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彝人部落火把节
【发布日期:2023-11-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彝族,是个骑在雄鹰背上追赶太阳的民族!

彝族太阳历是古时最简便精确的天文历法,计算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分五季十个月365.25天。

当北斗星的斗柄指上时是大暑日,彝族同胞就要过火把节了,它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隐藏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

楚雄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我们的轨迹“运行”到楚雄时恰逢大暑日,彝人古镇节庆气氛浓烈,大街小巷人流涌动,酒家旅舍爆棚。

古镇旁“太阳历文化园”最高点是圆形祭坛,祭坛中心巨大的“祖先神柱”顶端,那“三女托太阳”雕塑就像冲天火炬,令人想起人类祖先燃起的第一堆篝火。

白天,文化园祭坛举行了盛大的火把节彩排,身着节日服装的彝人列成仪仗队,一律身披黑斗篷手持引火棒,簇拥出手持铜铃的毕摩(祭司)。祭坛下旗幡翻飞,成排“过山号”吹响,地动山摇,吸引不少游人驻足拍照。

虽然场面壮观,但古韵却不足。为了探访原生态火把节,我们转向古镇中的彝人部落,体验如火般热情的彝族世俗生活。

部落再现了彝族原生态瓦片房、打谷场、毕摩房、苏尼房、姑娘房、土主庙、村社广场等生活场景。还有纺织、刺绣、婚礼等民俗文化展示。

迈进部落,眼前一亮,哇,一派鲜活的过节情景:

土主庙前,一位彝家汉子着装古风,忘乎所以地吹奏似箫非箫的巴乌,音色柔和而深沉,似在追忆祖先的荣光。

路边,一些彝族妇女在跳竹竿舞,随着竹竿碰击的节奏声,有规则地迈腿自如进退,难怪她们爬山那么带劲!

村头大树下,一群穿花衣的大爷大妈边弹奏月琴、三弦和彝笛,边和着旋律围成圆圈慢舞。

穿过风车旋转的水塘和曲桥,还有吹糖画、喷雷火、水上舞台民俗风情歌舞表演,艺术和生活和谐交融。

彝族是古老的感性民族,其音乐舞蹈关注生活感受,擅长情感挖掘与心灵抒发,表达民族灵魂中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忧愁乃至敬畏、崇拜和火辣辣的爱。

瞧,部落小舞台的彝家婚俗表演,招引了不少看客。媒婆媒公的诙谐打趣、彝家姑娘的大胆敢爱、年轻伙伴的成人之美表演得质朴、活泼。

那情窦初开的姑娘看上观众中一个帅小伙,送荷包选了心目中的“新郎”。台上女伴们呼啦啦一拥而下,把“新郎官”拉扯上台,哈哈,吓得那小伙连墨镜都掉落了!

看到“新娘”确实漂亮,心中窃喜的小伙这才扭扭捏捏换新衣戴红花,扮“新郎官”举行红红火火的彝家婚礼。一班人吹吹打打绕台一圈,把一对“新人”送进洞房,随他们瞎折腾去!

不一会儿,“新娘”就抱出了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得意洋洋向女伴炫耀,一旁的“新郎”搓着手乐得合不拢嘴。这下可好,气得台下那小伙子的女同伴一双眼睛瞪得铜铃大,唉呀呀,把鼻子都气歪了。

彝族先民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火是彝家永不熄灭的希望,彝族火把节与傣族泼水节一样,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水是生命之源,火是文明之种,水与火的对立统一,火与水的狂放狂欢,也许源自其民族聚居地:山中和水边。

楚雄彝族称火把节为“阿嘟将”,即“祭火节”。彝人部落的重头戏是当晚向火神致敬的“祭火”典礼。

夜幕降临,人们早把部落祭祀广场围得水泄不通,缠绕广场中心的神柱上,虎图腾虎目炯炯,神柱下代表火焰的红绸鼓荡翻飞,一堆柴火竖立于神柱前,六位身披太阳袍的女人手持羊皮鼓,跳起神秘的“祭火”舞。

随后,毕摩“叮叮当当”摇响铜铃,念诵起毕摩经,祈求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明艳的“太阳女”点燃火炬,经过一轮激烈竞争后,递给拔得头彩的尊贵客人引火。

火堆点燃,人们纷纷把手中的火把投进火堆。这时,充满激情的音乐响起,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男女围着火堆手牵手,肩并肩,跳起了左脚舞。围观群众不断加入。

随着火把越添越多,火堆越烧越旺,舞圈不断扩大,数十人,上百人,数百人,广场就像一个大钟盘,人群簇拥着神柱逆时针旋转,逐渐把节庆转向高潮。

音乐激情澎湃,彩灯闪烁扫过,神柱上,威严的虎形祖灵面孔变幻不定,祭祀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许多舞者不管熟悉或生分,纷纷把手搭在前人肩上踏步玩转,一些父母把孩子抱骑在肩上一同起舞。

领略火之神韵,感受火之魅力,奔放火之炽情。神柱祭台上,领舞的彝族汉子伸展双臂,不断地高呼:“火!火!火!”喻示日子越过越红火。广场上的人们有节奏地踏步应和:“火!火!火!”

火在燃烧,火在跃动,火在燎原,火在飞腾,心灵之火跟着飞腾。显见,这是一片孕育了古老文化的热土,这是一个如火般热情的民族,这片热土燃烧火的激情,这个民族唱响火的赞歌,这里的人们融入火的狂欢。

盯视腾腾飞舞的火舌,我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一种返祖景象,想起人类远古燃起的那堆篝火,熊熊地吞噬夜之暗黑;身披树皮的祖先,闻着烤猎物的香味,疯狂地围着火堆跳跃。那是原始生命的律动。

为生存,为光明,为收获,为明天,为更加美好的生活。

多少年过去了,跟着燃烧的火把,人类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从渔猎文明走向农耕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还向外星文明发出了邀请。

如今,燎原五洲的文明之火,都源于人类祖先燃起的第一把火,那是文明的曙光。

彝人部落的火把节,彝族“毕摩”玄奥的引火、请火、送火祈福,彝家“太阳女”头上跳动的花帽绒球、腰上飞舞的花色飘带,交替起落的绣花裤脚,乃然跃动着原始生命的顽强基因,五彩斑斓而又扑朔迷离。

火,火,火——

闹,闹,闹——

舞,舞,舞——

飞,飞,飞——

彝人部落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生命中飞舞的坚韧、向往、创造、欢腾。

它们将永远在我印象中燃烧……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