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四回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四回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九回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二十七回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三十六回
《林妈祖志全图宝像》第四十五回
“妈祖”的称呼并非原来就有,而是在妈祖信俗发轫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经历了从“神女—灵女—娘妈—妈祖”的转变。
据载,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莆田湄洲屿有一位姓林的女子,平素乐善好施,尤其热心救助海难,受到人们的尊重。她为救助海难而捐躯后,乡亲们在岛屿上为她修建了庙宇。后来,出海的渔民纷纷传说在狂风恶浪中,常见到有位红衣女子闪现在船舶的桅杆上导航,直到化险为夷。正如《(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第762页载:“天后 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母王氏。前编修藁城倪中记云:‘……妃始生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告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是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祠之,雨晹祷应。’”于是,广大敬仰者就尊称其为“通灵神女”。
自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起至清末,历代封建帝王先后三十六次叠奖褒封妈祖,封号由两字累加达六十六字,其爵位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无以复加。所以,朝廷的官方封赐,逐步树立了妈祖“海上女神”的崇高地位,使妈祖视觉图像的传播范围愈益扩展,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同时,伴随着漂洋过海的华人族群、海商船员、外交使节的传播,妈祖信俗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明中叶沿海一带的渔民普遍使用“娘妈”这一称谓。《妈祖研究文集》载:“‘娘妈’的称呼最早见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郭汝霖《使琉球录》中有娘妈保护钦差的记载。”该书叙述使船从琉球返国,途中遇到飓风,请一位船工扶乩问救于天妃,所降文:“字皆倒书曰:‘有命之人,可施拯救。钦差心好,娘妈保船都平安也!’”可知那时航海的船员已经普遍称天妃为“娘妈”了。“娘妈”称谓在明代已被沿用的事实,在各种文献记载里得到充分的反映。明万历年间,吴还初的《天妃娘妈传》、明人沈国元的《两朝从信录》和清初江日升的《台湾外志》中都把澎湖天妃庙记作娘妈宫。《历代妈祖诗咏辑注》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周煌作《使舟渡海天后灵感书事》,其诗原注说:“海上天后甚灵应,海舟有急,呼‘娘妈’即速至。”清朝顾祖禹《谈史方舆纪要·澎湖屿》中则称:“正中曰娘宫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清人柯秉珪《圣迹图志》:“湄人则共呼之曰姑婆,闽人则统称曰娘妈。”所以,澎湖和福建平潭岛上都有娘宫澳之名,广东潮阳有一地名娘宫巷,也是因“有一庙灵甚,故巷因此为名”,广东香山县有娘妈角的地名。《明清安徽典籍研究》第172页中清代印光任的《澳门纪略》说:“明万历时,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因立庙祠天妃,名其地曰娘妈角。”在《澳门纪略》附图中,称妈阁山之庙曰“娘妈庙”,而把莲峰山之庙称“娘妈新庙”。连日本也有娘妈山之名,日语“野间”(noma)二字的“和训”即是“娘妈”的唐韵谐音,故野间岳即是娘妈山。日本萨南片浦地方野间岳权现社颁发的镇抚牌,上面直书汉字作“娘妈山大权现”。历史上,莆田民间沿海一带,曾有女子出嫁时必随嫁一尊“娘妈像”习俗。
到了明末清初,东渡日本的中国士人、商贾、僧人和船员已称呼天妃为“妈祖”,如赴日学者朱舜水和寓日福清黄檗寺僧即非如一在其文集中多次使用“妈祖”名称。《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赴台官役的郁永河《海上纪略》中“天妃神”云:“海神惟马祖最灵,即古天妃神也。……又有船中忽出爝火,如灯光,升樯而灭者;舟师谓是马祖火,去必遭覆败,无不奇验。船中例设马祖棍,凡值大鱼水怪欲近船,则以马祖棍连击船舷,即遁去。”另外,清代郁永河《台海竹枝词八首》中有一首:“肩披鬒发耳垂珰,粉面朱唇似女郎。马祖宫前锣鼓闹,咮囄唱出下南腔。”诗文所记“马祖”就是闽南话“妈祖”的同音写法,也说明清朝康熙年间在台湾闽南籍移民的聚居地确已率先流传“妈祖”的称谓。《妈祖文献资料》载:“清康熙年间,任台湾府同知的孙元衡《飓风歌》中‘天妃神杖椎老蛟,攘臂登樯叱魔祟。’句下自注云:名马祖棍,可驱水怪。”该文始写作“妈祖”,以后皆从之。现所见最早的史料出处,在第一任台湾知府蒋毓英主纂的第一部《台湾府志》中。该书卷一《风信》:“三月二十三日,名妈祖飓,真人飓多风,妈祖飓多雨。”由上可知,“妈祖”名称乃清初台湾的闽南移民所发明创造。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引同乡进士陆广霖语云:“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闽人在母家之称也。”以中华文化的传统说法,即冕旒冠帔的神令人敬而畏之,披发常装的神使人亲而近之。可见,民间妈祖敬仰者一直沿用“娘妈”或“妈祖”这种既质朴又亲切的称呼。蒋维锬在《“妈祖”名称的由来》一文中提及:“按中国人的传统,女子总是偏爱自己娘家的人,而其娘家的晚辈也总是视姑母、姑祖母为最可信赖的保护人。”
数年来台湾妈祖敬仰者来莆田谒祖朝拜,形成了俗例。而今,“妈祖”的称呼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妈祖的大爱与奉献精神,正是妈祖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她深受世人敬仰的原因。
“妈祖”的称呼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里一道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