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千年桂圆流新韵
【发布日期:2023-08-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盛夏中,当我登上海拔118米的枫亭塔斗山时,被天中万寿塔一侧的那株龙眼树深深吸引了,树上那一串串的龙眼让我瞬间忘记口渴。从山下的沧溪村出发,一路的龙眼硕果见证着我的攀爬全过程。这个莆田水土厚重的南大门,这片曾经是“荔阴十里”的沃土上,照样栽种出诱人的龙眼佳果。难怪苏颂《图经本草》提到:“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黄仲昭《八闽通志》中的记载则更加直接:“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兴化府郡人植之亦多。”更早的左太冲《蜀都赋》所记的也很直白:“旁挺龙目,侧生荔枝。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似乎,古人把莆田的荔枝与龙眼,比拟成一对孪生兄弟、一组姐妹花。唐末御史黄滔,在广化寺旁建立“东峰书堂”苦学十载,其所撰写的《黄山黄岩寺碑铭》中,把栽植于东峰书堂庭院中的两棵龙眼树,比作“嘉树比桠”!

从枫亭回来路过郊尾镇,这个镇的塘边村的乌石岭,所栽培出的“乌龙岭”龙眼,是莆田最早成熟的优质品种,像与郊尾接壤的华亭镇,就有大面积的“乌龙岭”龙眼树。华亭镇境内福厦公路两侧那密密麻麻的龙眼树,更像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观树!这里有着约4万亩的龙眼种植面积,占了全市近三分之一。两年前的夏天,我从濑溪桥头溯水而上直达仙游县城的宋桥,在木兰溪畔穿过云峰、后塘、园头、万坂、南湖、油潭等华亭镇村庄,以及盖尾镇的湖坂、前连、杉尾、义店、仙华、宝峰、莲井等临溪乡村,沿途那一望无际的龙眼海令人忘记天气的闷与热、行走的渴和累。作为我市传统的四大名果之一的龙眼,在最火热的季节中,用无数颗滚烫的目光,深情呼唤着流水和山丘,为这片闽中红土地留下了鲜甜的刻度。到了八月中旬,从木兰溪到其最大的支流延寿溪,从北部的萩芦溪到南部的枫慈溪,从仙游东西乡到莆田南北洋,山上山下、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龙眼林,树上挂满了一串串龙眼,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条,打开窗、推开门,一幅最真实的丰收图便跃入眼帘。莆田龙眼品种从千年前的“虎眼”“兴化三”“兴化四”起,至今已繁育衍生80多个,属全国最多,包括华亭镇云峰村最新品种“四季蜜”,可全年开花结果。也许你不懂得哪一棵树是“乌龙岭”“水南1号”“松风本”“油潭本”“立冬本”,可这一幅幅一帧帧硕果压枝的丰收景象,染尽莆阳莆山莆水气色,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守望一年又一年的成熟。

在中国各龙眼主要产区当中,莆田的纬度最高,龙眼糖分累积最好,北纬25°刻画了“莆田桂圆甲天下”之甜蜜之美誉之传奇!

“我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龙眼林是兴化儿女共同的“幸福园”,村口的那一棵龙眼老树,承载了多少兴化儿女的童年记忆和深刻情感。如果说荔枝是莆田的一张千年的城市名片,那么龙眼则代表着莆田千年人间烟火千年集体乡愁。但凡乡间山头、林间沟壑、左邻右舍、房前屋后无不生长着龙眼树,数千年间,伴随人们开枝散叶,结出专属于兴化儿女的那一抹甜味。这抹如喝甘醴的味道又随历史传承,深深镌刻在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记忆当中,成为一缕岁月清香。






“碧叶衬龙眼,十里流金黄”,时光婉转成歌的岁月记忆,当年那漫山遍野的龙眼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树干间跳转、攀爬,洒满阳光的龙眼树,带给我们快乐的回忆。到了八月初,正是龙眼长颗粒的关键时期,山上那一坡龙眼海如期而至,孩子们早已心潮澎湃,早已垂涎欲滴,而农民就在龙眼树下搭个棚子,守候着他们心目中的“幸福不动产”。夜晚里,我们跟随着农民,背着一把超大号的手电筒,穿梭在龙眼林中,龙眼的一枝一叶,都是大家的心肝宝贝。盛夏时刻,农民们最忧心刮台风、下冰雹的自然灾害,生怕把树上的龙眼果实打下。村子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棵龙眼树,就是一个大学生!”就是说在那时,一棵龙眼树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工资;还有一层含义,农民靠一棵龙眼树的收入,含辛茹苦地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实现“从山沟沟到金凤凰”的人生飞跃!

20世纪70-90年代,龙眼就是农民的生活之树、幸福之树,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悉心照料着龙眼树,依靠着龙眼的收入,培育出了一拨拨的大学生!八月底,大人们盼来龙眼的采摘,山上山下其乐融融;九月初,孩子们盼来新的学年,乡野阡陌欢声笑语。山上到处都是人,平日寂寞的山路上,挑龙眼的担子排成一条长龙。群山沸腾了,而街道卖龙眼的热闹场面,更不亚于春节的游春!云路鹏程飞万里,瑶池鲲浪跃三千,在家乡龙眼香甜的滋养下,莆阳莘莘学子以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虚心读书,以志傲千仞、缔展伟业的雄心求学。通向村口、山上龙眼林的那一段段青石板路,千年时光里一直陪伴着龙眼树,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也充满了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味道。这是莆阳大地一块共同的精神家园,一桩共同的岁月投影,一份无形的精神资产!

龙眼林成了孩子们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龙眼树成为村民们情有独钟的幸福之树。那一颗颗乌黑亮丽的龙眼种子,像一只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点亮了孩子们渴望光明的精神世界。那一颗颗由辛勤汗水凝结的果实,有阳光的味道,有家乡的味道,有童年的味道,有母爱的味道……吃在嘴里,甜到心上,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人忍不住吃了一颗又一颗!

龙眼采摘后,紧接着就是烘焙龙眼。古法烘焙经过采摘、剪枝、浸洗、摇砂预晒、初焙、分筛、复焙、分装九道工序。焙灶下,松柏枝、龙眼枝熊熊地燃烧着,并不时把烈焰火舌吐出。光着上身的男人手握着长长的木耙,每间隔2个小时,便会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炕上的果实,生怕把果实弄坏。烘房内,桂圆干特有的滚烫的香味飘逸出来了……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莆田桂圆传统加工工艺世代相传,绵延至今,真可谓是:饱食千年人间烟火,方得一粒莆田桂圆!

烟火出桂圆,驰名甲天下。经过九道匠心独运的工序,3公斤龙眼可焙制1公斤桂圆干,粒粒皆精华,正如世人所评价的:“南方有桂圆,北方有人参。女人坐月子,桂圆就是宝。”宋代起,“莆田桂圆甲天下”,是皇家的贡品,百姓的珍品。《兴化府志》记载,宋代兴化军每年向朝廷进贡桂圆600多公斤。当时大量的桂圆运销江浙和江淮地区,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运到高丽、越南、琉球半岛等地。明清时期,桂圆是兴化商帮的主要商品,全国各地约有200家桂圆商行,富甲一方。桂圆干最初运销浙江乍浦,再销往宁波、温州、顶江(包括金华、兰溪、永康、武义一带),最后运往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桂圆干还运往南京、华北及东北地区,遍布大江南北。从此,自南向北,在辽阔的中国海岸线上,莆田桂圆干闻名遐迩,其中销量最多之地为宁波和上海。

昌期开景远,泰象启阳春。据《莆商发展史卷》记载:清末,涵江霞徐街的黄邦杰开设多处新鲜龙眼收购站和龙眼烘焙房,制作莆田桂圆,专门从事批发业务。清同治、光绪年间,黄邦杰兄弟商号越开越多,有瑞裕、鼎和、大同、泉裕等四大家族企业,称为“黄家门”,其精心焙制的桂圆成为药食同用的佳品,是各大中药铺采购的首选,经营的桂圆干数量占兴化府总量的三分之一。从150多年前的义兴号开始,黄氏族亲走出“黄家门”,凭借一粒“莆田桂圆”独步商海,创业兴家,驰骋商海,叱咤风云的他们不但创造了“莆田桂圆甲天下”的传奇故事,也留下了莆田桂圆千年传承保护的艰辛历程。如今,“黄家门”桂圆制作技艺已经传承到第七代黄建森手里,他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有专门的桂圆展区,向人们示范和摇篮十分相像的摇笼,龙眼在笼中历经五百多次的翻滚后,果壳渐渐变稀薄变光滑……

“莆田桂圆甲天下”——这是莆田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从涵江三江口到渤海湾,南方佳果留传奇;从贡品到地理保护产品,金字招牌擦更亮。莆田龙眼,最优的品种;莆田桂圆,最好的桂圆;桂圆商帮,最早的莆商。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莆田桂圆是兴化商人外出经商的重要资源,留下了一代代莆商闯荡商海的多彩印迹,促使兴化商帮逐渐形成,出现“无兴不成镇”的创业传奇。一颗龙眼,开拓了一条莆商致富路;一粒桂圆,浓缩了半部莆商发展史,见证了一段莆商通江达海、物畅其流的繁华往昔。

“家家为焙日,处处结圆时”,始于唐宋的莆田桂圆干名闻天下,穿越悠长的时光隧道,已经成为“文献名邦”莆阳的城市味道,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这座城市的旅人,循着记忆里的熟悉味道便足以告慰心灵。千年来,莆田桂圆浸润着地方历史、民俗、民情,装盛着一代代莆田人的集体乡愁,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孝心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而念念不忘。“封皮酿蜜水晶寒,入口香生露未乾”,除了美味,莆田桂圆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好运连连和幸福美满。莆仙地区每逢喜事,如结婚、乔迁等,其习俗中均有把桂圆干和花生、红枣等串结成串,挂在门窗上方,以避邪恶,迎富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烟火传承一方魂。充满人间烟火的桂圆干,装满了悠悠乡情,温暖着游子梦想的征途,让人梦回兴化千年,感受乡土的原始滋味。莆田是著名的侨乡,仅海外乡亲就有150万人,几十年、上百年间,当他们在梦中回望故土时,门前那棵葱郁的龙眼树便悄然进入了梦乡,让漂泊在外的人的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愁。“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少在欧美、东南亚等地的海外侨胞,还把莆田桂圆干用玻璃盒盛装起来,当作装饰品陈列在家里。在他们的眼中,莆田桂圆便是望得见的壶公山、看得见的兰溪水、记得住的兴化乡愁。巍巍壶公山千里可望,清清兰溪水万里可见,那一颗金黄的桂圆呀,就是一封“集体家书”,一个“侨乡频道”。

因此,桂圆既是延续莆阳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之一,也是跨越时空的另类历史。透过莆田桂圆这扇窗口,人们看到和感知着一个个精彩的莆田故事、中国故事。

“绝似韩嫣出,金丸逐不迟”,莆田桂圆焙制技艺历经千年,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已经入选省级非遗。传统技艺展风采,文化瑰宝颂荣光,莆田桂圆在传承中传递着一脉历史香甜。“桂圆是我们莆田的特产。”前不久,《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节目热播,莆田桂圆亮相央视,充分展现了莆田的地灵物阜。一颗桂圆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

千年传承话乡情,千年味蕾发新枝。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桂圆烘焙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龙眼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产品品牌方家铺子走在这个转型的前沿,他们在农产品领域构建了新型产业链平台,整合了莆田桂圆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推动了乡村经济的振兴,提高了农民的产值和收入。而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则致力打造莆田首个桂圆现代产业园,并在业内率先采用四产融合模式,涵盖种植类、加工物流类、旅游电商类、产业提升服务等项目,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升级、体制创新等方式,以品牌力量重塑“莆田桂圆甲天下”之美誉,开启全新的桂圆产业故事。在不断提升业态质量、繁荣人间烟火中,莆田桂圆以一种鲜明的、全新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以“润物无声”的温柔力量,助推莆田烹出食品产业“千亿产值”大餐!

除了龙眼之果,龙眼之根也在助力莆田的另外一个千亿产业链条——工艺美术产业。龙眼树根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木材,其木质坚硬坚实,妍若火焰,质如琥珀。在莆田这座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最古老的根雕技艺要数龙眼木雕,脍炙人口的莆田“千年雕魂”,就是始于龙眼虬根疤节、姿态万状的树根。那惟妙惟肖的外观造型、繁杂美丽的雕艺展现、形神兼备的国画艺术、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闪耀着伟大复兴的金色曙光,撑起了莆田千年美食与工艺美术这两大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为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镌刻下丰满的塑像。

至于龙眼树干,它曾经被用来制作木床。农民说,龙眼材质的床板坚硬,睡了几代人都不会烂!

“桂圆红炭火,清香满井田”,“莆田桂圆”成了莆田农业的国家级金字招牌,它是兴化儿女味蕾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它是莆阳古代科甲俊秀蟾宫折桂的一种寓意,它是藏在游子心里的一种乡愁,它是人们在“木兰春涨”中认识莆田的一把匙锁。田园无限好,山河分外娇。新时代的莆阳大地,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那一条条通往龙眼林的山道村路,成为兴业富民的“产业道”、灿烂多彩的“文化道”、山清水秀的“生态道”。木兰溪畔、延寿溪旁,那一片片栽种龙眼的黄土地,那一段段滋润龙眼的小河汊,那一条条通往龙眼林的水泥路,那一幢幢掩映于龙眼树间的小洋楼,就是一幅幅沧海桑田所带来的画作。在画作中,我们领略了莆田建市40年来山水诗画生态韵城风貌,感受了20多年来木兰溪家门口精彩蝶变所带来的“诗和远方”;在画作中,果农和游客沉浸幸福采摘中,体验并分享壶兰雄邑的万千气象,感受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画卷所带来的美好深刻的记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