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范
在莆仙大地,再没有比农历正月更热闹的时候了。春节过后没几天,闹元宵的大幕就拉开,持续一个月。这是古老民俗的传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莆仙元宵时间长。在莆仙地区,每一个村都有一到几个道教宫观社庙,每个社庙的神灵都有一定的庇佑范围,大抵可称为“境”。莆仙元宵是以境为单位举行的,从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按照古老的传统,莆仙元宵各境轮流进行,相邻境闹元宵的时间岔开。莆仙地区村庄多,这段时间每个晚上都有人闹元宵,给人“一闹一个月”的感觉。其实每个元宵单位每年只闹一次,一天或三天。而且每个境每年闹元宵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年年如此。这与外地不同,外地闹元宵大都是在正月十五。
二、行傩。在莆仙地区,行傩是元宵的主要活动,绝大部分里社的元宵都有这个活动。行傩就是把宫庙的神像(或社炉)抬(捧)出来绕境巡游,驱邪祈福,保一境安康。行傩队伍会到达境内每家每户的门前。为了迎神,家家户户都在厅堂摆设香案,上面放满供品,门前燃起火堆。当队伍经过家门时,家里就燃烛焚香,放鞭炮,烧化贡银,祈求全年五谷丰登,平安如意,俗称“接行傩”。
《八闽通志》卷三“风俗”说,兴化府上元节“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里民各合其闾社之人,为祈年醮(祭神)。是夜以鼓乐迎其土神,遍行境内,民家各设香案候神。至则奠酒果,焚楮钱(纸钱),拜送之。亦古者傩之遗意也。”说明至少五百年前莆仙就有这个风俗。
三、游灯。主要是板凳龙游灯。夜间,游行队伍每人肩扛一张板凳,上面安放几盏点亮的灯笼,板凳的头尾分别与前后别人的板凳相连,形成长龙游行。从远处看,蜿蜒曲折,非常壮观。如正月初七涵江塘北,正月十三榜头泉山,正月十四华亭西许,正月十五东海镇,正月二十五涵江白塘镇镇前江头尾等,都分别举行游灯。枫亭游灯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元宵游灯,闹元宵的人提着或扛着灯走,人们在远处站着看,观灯的人不动,灯在移动。这与外地不同,外地元宵不游灯而是观灯。
四、莆仙元宵中的火元素。莆仙元宵中的火元素处处闪现,贯穿于整个节日,主要是迎神跳火,击鼓驱傩,这符合“傩”的意义,即驱除疫鬼。莆仙与火有关的元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摆棕轿,即棕轿舞。在广场上堆木柴成梅花形,点燃,年轻力壮的男性抬着棕轿踩着鼓点越火而过,往返跳到火熄灭,俗称“跳傩火”。棕轿是竹子和棕叶制作而成的,四人抬轻轿,通常放小型神像。
跳火。即跳火堆,是本地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有几种形式:抬着菩萨神像跳燃烧的草堆,或绕火跑,或踩炭火等。跳火的地点一般是广场,参加人员是从报名中挑选出来的青壮年男子。如正月初十梧塘北峰抬棕轿撞火,正月十五九峰跳火,梧塘福兴新社跳火,正月十六梧塘梧梓村踏炭火,正月十七梧塘松东赤脚踩火等。其中北峰撞火最惊心动魄:年轻小伙扛着棕轿冲撞2米高的燃烧着的松木柴搭成的塔,从一边冲入,另一边出来。
吃花。也叫“冲花”“吃烟花”。先点起烟花,“僮身”手持利剑,赤膊上阵,身体前倾冲近喷溅的火花,吞吃。如正月十五涵江集奎白天出游,晚上跳火,“吃花”,正月十七松东下宫芳山吃花,正月二十镇前孝户吃花。
打铁花。正月十二,莆田新度镇锦墩村打铁花。先起火开炉,把生铁、废铁熔化成铁水。铁匠将铁水倒入竹片,泼向一旁的大树。一时间,铁水和枝叶相互撞击,迸发万朵金花,绚丽多彩。
还有燃放焰火、放鞭炮等。这些与火有关的民俗来源于古代的火崇拜。在古代,人们认为火是能够驱除邪祟和瘟疫的力量。
摆筵桌。在闹元宵的那几天或提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把供品拿到所属宫社摆放,献祭给神灵。民间宫社张灯结彩,搭起临时台子,摆筵桌,摞糕果。筵桌上供品丰盛,琳琅满目,体现了莆仙人的厚意。有的里社把供品食品摞成几米高的塔,如江东浦口宫桔塔,涵江延宁宫蔗塔,尤为引人注目。别的宫社还有红团塔、米糕塔等,但没有前述双塔高。在莆仙地区,元宵之后马上就是农历二月份,春耕开始了。摆筵桌,以丰盛的供品献给神灵,相当于古时候的春社春祈。祈求神灵在新的一年中给予更多的福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社戏。许多村过元宵会请来莆仙戏剧团演戏酬神,有的村连续演出三天。由于各个村闹元宵的时间不同,社戏的时间也错开,元宵节期间到处都是戏鼓咚咚,曲韵悠扬。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元宵节独有的活动有:黄石下江头坐刀轿打铁球。僮身坐上刀轿,挥舞着有尖钉的圆铁锤,一次一次不停地砸向后背,尽管鲜血淋漓也面不改色。正月十九在莆禧千户所古城,来自城隍庙的僮身徒手攀上一架高高的刀梯,坐在最顶端的那条刀刃上,往下方的围观群众抛撒钱币。仙游枫亭麟山宫皂隶舞。这是一种踏舞,用于驱鬼除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似乎属于庆祝新年的狂欢活动,如车鼓、舞龙舞狮、装架、十音八乐、踩高跷等,娱神又娱人。装架是莆仙民间流行的一种文娱活动,在游神或节日喜庆时,由儿童或演员装扮戏剧故事中的人物,骑马或站在车上游行。
其他的民俗活动还有龙桥街道泗华村千人抢豆腐丸,涵江洋尾跑廿六(农历正月二十六骑马绕境巡游),以及涵江芳山、涵江新坡家家户户挑十盘担到宫庙祈福等。“十盘担”是莆田规格最高的贺礼,一担共十个竹盘,内装食品,用于送礼。还有,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文峰天后宫在宫门前摆“元宵烛山”,供广大妈祖敬仰者祈福。烛山分木制和铁制二种,每座长度3.23米,计5层,总高度1.99米。
综上所述,莆仙元宵节民俗活动表达了人们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望,保留了古时候春祈的遗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莆仙地区盛行社神(土地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