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说说北京的妈祖庙
【发布日期:2023-09-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合浦/文  郭锋/

 

 

 

育群胡同17号院大门


 


 

门楼象眼位置的雕刻

 

 



 

砖雕、槛窗


  

主院正殿


 

 

主院西配殿

  

虽然写公众号文章很辛苦,但我也得到许多收获,其中有一个就是通过公众号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刚刚就收到北京郭锋先生发来一篇他撰写的《隐藏在育群胡同的天后宫》,文章引用了我的公众号第25期关于福康安肇建北京天后宫的一段话。此外,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引发了我的兴趣,尤其是关于重建北京天后宫的建议,与我不谋而合。他长期在北京工作,对北京的情况应十分熟悉。后来通过微信聊天,我了解到,他籍贯是河北,在北京工作20多年了。他原来的工作单位就在北京天后宫旧址——育群胡同17号对面。他平时很喜欢传统文化,爱看古籍,爱逛胡同。巧的是他读研究生的导师就住天后宫旧址育群胡同17号院,所以对这里很有感情,经过考察,有了一些体会,于是付诸文字,写了四篇介绍育群胡同的文章,分别是:《曾住育群胡同的美国公使夫人和蒙古王爷》《育群胡同为何有人民大学的校产》《育群胡同17号是中国科学院的初创地》《隐藏在育群胡同的天后宫》。他对北京天后宫遗址做了详细考察,发现原天后宫的主体建筑,包括正殿、后殿和东西配殿仍在,只是被人占用;更可喜的是,他曾特意到钟楼寻找福康安亲撰的北京天后宫碑,“由于不在游览范围,只能望见东北角有三通石碑,询问管理处工作人员,答复其中确有此碑。”

我觉得郭锋研究妈祖文化的劲头十足,他翻阅很多资料,包括当代一些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对他文章中关于“历史上京都建妈祖庙的三大分类”十分赞赏。大家都知道,元、明、清三朝均定都北京,且均极其重视崇祀海神妈祖,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褒封,将妈祖的地位抬升至无以复加的“天后”。所以,京城的妈祖庙天然具有代表性,是妈祖信俗的典型,值得我们花工夫认真研究。

为此,我征得郭锋先生同意,特将其这部分原文转录于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一起共同了解,除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所唱的《北京的桥》之外,还有“北京的妈祖庙”:

依据修建用途,北京的天后宫大致分为漕运祭祀、皇家祭典和民间祭祀等三类,其地域分布与此密切相关。

 

●漕运祭祀

 

元代,北京城所需粮食等物资一般经江南海运到直沽(今天津),再由白河运到通州,最后经通惠河运到京城。为祈求运输顺利,沿漕运河道修建了多处天后宫。

通州天妃宫。据《顺天府志》《通州志略》等记载,通州原有两座天妃宫:一座位于城内东北隅,在贡院北边(今贡院小学后院);另一座在北门外,也已无存。目前,在通州区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有座佑民观。二泗村是大运河故道和码头所在地,元代曾建天妃宫,明代增修扩建并改称“佑民观”。2003年在遗址处重建。佑民观供奉的天妃又称金花圣母娘娘,传说既能护佑漕运,又能送子助产。

大通桥天妃宫。明景泰五年进士丘濬《重修京都天妃宫碑记》记载:“京城旧有庙,在都城之巽隅大通桥之西。”大通桥原址位于东便门北边的通惠河上,约在今北京站东街东头稍南。如今桥与天妃宫均已无存。

 

●皇家祭祀

 

圆明园惠济祠。18126月,为便于祭祀海神,嘉庆帝下谕在圆明园绮春园的西南角修建惠济祠,包括山门三间,主殿三间,供奉天后神位,每年春秋举行大祭。1900年庚子之变,惠济祠遭损毁。

 

●民间祭祀

 

根据莆田学院刘福铸教授考证,老北京原来至少有6处会馆供奉妈祖神像或神牌,分别为莆阳会馆、福州会馆、延邵会馆、漳州会馆、建宁会馆和汀州会馆。如今,大多会馆已随岁月变迁湮失。

家庙祭祀。目前所知的京城内唯一一座天后宫,由乾隆年间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修建,位于原马大人胡同10号,现在的门牌号是育群胡同17号。清朝和民国时期,马大人胡同天后宫非常知名,不仅香火旺盛,庙会活动也很热闹,这在当时的文人笔下多有记载。目前,这座天后宫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应该算是老北京唯一保留至今的天后宫遗存。

顺带说一下,我曾在文章中向北京市文化部门提议,在旧址上重修复建“北京天后宫”,而郭锋先生也提出:“既然主要遗存保留完整,碑刻也在,恢复天后宫并非难事。这对于保护特色传统建筑,维护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补充说:“这座院落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此。它曾是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William James Calhoun)遗孀(Lucy Monroe Calhoun)的寓所,曾是蒙古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住所(据初步线索研判),曾是华北大学一处办公地,曾是中国科学院的初创地,现为人民大学教师宿舍区……涉及近现代政治、外交、科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包含的历史信息极为丰富,堪称一座藏品丰富的博物馆,一幅时光流变的长卷,一部题材广博的纪录片。厚重的人文历史,已浸入这座院落的每一扇门窗、每一方木石砖瓦、每一帧雕刻绘画。置身其中,能够领略王侯将相的豪门悲欢,能够感受市井百姓的人情冷暖,能够回味寺庙宫观的氤氲香火,能够了解科研院校的前世今生……多个领域跨越200多年的沧桑巨变均可在此重现。

相信海内外亿万妈祖敬仰者都与我们一样,万分期待北京天后宫的重修复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