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黄巷
【发布日期:2023-08-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谷忠

  

我曾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的黄巷居住过十多年。

说来愧疚,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已在《福建文学》工作了好几年的我,居然对这条巷子的历史一无所知。有一次,在著名作家郭风家里交谈,偶然提及编辑们共同居住的黄巷,我才从郭风嘴里惊讶地得知,黄巷原来是一条极富文化底蕴的巷子。历史上,还因双黄交臂、文武相安的故事而名声在外——说的是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攻城拔寨,经过此巷,得知是读书人居住的地方,竟熄炬噤声而过,秋毫无犯,传为佳话。后来,这个巷子也因此被认为运交华盖,宜室宜家,居者日众,声名日隆,硕彦间出,名宦咸集;单说清一代,就有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梁章钜、郭伯荫,进士陈寿祺等辈。两宋及元明时期,此地黄姓名人颇多,还在不同时期羁留过北方游牧部落的毛、萨、葛氏移民,以及东南亚岛国的番客。善待兄弟族群的兼容胸怀,由此可见一斑。这让许多外地人自然联想到福州的老榕树,三分雍容,七分自信,一种与生俱来的海涵气度。

记得,当时郭风还告诉我:莆田黄氏始祖黄岸,在涵江有一居住地,也取名黄巷,你知道么?我一听,顿时怔住了。搜尽枯肠,才猛然想到少年时去过离我家不过三里远的一个叫做黄霞村的地方游玩过。青年初期,我为了讨生计常常往还于老家梧塘与涵江,途中必经黄霞村外围那条公路,俗称黄巷坡。不曾想到,到了福州,住进黄巷,地名听着耳熟,却从未去细究,更没去钻一次故纸堆了解一下。从此,什么叫孤陋寡闻,我算是有了一次彻底的认知。从此,福州的黄巷、涵江的黄巷,便深深叠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遗憾的是,这多年,因专题写作,我几乎跑遍了莆田诸多地方,依然只是与涵江的黄巷擦肩而过。

20233月,我终于获得一次专门采访涵江黄巷的机会,这使我如好酒的饮者偶得一捧琼浆,未饮已觉得口中甘冽,周身一下兴奋了起来。

那天,在几个新朋旧友引导下,我们一早就出发了。头顶的天,纯正地蓝,金色的阳光,静静地洒在公路、山坡、树林和村落。行走中,时有春风荡漾,清新的空气里到处洋溢着花草的芬芳。这里,正是我少年时到处疯玩偶然撞进的一个地方。半个多世纪倏忽而过,如今有机会再次走进,恍惚如梦,却让我滋生出一份特别的惊喜、亲切和温暖。

来到黄霞村中,公路上疏落的汽车声已悄然远去,一股熟悉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气息,不知不觉中已爬上心头,似玉兰花之淡雅、如野菊花之飘然,轻轻滑过肌肤,无从捕捉的却都是少年不经意留下的幻影,诸如古祠堂、古树、光溜溜的石板路……我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暗暗在心里喊着:久违的黄巷哦,我终于来了……这时,陪同我的老黄、老庄、老李等人分别告诉我,这儿就是涵江黄巷山,原名延福山,山由村得名,村落名叫黄巷,人称古文化村;又说,这脚下的土地,葳蕤的草木,几乎都蕴含着千百年血肉灵动的故事,提取出来,都将成为鲜为人知的传奇哩。

说话间,一行人首先来到黄冈祠,这是纪念黄岸的祠堂。门楼为四柱三楼的花岗岩阁楼式,正面阔三间,二进,门厅与正厅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宽大,正厅又是敞口厅,祠内显得明亮舒展。祠内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联丰富。正厅的神龛上,悬挂着自唐至明黄氏列祖列代中功成名就的历史人物画像。有入莆始祖黄岸、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儒学名家黄璞、宰辅黄镛、状元黄公度、方志学家黄仲昭、良臣黄巩等。几案上还有两座髹金坐像,是唐代高僧妙应祖师和本寂禅师。可以说,人到这里,一下会感觉历史未曾走远,心里也会涌动许多温暖的词汇,善与诚、道与德、贤与能、敬与慈……从而领略到黄巷独特的文化魅力。再看祠堂外,有石马、石羊并列,安详朴实,活灵活现……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降的历代碑碣,这是黄巷历史的真实记载。我不禁想到,有着悠长历史的这一切,如今已定格在新时代的背景里,显得凝重又鲜活。在这里,黄氏祖先留下或隐含的故事,每一个听上去都幽深而辽远,令人所思所感,都意味深长。就说埕前那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据传为由当年精于地理的妙应禅师亲手勘定形势所开凿。我俯身探看,仍见水光清冽,不免想到,当年顽劣的我是否也在井口照影过,留下我几许眸光?

记忆清晰的是黄巷那条光溜溜的石板道,蜿蜒曲折,长约一华里,是古代福州至兴化府的古驿道。当我急切地与陪同的人来到那里时,发现已变成一条水泥路。我走着,只能想象那些唐砖宋瓦,明碣清匾,正穿过历史的烟云迎面而来。难得的是,沧桑过后,这里古风依旧,古韵犹存,令人处处流连。这时,老黄又介绍说,黄霞村的来历,可以回溯到唐朝末年,时任桂州刺史的黄岸辞官归闽,由南越海道经此,为避风浪而登陆。据记载,数日过后,黄岸见这里的延福山林木稻秧,绿浪推拥,遂定居此,并把福州祖地黄巷,作为这里的地名。从此,黄岸成为黄氏入莆始祖。之后,莆田裔孙遍及世界或商贸垦殖,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经查证:后裔广播于闽、台、江、浙、两广、两湖、赣、皖、云、贵、川、陕、齐、鲁、幽、燕之地和国外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主要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拥有500多万之众。莆阳黄也成为世界江夏莆阳黄氏之简称,又称莆田黄、兴化黄,自唐迄清内外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难怪许多人都赞颂黄岸,说他如樟树参天,冠状如伞,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荫庇后生,福泽学子,揖樟而读。正所谓:千年神樟生生不息根土为本,百代学子薪火相传勤学是源。

资料记载,黄氏始祖黄岸(674-756)字宗极号魁杰,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孙。唐圣历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刺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黄巷迁入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黄霞村)黄巷,为入莆黄巷开基祖。黄岸子孙传至第五世,唐代黄巷出了大学者、名儒黄璞。黄璞,字德温,号雾居子,少时善诗,名重一时,藩镇间皆传颂之。黄璞举进士后,于唐乾宁初年,官崇文阁校书郎。皆子四人同为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

有意思的是,我在涵江黄巷也听到双黄交臂、文武相安的故事:当年黄巢起义,带军经过涵江黄巷,晚间路过黄璞家门口时,看见有人点灯读书,这位冲天大将军竟礼遇有加,命令军士灭炬弗过,并在石碑上写下读书林三个字。两个黄巷,相距百里,同一故事,谁来厘清,那就由黄氏后人们去定夺吧。

默想中来到黄璞故居,但见面阔五间,三进,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故居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价值。故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19876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应提到的是黄巩祠堂,系明代建筑。在黄冈祠碑墙上有明嘉靖四年(1525)立的《谕祭黄巩碑》和黄巩书《黄师宪墓碑》及《通礼》石额,这些都是少有的文物。

除此,在黄巷村北面有一座国欢寺不能绕过。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明末清初,国欢寺住持超元(字道者,为雪峰亘信禅师弟子),于永历四年(1650)东渡日本,住持长崎崇福寺,传盘桂派。今长崎、东京等寺法裔达数千人。回国后于清康熙元年(1662)圆寂于国欢寺,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行世,是莆田僧人出国传教的第一人。

国欢寺坐落在松林掩映的国欢坡上,主殿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金柱高大,飞檐斗拱,古朴典雅。现有建筑系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黄起龙重建,曾奏请朝廷颁赐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又重修。其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现被列为涵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国欢寺不远处便是黄岸古墓,坐落在黄巷公路旁边,现掩映在成荫绿树之下,保存完好。墓地占地七亩,有三重墓埕,凤形墓丘,依唐制,墓碑在墓丘之后,上刻入莆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添一笔的是,来涵江黄巷村的人,都会不忘去探看这里富有传奇色彩的绿砂荔枝树。人称绿砂荔枝是黄巷村的一件活文物。明弘治《兴化府志》记载,绿砂荔枝是宋蔡襄《荔枝谱》中所述名为火山的品种,明代曾被列为贡品。这是因为,绿砂荔枝早熟,梗如枇杷,壳淡绿色带些微红,果实落地不粘沙。可惜绿砂荔枝历经沧桑五个世纪之余,仅此独棵,是一个珍贵的活标本。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此树2000年时突然枯死,却于2004年初春又在根部吐出新芽,重现生机,真是奇观。

无疑,这个世上有福州和涵江同宗同源的两个黄巷,福州的黄巷已名声在外,涵江的黄巷也在重点景区打造中渐露头角。细想,两个黄巷原本就是连理枝;或许,它们也是比翼鸟。但愿有朝一日,它们成为世上游人心中闪烁的双明珠。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