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福”气连连双福村
【发布日期:2023-08-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乡村田野是一幅自然的画卷,这一帧画卷特别适合位于莆阳城市绿心的荔林水乡。一颗丹荔在壶公山与九华山间的兴化平原上,以汩汩流淌的爱意暖意,倒在世代生活在这里人们的心田,在山水间陪着我们醉了一千年。端详着水乡地图,大大小小的水道犹如一条条血脉,舒展着伸延着,并向着木兰溪和延寿溪以及福建最大的天然湖白塘湖汇聚。这里地处木兰溪下游,水源丰盈、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兴化儿女在此栖息繁衍千年,莆阳文化在这里发育,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传说,创造和传承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系着莆阳大地最为浓郁的乡愁,而我们的生命也在这里得到滋养。

 

 




 



在荔林水乡内传统村落比比皆是,如繁星般散落在兴化平原上。经过北大、吴江、七步、柯塘、显应等村庄,我放弃宽敞便捷的大道,在古朴的村庄中穿梭,在完整的村落肌理前行,并以这种方式打开莆阳传统村落一个鲜活载体——白塘镇双福村。 

说双福村是荔林水乡的一个鲜活载体是有客观依据的。从远山逶迤而来的木兰溪和延寿溪缓缓流入南北洋,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水系,拥有福建省最大的水域天然湖——白塘湖。双福村只是流经千村百乡的一个,但是,全村水系长达9.8公里,双福村无疑是荔林水乡间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更吸引眼球的是,双福村是莆田古荔枝资源集中地——目前莆田古荔枝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30余株,而双福村就占有10株,且每株树龄均达到700年。在这10株古荔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株,即编号为“双福1号”的那株树高8米,树干周长5.1米,冠幅121.5平方米,枝繁叶茂,年年产果,果实皮薄肉嫩,焦核率高。相传,该树所产的荔枝曾被作为贡果进贡给乾隆皇帝。在果树界,树龄300年以上的很少,500年以上的更是稀有,而双福村却有10株树龄700年的荔枝树,古荔长势又喜人,这飘香千年的美“荔”风景让人沉醉!那枝桠或中空,或倒向水边,积岁越久,沧桑越浓,质地愈加湿润,是活着的古董、活着的文物、活着的历史,千百年时光被镌刻进古荔树沧桑的树皮、粗壮的树干和一圈圈的年轮里。

双福村的荔枝品种都是陈紫,又名“状元红”,“唯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这是蔡襄《荔枝谱》中心仪的“陈紫”荔枝。荔枝好比是水乡的佳人,从古自今,对于在水一方的这位佳人,人们都有着一份剪不断的情愫,这大概就是兴化大地南北洋平原的一大独特魅力!这里的枕水人家更喜欢把荔枝栽植于房前屋后,那一串串的丹荔就垂挂于红砖瓦“大张厝”的檐角上,流放着水乡特有的清秀气息。双福村村民对古荔呵护有加,对其进行挂牌保护,并给它们予以雅称:“贡品荔”“孝顺荔”“功名荔”“长寿荔”。与莆田闻名遐迩的“状元红”“延寿红”“宋家香”“荔枝王”等古荔树一样,双福村每一株荔枝树,里面都隐藏着太多的故事。这是莆田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的遗产,彰显了莆田荔枝强大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而这,早已是兴化儿女一桩共同的回忆,一份无形的精神资产,记录了一片土地最深刻的情感历程和奋斗轨迹。所以说,吃上双福村一颗孕育700年的丹荔,就是吃上一种岁月的福分!

双福村,满眼都是福。一艘“水上巴士”带着“莆阳开春”,一颗陈紫荔枝引爆“莆阳爽夏”!

自开春以来,双福村以一系列的“迎福、纳福、接福、赏福、送福”活动,因地制宜植入美食、儿童游乐等新经济、新业态。“水上巴士”的开通,把双福村水域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更多“引爆点”,打造一批双福网红打卡地,一步步将“福”字愿景变成现实。

双福村的美“荔”故事还在演绎。712日至13日,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此取景拍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也前来驻村体验、采摘荔枝,让双福村再度“出圈”,在线下线上声名远播,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每天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随着826日晚上,央视一套播出《山水间的家》莆田双福村,荔林水乡神奇的两岸红垂万树、万家登梯采荔的镜头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田,正如撒贝宁所说的,“摘荔枝是很幸福的感觉!”

“万家登梯”蕴含着莆阳民众智慧、承载丰富情感的文化瑰宝!

双福村地处木兰溪下游,是莆田最大的回族村,也是全市唯一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村庄。双福村的文化广场上郭始祖彦成公的影雕画告诉人们:显应村、双福村的郭姓是回族,这个回族风情村寨相传是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之后,即宋代进士郭彦成于1109年开基双福上郭,其被《上郭族谱》列为入闽十九世,繁衍至今900多年。郭氏后裔进入莆阳,曾出过两位兵部尚书,一位礼部尚书,几十位进士。郭氏后裔素来秉承郭子仪公优良家风,曾在宋代就出现三位孝子,被朝廷敕封为“三孝子”而恩赐立祠纪念,传为一时佳话,比如南宋魏塘(今显应村)郭义重的行孝事迹,感动了高宗皇帝,御赐孝子双阙,至于郭义重之侄、双福回族村郭姓始祖郭彦成的后裔——“百岁翁”郭钟岳,则在清代受乾隆皇帝特邀晋京赴千叟宴。

900多年的繁衍时空中,双福村的古民居、庙宇、书院等历史遗迹比比皆是——郭氏回族祖社、鉴湖书院、厝尾“百廿间大厝”、百岁翁故居“三座厝”、沟尾“大厅堂”、圆里“古厅堂”等均显明清建筑风格,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在众多的建筑中间,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偌大的广场。广场是用清一色的砖瓦铺展的,保存完好的古厝、古井、古荔,是富有莆田传统特色的“活化石”。郭氏祠堂就位于广场旁边,这是郭氏子孙祭祀先祖的地方,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建筑面积384.54平方米,里面的柱础、抱鼓石、柁墩、雀替精美古朴,清中前期莆田地方宗祠建筑风格清晰可见,是研究清代莆田宗祠建筑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在已成为村史馆和回族文化展馆,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是汇聚了田园、河湖、荔林、古厝、人文等多种要素资源,双福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站在当年的郭氏祠堂前,我仿佛听到一扇斑驳的木门“吱嘎”一声打开了,里面的人搬出椅子涌上广场,观看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相会。天上新月半窥,满天星斗,地上微风拂衣,笑声朗朗,池塘里蛙声一片,清水映月,荔林水乡小虫吟咏,萤火隐约。我仿佛看见广场上燃起了篝火,郭氏的子孙们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跳棕轿的元宵民俗活动中,观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站在前面的人欢呼着,呐喊着,不断为表演的族亲喊加油。祠堂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供品,其外观美轮美奂,如美人簪花,似花天锦地;其造型精雕细琢,栩栩如生,道道传神。特别是那金灿灿的桔塔,那印着福、禄、寿、喜字的红团,是双福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丰收的果实雕琢成一个个造型,这些造型有活力,有张力,是他们心中一个个幸福愿景的化身。

站在当年的郭氏祠堂前,双福村那举办五届荔枝文化旅游节的镜头,一一闪现在眼前。唐风荔枝仙子巡游、荔枝雅集、盛唐群舞快闪,一个个赏心悦目的游玩项目,以荔枝文化节为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双福这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上新时代的大舞台。

沿着红砖瓦的广场往前,便是双福村赫赫有名的“鉴湖书院”,在书院的两厢,一边悬“文明肇啓”额,一边为“武圣殿”。双福郭氏早在元明时,就在双福村下店墩创建了“文昌书院”,是古时郭氏子孙读书学习的地方。清朝乾隆时,村里人把“文昌书院”移至双福村沟尾,并在书院前挖掘一口池塘,形似聚宝盆,寓意人才如水般涌现,村里人还为池塘取名为“鉴湖”,迁移至湖畔的“文昌书院”,也易名为“鉴湖书院”。书院奉祀文昌帝君、魁斗等文神。池塘就是一泓湖水,是双福村人眼中的“聚宝盆”,记得同位于白塘镇的洋尾村李富祠前,也有一条白塘湖的支汊,其状如鲤鱼。荔林水乡的美,总是绕不开水,它是这里的灵气,亦是这里的魂,无论是李富祠前的那条“鲤鱼湖”,还是双福“鉴湖书院”前的“聚宝盆”,抑或荔林水乡间的其他学堂、书社、书院、祠堂,不绝于耳的朗读声音,曾唤醒了这里的每一个清晨,写下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莆阳科举奇迹!“水绕鉴湖弦,吉水出状元”,这是江西吉水的古谣谚,在古代科考中,吉水是出了名的多进士之地,想到这儿,就不难猜出当年双福郭氏把“文昌书院”易名为“鉴湖书院”的深刻内涵。这是莆阳士子的骨气、底气、雅气,自然也是莆田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遗训,从而构筑了“文献名邦”博大精深的文明鸿基!

莆阳与吉水,无自然地理的近缘,但它们一定流淌着某种相似的文化血脉,在古时的科举中,存在着某种时空上的衔接。而于1109年开基双福上郭的郭彦成,其子孙不仅在本地繁衍生息,而且近者开基涵江青宁铺、金墩等地;省内开基漳州、宁德等地;远者开基江苏南京、浙江衢州、江西九江和上饶等地,可谓是枝叶繁茂、人丁昌盛。历史就是如此巧合,2012年底铺轨贯通的向莆铁路,拉近了莆田与江西的空间距离。而双福村,就位于向莆铁路的桥下。

讲好了双福的古厝、古荔,还得提及古巷。在荔林水乡中,古巷的存在似乎是一种标配。在双福村中,现存有四条古巷,分别是孝友里居、亲仁、逢原、余庆,古巷内,古厝古建,错落有致,四条古巷,交错相通,串巷成景。一条青石小巷,仿佛一条时光甬道,推开一扇门,便如打开一个瑰丽的时代。古巷和书院,就像是从历史深处传递过来的一盏盏温暖的炉火。

从年初的“莆田开春”,到大暑时节的“莆田爽夏”,双福村的美让人应接不暇。如今,双福村已进入“莆阳赏秋”的好时令。绕着村庄转悠,随处可见挂满了果实的龙眼树,在“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过后,另外一幅“碧叶衬龙眼,十里流金黄”的画卷接踵而来,呈现在双福村。正如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中记载:“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兴化府郡人植之亦多。”从兴化府英龙街走出的黄仲昭,常常怀念哺育了兴化儿女的木兰溪水,赞美家乡所产的龙眼味冠神州,当然,黄仲昭可能不会想到,在双福村,荔枝和龙眼是荔林水乡的“绝代双骄”,是村里人孜孜以求的民生福祉!

莆田建市40年来,当年运载荔枝的沟船换成了轿车,泥泞小路换成了绿道,红砖古厝变身为特色民宿。双福村的民生福祉不止这些,村里正按照“水中游、陆上观、田间玩”旅游发展思路,结合业态、文旅赋能、创造财富,深化全域旅游水中、陆上、田间三个功能定位,以古事新说、古韵新传的方法,将荔林水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和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打开了思路。双福村用当代审美解码水乡深处的文化基因,让来过这里的人们,对双福村一次心动,一生情浓,一生惦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