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郭尚先与知己林则徐
【发布日期:2025-05-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国柱

 




 


郭尚先像

 

 

林则徐像

 

 

郭尚先《兰花图》

 

 

郭尚先书法作品

 

 

郭尚先墓道碑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莆田城关书仓巷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嘉庆十八年(1813),充贵州乡试正考官。清嘉庆二十年(1815),升国史馆纂修、文颖阁总撰,参与修撰《治河方略》《大清一统志》等。后又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兼教习庶吉士。清道光八年(1828),任四川学政。清道光十年(1830)回京,翌年,尚先历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读,授左春坊庶子,升侍读学士,同年十二月,再升光禄寺卿。清道光十二年(1832),升大理寺卿,秋季又升礼部右侍郎。同年十二月廿九日子时卒,年仅四十八。讣闻,宣宗痛语工部尚书白治源曰:郭尚先学问好,人品更好,不意如此短寿!子篯龄扶柩归莆阳,葬墓于西天尾镇后卓村上郭山。郭尚先以书法名世,并有著作多种行于世。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其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

郭尚先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登进士第,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登进士第。清嘉庆十八年(1813),林则徐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在翰林院庶常馆习国书(满文)时,与年齿同而义气合的郭尚先交莫逆;相与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有用之学,相国卢公荫溥喜谈掌故,公招郭尚先与则徐小集,时常谈论至移晷,他朝士罕与焉。

林则徐祖籍莆田,其先祖由莆田徙居福州。其父林宾日行状曰: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徙居福清文杞店乡,国(清)初再徙居省治(福州)。则徐对莆田怀有深厚的感情,与莆人郭尚先同朝为官,格外亲切;同为闽人,又志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两人情谊甚笃。

在京为官时,郭尚先与林则徐曾经一起去琉璃厂选购碑帖,林则徐临写的《王居士砖塔铭》,几乎达到乱真地步,这《砖塔铭》便是郭尚先割爱送他的。

清嘉庆十六年(1811)四月十七日,林则徐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施即请假归省。

清嘉庆十八年(1813)正月,林则徐经南京继续北上。四月,庶吉士散馆,林则徐以翰林院编修待用。五月抵京,入翰林院庶常馆。

五月初九,林则徐上午赴翰林院庶常馆。即回。中午郭尚先等友人来寓叙饮,也为郭尚先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将有贵州典试之行而为其饯行。《林则徐日记》载:五月初九日,乙亥(67日)。晴。入东城为惇圃太守送家书,顺赴翰林院庶常馆,即回。是午叶芷汀申万、郭兰石尚先、王兰谷道行、廖仪卿鸿藻、钰夫金城、李兰卿彦章俱来寓叙饮。缘郭兰石有黔(贵州)中典试之行,既往其会馆,宜有一饯也。定更后散席。夜雷电交作,旋起大风,竟未得雨,望泽愈殷。五月十二日,林则徐为挚友郭尚先赴贵州典试送行。《林则徐日记》载:五月十二日,戊寅。早晨微雨,上午晴。送郭兰石行。

七月,林则徐充任国史馆协修。十二月初一,郭尚先自贵州回京。《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初一日,晴。郭兰石尚先自贵州回京,为缮复命折子。上午闽中承差来,接十月初二日家书一封,计行两月始到。

十二月初五,林则徐在郭尚先处一起吃早饭后,偕翰林院编修郭尚先、陈玉铭赴琉璃厂购法帖。《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初五日,晴。在郭兰石处早饭罢,偕兰石、潼溪赴琉璃厂购法帖。晚在潼溪处小饮。

十二月初七下午,林则徐邀请郭尚先等挚友来寓所宴集。《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初七,早晨微雪即晴。接十月二十三日家书一封,亦系承差带来。下午邀郭兰石、叶芷汀、达玉圃、王兰谷、廖仪卿、钰夫兄弟来寓宴集。

十二月十三日下午,林则徐赴挚友郭尚先宴席。《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十三日,晴。上午至福州馆晤同乡董乐庵先生韺,新到都中谒选。下午赴郭兰石之席。

十二月二十九日,壬戌(新历1814120日),除夕。晚上,郭尚先等挚友同来林则徐寓所小饮。《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二十九日,壬戌,除夕。阴,刮风。上午祀神。郑行章来。晚,郭兰石、王兰如、廖仪卿、钰夫同来寓小饮。旋又偕赴仪卿处饮,三鼓归。

清嘉庆十九年(1814)十月十四日夜,郭尚先在挚友林则徐的寓所下榻。《林则徐日记》载:十月十四日(新历1125日),晴。黎明赴户门前听宣旨,为次日武殿试候派执事。旋未派及,即出城。是日,曹俪笙(曹振镛)相国师六十寿辰,上赐匾额、寿佛如意、衣冠为之作寿。上午,往祝,观剧,留席。晚回。夜,郭兰石在寓下榻。是日,引见国子监学正记名用者二十人。十月十五日早晨,林则徐偕郭尚先往杨蓉峰家祝其太母寿,留面。《林则徐日记》载:十月十五日,晴。早晨,偕郭兰石往杨蓉峰家祝其太母寿,留面。闽中承差来,接九月初四日家书一封,陈抑隅、李寿田书各一封。是日,武殿试,上御紫光阁观射。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正月初九,林则徐、郭尚先等人为郑心田六十寿辰祝寿。六月初一,林则徐闻文书公布挚友郭尚先充云南乡试正考官。《林则徐日记》载:六月初一日,己酉。晴。巳刻,闻简放云、贵试差:郭兰石、闻春台(闻人熙)赴滇,黄霁青、廖钰夫赴黔。是日接叶次幔书。六月初七早晨,林则徐等人在北京同安会馆为郭尚先、廖钰夫设酒食送行。《林则徐日记》载:六月初七日,乙卯。晴。早晨在同安会馆公饯郭兰石、廖钰夫行。上午回寓后,又往西头拜客,晚回。热甚。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闰六月,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充江西乡试副考官。十二月回京后,在翰林院清秘堂办事。十二月初八,林则徐为挚友郭尚先缮复命折子。《林则徐日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壬午(新历1817124日)。晴。为郭兰石缮复命折子。廖仪卿夫人以生产而殁,往唁之。

林则徐与郭尚先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并互赠书法作品。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郭尚先为林则徐之父林宾日作一篇寿序,在序中,郭尚先称少穆雅识宏才,众流仰镜,极力推重林则徐。

清道光元年(1821)七月,林则徐得知父亲林宾日在福州患病的消息后,当日就以本人有病为由辞官,奉母登程回籍。八月返回福州时,林宾日已病愈。道光二年(1822)三月,林则徐为家庭生计,被迫再涉官场,北上京补官。三月初二林则徐早饭毕,于巳刻出城,至洪桥登舟。晚泊竹崎。三月初三,早发,风仍利,而阻于雨,乍行乍止,晚泊闽清口。三月初四,风雨如昨,天气变寒。晡时始抵水口。林则徐在舟中复郭尚先、陈池养书信。《林则徐日记》载:三月初四日,己酉。风雨如昨,天气变寒。晡时始抵水口。在舟中书扇数柄。复郭兰石、陈春溟(陈池养)书。

清道光二年(1822),丁父忧在家的郭尚先即将服阙,正考虑是否接受倪琇之请主讲厦门玉屏书院,三月二十三日,郭尚先收到林则徐手札:

兰石老前辈大人阁下:日前奉到手翰并书法四帧,珍荷无似。濒行忽忽,未及裁谢,滋为歉念也。比维动定绥适,仰奏慈娱,当如心颂。鹭门想当一行,秋间还朝,幸自依期勿迟为妙。侍循例报痊,已于月之二日北上,出山小草,不是初心,就中无可奈何之情,不堪为爱我者缕述也。前岁承假尊章,昨已点交纪纲带缴,谢谢。杭州黑扇,检旧箧中仅存两柄,兹奉上,未知合用否?又单硾笺屏六帧,聊供染翰,并希哂存。舍弟亦有挂屏,欲求大楷,渠虽不善书而向慕墨宝,珍如拱璧,想必有慰其饥渴也。即请安祺,不一。侍则徐顿首。

重三夜小舟泊竹崎,停棹书此,颠簸不复成字。

再,昨来函见教殷殷,自非关爱深切,曷肯为此言,佩服感铭。莫可殚述。侍本铨陋,安敢凌人。或晋接语言未有检束处,惟当慎之又慎,以副忠告之情。以后见惠德音,尤望时加针砭为感,附此志谢,又泐。

从札中可以看出林则徐非常敬重郭尚先,同时也很欣赏郭氏书艺,珍如拱璧。

清道光二年(1822),郭尚先在莆田,春服阙。四月就倪琇观察聘主讲厦门玉屏书院。冬入都,补原官(翰林院编修)。

清道光七年(1827),林则徐之父林宾日病逝于福州。

清道光十二年(1832)四月,郭尚先为知己林则徐珍藏其父亲林宾日自绘《饲鹤图》题诗一首:绕庐尽种碧琅玕,露下清琴偶罢弹。想见舐毫吮墨会,海天空阔小庭闲。柴门不掩鸟无哗,绝胜孤山处士家。安得鹅溪添幅绢,更将余墨写梅花。胎仙三叠舞琴心,调息曾闻胜五禽。料得江郎山上月,笙声犹在翠微岑。在阴子和望何如,到处甘霖逐使车。领取鸡雏待饲意,分明图是纳楹书。

20121028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林则徐家传《饲鹤图》手卷(三卷),成交价人民币4485000元。

郭尚先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廿九日子时终于京第,享年四十有八。林则徐亲撰挽联:三十年人海才名,帝简方隆天已召。六千里家山归梦,亲心难慰子谁依。林则徐并撰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大理寺卿兰石郭先生墓志铭》。

郭尚先墓坐落于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卓村石磨上郭山半山腰,凤字型,为清式花岗岩结构。其墓碑上刻: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历充贵州云南广东山东主考官、提督四川学政、大理寺卿加二级、前翰林院编修、奉旨入祀四川名宦祠、兰石郭公偕配寿藏。墓有神道碑,碑刻: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大理寺卿加二级、崇祀四川名宦、兰石郭公墓道。郭氏后人介绍,墓碑和神道碑文都是林则徐亲笔书丹。郭尚先墓于19954月重修,现为荔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