诗一赋,下礼部,为举人格样。”

9.格律:法令条例;诗词曲赋的形式和规则;个人生活所遵循的法度规则。宋·戴炳诗句:“性情元自无今古,格律何须辨宋唐?”宋·苏泂诗句:“试偷格律无人识,只恐王家燕子知。”宋·陈善《扪虱新话·作文须题外之意》:“文章须要于题外立意,不可以寻常格律自窘束。”

莆仙白话音go1/go4 liao4,其背后,从上古到中古到现当代,有二三十个不同的词,或雅或俗,用各有当。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