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地僻装成万盏灯,鹓行雁序各相承”。说的就是东海的游灯。农历正月十五游灯是东海镇金沙宫的闹元宵习俗,元宵当天,东沙、大埔、东海、海头、利角、上图、东朱、坪洋8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家家户户扛出自家的板灯,即一块木板上装着9盏灯。板头板尾留有钻孔,便于用灯杖撑棍穿套串联,形成灯龙。传说灯龙寓意东海蔡姓先祖,蔡襄所建的洛阳桥。板面是桥面,拐杖是桥墩,花灯如护栏,灯头灯尾若桥头将军,最出彩的是每队的灯头,设计新颖,熠熠生辉。游灯共有24境,最长的达200多“肚”灯架,每排共3米,总长达近十公里。
“灯龙”绕境游行后,圈灯队伍回到金沙宫广场时,会以灯头为圆心绕行,密密匝匝,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恍若龙盘,达到圈灯的高潮。
东海圈灯融灯、戏、舞、乐为一体,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着深厚的莆阳文化底蕴,是蔡襄族人人文情怀的体现,是蔡氏后裔匠心独运的结晶,也是当地群众喜迎春节,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体现。 (时报记者 翁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