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泉
方偕(992—1055)字齐古,宋莆田县城内义门上坊(今属荔城区),为隋泉州长史方叔达之后裔。
据《莆仙方氏宗谱》载:西汉末,王莽篡权,世居河南的司马长史方宏,举族迁安徽歙县。方宏生方雄,方雄生方侪、方储、方俨三子,皆官。方俨生方淮,东汉时为闽官,居闽南。其后裔方叔达,官泉州长史,居莆田方山。唐天宝(742—756)间,又迁游洋,是方山方氏始祖。其后裔方佑,方佑生三子,分别居庄边百俊、滁洋、岐山。方雄次子方储,生三子:方赞之、方观之、方弘之;观之(睦州刺史)子孙居莆田等地;后裔有方叔达,从安徽歙县回迁到河南,五代时,又迁入莆田乌石山,后世尊方叔达为入莆方氏始祖。
方偕的曾祖方京,仕伪唐为清源长史。其祖方守禋,漳浦县主事,有诗三百篇,曰《仙岩集》。其父方鼎初仕陈洪进,因佐洪进《纳地表》有功,朝廷赠工部侍郎。而他自己从小聪明,“谨厚孝友,笃志古学,尤明典礼,爱惜芳时”。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十六载:“(他)十四岁能为文,知莆田县薛奎(字宿艺,官至参知政事)甚器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二十,方仪状俊伟,举止庄重。他在科考试卷中所作的《铸鼎象物赋》为时人所推崇,擢徐奭榜进士第,授福清知县。清乾隆《福清县志》卷八载:“(宋)真宗朝知是邑,有清操,时至质衣以自给。性善饮,既醉,聪明尤过常时,吏尝乘醉白事,明日覆之,吏隐其一,(方)偕曰:‘有某事在。’吏叩头谢。”说的是大中祥符间,方偕任福清知县时,平时喜欢饮酒,酣宴往往毫无节制,但醉后却记忆清楚。任职期间,他的部属趁他醉时偷懒不理事。他醒后竟事事清楚,部属十分惊异,从此不敢偷懒。
正如《东轩笔录》一书所言:“方偕善饮,酒后聪明过常。时宰福清,吏尝乘醉白事,明日覆之,吏隐其一,偕曰:‘更有某事在。’吏叩头谢罪。迨终任,吏无所容其奸,至质衣以自给。人至今诵之。”在今福清市海口镇瑞岩山上,还保留了宋人方偕的摩崖题刻。其撰写的《游瑞岩》一诗云:“层崖闷灵胜,林密市声遥。远树多苍郁,空山自寂寥。丘荒伤义鹿,序改感鸣蜩。复笑丹成晚,何年度石桥。”
不久,升任温州军事推官。方志载:“岁饥,民欲隶军就廪食,(温)州不敢擅募,(方)偕乃诣提点刑狱吕夷简曰:‘民迫流亡,不早募之,将聚而为盗矣。’(吕)夷简从之,籍为军凡七千人。”这是大中祥符九年(1016),温州闹饥荒。百姓因之纷纷选择从军,而州官不敢擅自招募。方偕以“民迫流亡,不早募,将聚众为盗矣。岂若署壮强以尺籍,且消患于未萌,而公私交利乎?”建议提点刑狱吕夷简赶快募民为兵,吕提刑采纳了他的意见。此次饥荒严重,众多农民却得以保全,没有发生骚乱事件,方偕的确功不可没。
后调任涟水军判官,当地有浮屠(佛教徒)人曰娄道者,能以术却寒暑,惊眩民俗。所至受施金缯无量,其徒以高资为奸横。方偕下令密捕,一夕辄病死,没收其财物并且驱逐其党翼。“转运使梁楚闻公(方偕)才能,每委以难事,固而保荐。”然“及佚满当擢,为丁谓奸臣所抑,乃调汀州推官”。
方偕在汀州为官,“时建安多讼事,积牒数千”。原泰州司理参军唐肃,素以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升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迁工部郎中,时改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唐肃知道方偕有才干,“以建安多讼,命公(方偕)摄事,旬日而清”。他秉公办案,铁面无私,尤晓狱事,不施鞭朴,谆谕理道,民胥向化,所办积牒,旬日而清。“县产茶,每岁先社日调民数千鼓噪山傍,以达阳气,(方)偕以为害农,奏罢之。累迁屯田员外郎。”
天圣初,皇帝特召杜衍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他“以(方)偕唐肃所慰荐,必其才行卓于人”。视公(方偕)阀阅(仕宦门第)曰:“唐公高洁,于人少可,今力慰荐如此,子之才行可知矣。”乃荐为殿中侍御史,但朝廷以其资历浅,不能如诏,请御史里行,人又以其官久废,罢之。杜衍奏曰:“臣所知者无如(方)偕者,即不如例,愿令他官举荐。”于是,除御史台推直官。
《闽大记》卷三十八云:“属澧州卒佣民家,诬民事魔驼神,岁杀十二人以祭。州系同族三百人,狱久不决。(方)偕被诏往按,所杀主名皆妄,卒以诬论死。”这一记载说的是,时有澧州逃卒至民家为佣人,一日竟诬告主人祀魔驰神,杀十二人祭祀,州府闻报逮其族人三百人,久不能决。方偕被诏勘实,令卒报以所杀人姓名就验,逐一核实,水落石出,纯属诬告,事遂辨,逃卒被处死。
御史知杂事庞籍(字醇之)举荐他为御史里行,再迁侍御史。南京鸿庆宫火灾,方偕请引汉朝罢原宫故事,勿于修复,宋仁宗嘉纳。《兴化府志》卷三十六又载:“元昊寇塞门,鄜延副总管赵振逗扰不出救,诏(方)偕往按之,法当斩。(方)偕奏兵寡不敌,苟出以饵盗,无益也,(赵)振由是得不死。”
西夏主夏景宗(即李元昊),宋称赵元昊,此人通汉文,知兵法,晓佛学,于明道元年(1032)嗣位,称兀卒(青天子)。宝元元年(1038),元昊即位为大夏皇帝,建立西夏国。设十二监军司,与宋朝爆发战争,三年三大战,夏军连胜,然伤亡颇重,物资缺乏。其时元昊寇塞门,鄜延副总管赵振逗挠不出救,诏令方偕前往处理此事。俗话说得好“得言不可以不察”,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方偕经过现场观察后,奏上兵寡不敌,轻易出兵会全军覆灭。军情属实,朝廷也就不加追究赵振之过,免于死罪。
后方偕为开封府判官,奉使安抚江南东西。“先是,转运使第民产高下,给以乳香,令民输绢偿之。吏缘为奸,民输绢者率空手去。三司出锦绮下州郡鬻之,促期敛钱,而帛无所用。(方)偕奏罢之。”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方偕为此奏请宋仁宗罢之。
不久,改任盐铁判官,迁兵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言事,以罪谪监当者,监司勿得差权亲民官”。判大理寺,赐金紫,纠大臣之不循礼法者数人。九十六日,升三司度支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知杭州,除刑部郎中。志书评他:“以吏事进,治杭州,有能声。”但他“喜饮酒,至酣宴无节。数月,暴中风”。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官终光禄寺卿,卒年六十四。明《游洋志》卷五也说:“公(方偕)清严明敏,文理密察,省府行事,后以为法。”
宋人《莆阳比事》卷二亦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方偕,字齐古。为三司监铁判官,使契丹。先是,虏宴使人酒器,有剖大瓢之半,托以金,容三升,前后无能饮者。偕使时,其主满酌,属之曰:‘以侑欢也。’偕一釂而尽。虏大惊喜,遗以名马,号其器为‘方瓢’后宴中国使,必出以寘诸器之右。”
说的是方偕出使契丹之事。据传契丹每宴请宋朝使臣,使用的酒器都大小不一。最大者,剖大瓠留一半,托以金,可以受三升。宋朝前后派出的使者都不敢饮下那半水桶的酒。唯有方偕到此端那半水桶之酒,一举饮尽,但未醉倒。契丹国王十分惊讶,对他愈加尊重,赠其西北之名马,并把那半水桶之器叫“方家瓢”。方偕此行名闻朝廷内外,朝中之人每次宴会必请他出席。
《宋史》列传第六十三、《八闽通志》卷七十一和《兴化府志》卷三十六以及清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四皆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