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莆田市省政协委员小组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推进专门学校建设,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提案》。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时有耳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专门学校是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普及基础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莆田市专门学校为例,2022年底,莆田市在全省首家探索建设专门学校,由市公安局牵头,对秀屿区一初级中学的闲置校区进行改造,并于2023年2月7日开门办学。学校运行以来成效明显,仅2023年,全市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抓获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数分别同比下降明显,成功扭转了2018至2022年连续五年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的局面。
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不仅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实需求,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福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共有五所专门学校,2023年福建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
针对当前我省专门学校数量不足、专门矫治教育分区管理及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该提案提出建议:
在规范化建设上发力,加强教育领导。推动完善专门学校立法,强化制度保障。明确专门学校的办学主体和性质、办学资质,落实人员编制、财政拔款、政策支持等。将专门学校建设纳入全省教育发展规划体系,鼓励各地市因地制宜探索专门学校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机制创新实践。成立省、市、县(区)三级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收生入学、结业转出的听证等程序,实现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省直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专门学校在申请设立、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切实可行的举措,推动专门学校正规化建设、规范化运转。
在常态化办学上用心,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各专门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门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专门学校的教育事业中。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分类教育矫治,完善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教育矫治体系,制定符合专门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把教育矫治内容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在制度化运行上着力,凝聚教育合力。建立职能部门协作机制,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13个成员组成单位,进一步厘清职责界限,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分工协作、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专门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学校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运行。建立工作成效巩固机制,特别是学员离校帮扶机制,帮助已结业离校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重新犯罪,巩固矫治教育成效。探索建立校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专门学校内部管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加强与普通学校、社区、家庭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