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兰亭序》真迹何处寻
【发布日期:2010-01-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唐代诗人李白在他写的《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一诗中有“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的诗句,可见唐时《兰亭序》已早被称做雄笔而尽人皆知了。
原来在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四十一人,到会稽山的兰渚(今浙江绍兴),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王羲之在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鼠笔挥笔执书了一篇《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为王之书法中最佳的杰作。
唐太宗即位不久,就在全国搜购图书和名书法家的墨迹。贞观中,太宗努力学习晋代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下令由皇家库藏中出重价购买王书写的真迹,并请魏征、虞世南和褚遂良等唐代名书法家鉴定真伪。可是未得到一件最精彩的《兰亭序》。
经过多方打听后,太宗了解到王羲之本人对《兰亭序》也极为珍视,当作传家宝留给子孙,传至第七代孙为僧人智永,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去世时,将所藏的《兰亭序》交给弟子辨才保存。太宗三次召辨才进长安,愿出重赏要他献出《兰亭序》,可他一直推说在战乱中早已遗失,不知下落。
不久在辨才主持的越州(今绍兴)永钦寺中,来了一平民书生,见面后,书生说是北方人,带些蚕种来卖,顺便参观寺庙,在谈话中很投机于是请到房内坐,一同下棋弹琴,并谈论诗文历史,辨才十分高兴,留他在寺中住宿,并请他喝酒,酒酣时二人分韵赋诗,为乐辨才摸了一个“来”字韵,于是吟道: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岁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书生摸了一个“招”字韵,答辨才,于是吟道: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抬。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老和尚和书生真是相见恨晚,谈了一宵,第二天临别时辨才还请有空常来玩,因而书生果然常来。饮酒谈论,感情更融洽了。一次谈起书法,书生是对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非常爱好,还随身带着二王的几份墨迹。辨才一听,触其所好,即说:“明天拿来我们欣赏一下”。第二天,书生带了好多的二王墨迹,辨才仔细地看过以后说:“可惜还不是二王写得最好的,我有一份真迹,很不寻常”。书生问:“是什么帖?辨才说:“兰亭序帖”。书生笑着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兰亭的真迹哪能存在?你这么约是响拓出来的伪作吧!”辨分说:“我师傅珍藏多年,临终时亲手交给我的,你明天来看吧!”
第二天书生来了,见老和尚爬上梯子,从屋梁木上所挖的洞中,取出那珍贵的《兰亭序》书生看后故意挑毛病,争论一番后,辨才将《兰亭序》连同书生拿来的二王墨迹都放在桌上。老和尚虽然八十多岁,可每天还把这些字帖临好几遍。
不久辨才有事出门,书生一个人来到他的书房中,将《兰亭序》及他带来的二王字帖都拿走,然后到地方长官处,怀中掬一道圣旨,原来书生是御史萧翼装扮的,奉旨前来设计取字,于日立即召辨才说明此事,老和尚一听,吓得昏倒在地。
原来这是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定下的骗取《兰亭序》真迹的计谋。太宗拿到《兰亭序》后,高兴极了,重尝房玄龄、萧翼和辨才和尚,可是老和尚由于受了这次惊吓而成病,一年多后便去世了。
后来太宗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及诸葛真等四人将《兰亭序》每人拓几事,分赐给皇子们及亲信大臣。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临死时,对太子李治(高宗)耳语说:“我要将《兰亭序》带走。”就这样在太宗死后《兰亭序》的真迹用玉匣装好殉葬在昭陵中。 (吴春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