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情系三农助振兴 春华秋实迎盛会——聚焦市政协第七场“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2-09-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见习记者 陈晓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最是一年秋光好,丰收图景映莆阳。925日,市政协第七场“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在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举行。

此次履职活动分《春华秋实迎盛会》《汇智聚力话三农》《物饶人欢正秋分》《履职兴业开新局》四个篇章,融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我市政协系统在“三农”领域的担当作为,汇聚各界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成为了农村大地上最响亮的声音。在莆田,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已徐徐铺开。

 


全场同唱政协委员之歌《有事好商量》



现场签约9个总投资逾4.4亿元现代农业项目



俚歌梆鼓表演《欢庆丰收节,喜迎二十大》


 

●点睛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力促农民稳定增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2016年以来,我市88个脱贫村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资金4.73亿元,实施项目1167个,水、电、路、交通、通信、广播等实现“六通”,医疗、教育、文化、饮水、厕所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齐全。全市共打造产业扶贫基地278个,带动脱贫户21645782人,户年均增收1.06万元,带动脱贫村78个,年均增收14.63万元;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的脱贫标准,我市创新改革出实招,保障群众得实惠。经验做法在全省各地市推广学习借鉴。

■农村区域全面振兴

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市出台《关于创新产业联结带动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强镇、现代园区、标准化基地、数字平台等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一革命四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以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为平台,以“破壳消薄”资金投资方案带动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资产利用增值、资源开发增值,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10万元;全面解决2.8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39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89%,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全市共有116个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气象预报业务陆地监测精细化到城区、乡镇、景区。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110.2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6.63亿元,增长2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16492元增长到2021年的22892元,增长38.8%

2011年至2021年期间,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约3.71万公顷,粮食产量年均增长0.8%,发展“四大名果”的同时,加快优势品种改良推广;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现代畜禽产业园区,提升畜禽养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名特优经济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林业特色产业基地,仙游县成功获批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仙游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第五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海洋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约770亿元,比增1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1.54万吨,同比增长2.0%;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性、创意性、功能性农业(渔业);整合莆田本土特色好物及“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莆田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壶兰耕读”,驱动莆田农特产品品牌发展,全市特色农产品近1000种,实现品牌兴农的目标。

我市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家连线

 

莆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借势发力 科技赋能

 

 

 “近几年我受聘仙游、秀屿等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有更多机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了我持续献智出力的激情。”在“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上,莆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通过视频连线,为我市“三农”工作建言献策。

“我们既要立足莆田规划发展,又要跳出莆田找发展路径。”林文雄说,莆田山区地广物丰,要借乡村振兴的东风,进行生态源头、生态屏障和生态走廊的科学规划与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采用仿生栽培等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食药用菌及珍稀花卉;延伸发展龙眼、荔枝、枇杷和柚子等名果、特种稻和再生稻,重塑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努力把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和省级发展规划,增强发展动力。

林文雄建议,要重视科技赋能,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增加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要重视传统特色果蔬的加工和品牌打造,留住乡愁,激发乡贤回乡发展动力。要借助木兰溪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解决沿海旱地农业水利灌溉、作物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及人才队伍瓶颈和支撑条件等,让“荔城无处不荔枝”的美丽水乡重现魅力。


莆籍专家、福建省政府顾问朱望钊:与时俱进 强化合作

 

 


“近年来,家乡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可喜成绩。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有红红火火、安居乐业的新生活,有积极向上、敢闯敢拼的新风貌。”莆籍专家、福建省政府顾问朱望钊在“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视频连线时说,“作为莆籍海外游子的一员,对家乡的巨变感到由衷高兴。”

朱望钊表示,今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希望家乡农业和乡村振兴与时俱进。他建议,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引领,朝着现代化、规模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大力提升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并通过系统规划,利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深加工技术和物流以及营销技术,把莆田打造成一个全产业链的未来食品全球产业基地和营销中心。再者,要加强教育和研发能力,探索在莆田学院建立现代农业和食品学院,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企业开展合作。

 

莆籍专家、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刘智禹:示范养殖 打响品牌


 

“莆田发展海洋与渔业的先天条件不足,海岸线和可用于发展渔业的海域和滩涂在全省排名靠后,但莆田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莆籍专家、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刘智禹在视频连线时说,近几年看到莆田海洋与渔业的快速发展,他比别人更多一份喜悦。

刘智禹表示,莆田在水产育种育苗、养殖技术、设施渔业、水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率先突破双线紫蛤育苗、泥东风螺育苗2项新技术,成功实现了单体三倍体牡蛎、华贵栉孔扇贝等3项滤食性经济贝类新品种示范养殖,打造了全国首个海上风能利用与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完成了由手工生产到自动化生产的转变,2个渔业园区新获省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称号。而最为可喜的是,成功打造了“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红毛菜、莆田牡蛎等莆田的渔业品牌。

“未来几年,莆田要加大与国内海洋渔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借助科技力量发展海洋渔业。”刘智禹建议,在未来35年时间内,建成12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35个省级原良种场;建设农业部养殖示范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南日海洋牧场;建设大容量水产冷库,完善水产品预冷、低温仓储、运输、配送全冷链物流。

 

●现场访谈

 

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新群:深耕“蓝色国土”推进乡村振兴

 

 

 

“渔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板块,渔业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新群在“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上介绍道,我市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近三倍,涉海乡镇18个,渔业人口约20万人。2021年,全市渔业产值达134.3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32%,支撑大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郑新群说,近年来,渔业部门深耕“蓝色国土”,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三倍体生蚝养殖产业,推动形成除鲍鱼、海带外又一强劲带动渔民增收致富的养殖项目。目前,全市已有鲍鱼、牡蛎等9个水产品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全省首个鲍鱼加工产业园区等,有力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渔村振兴。

郑新群表示,当前,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渔业部门将一如既往地秉持为民情怀,推动渔业强、渔村美、渔民富。希望各位委员、各界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渔业工作,共同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局长林莉珍:做好气象服务 助农提质增效

   

 


“做好气象防灾工作关乎‘米袋子’‘菜篮子’。”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局长林莉珍说,极端天气已成为农业发展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农业灾害的80%左右。

为此,我市气象部门在为农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和为农业发展赋能等方面下足功夫,努力发挥更大作用。林莉珍介绍,目前,气象部门已构建平均间距小于6公里、重点区域小于3公里的监测站网,建成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点3个、烟炉作业点3个,预警覆盖率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为农提质增效方面,初步建立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机制,2022年完成全省首批枇杷气候品质认证,并开展文旦柚、茶叶等气候适应性评估和品质认证相关技术研究。同时,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综合减灾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气象支撑和保障工作,赋能农业发展。

“下一步,我将继续发挥好政协委员履职作用,加大农业气象服务科研力度,开展‘+气象’赋能行动,为发展精致农业、特色农业提供服务。”林莉珍如是说。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金辉:守住粮食安全 确保稳产稳供

 

 

 

“我认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着力点是把住乡村振兴‘主线’、控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守住粮食安全‘红线’。”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金辉在“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上说道。

黄金辉表示,乡村振兴要以抓产业发展、抓乡村人才、抓文化提升、抓生态治理、抓基层组织建设为五个“抓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展才华、显身手,挖掘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乡村习俗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立长效常治制度,以此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金辉说,对脱贫群众要扶上马、送一程。要健全“一键报贫”工作机制,坚持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增加“造血”功能,做到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要守住我市5万公顷耕地这条红线不能逾越,确保4万多公顷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至名归,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陈国宁:夯实水利基础  助推“三农”发展

   


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是水利部门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和担当。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陈国宁表示,将坚持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人水和谐美丽乡村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水利基础,助推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陈国宁说,一是加快补齐农村水利工程短板。通过除险加固、安全监测,保障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治理中小河流,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中型灌区改造,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二是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按照一盘棋四统一模式,投资53亿元打造以大水厂、大管网、全覆盖为主的城乡供水体系,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使广大乡村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同水质、同服务的供水保障,实现农村从有水喝喝好水转变。三是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抓实河(湖)长制工作,建设人水和谐乡村。坚持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为重点,促进四水共治,水文化、水经济融合发展,让乡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委员声音

 

市政协常委、福建亚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其明: 打造标准产业基地

 

 

作为一家涉农企业,亚明食品通过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生产经营业绩实现稳定增长。市政协常委、福建亚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其明介绍道,企业今年8月份产值同比增长24%,销售额同比增长34%

莆田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暖心、舒心。吴其明说,随着亚明食品的成长壮大,前期规划的用地规模限制了公司的发展。面对困局,莆田各级党委政府亲企、惠企、扶企,出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允许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举措,帮助亚明食品解决制约发展的难题,建设预制菜肴产业园项目。

打造出中国中餐标准化产业基地,不断续写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亚明篇章,为高质量推进莆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企业的发展愿景,也是企业融入发展大局的奋斗方向。吴其明表示,作为市政协常委、亚明当家人,他将牢记使命与担当,继续带领企业员工,朝着打造百亩产业基地,创造百亿美食产值,成就百年品牌辉煌,跃上千亿市值高台两造双百、成百上千战略目标砥砺奋进,在助力莆田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中扛起企业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市政协委员、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统:彰显本土企业特色

 

 

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85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科研及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政协委员、福建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统介绍道,作为国际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金溪茶业历经37年的拼搏奋进,已在茶叶产业的发展上实现了工业饮料茶原料精制生产、出口茶原料精制生产、新茶饮(奶茶)原料生产研发、名优茶原料生产研发四个一体化,四驾齐驱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多年来,金溪茶业通过继承莆田特有的蔡襄茶、郑宅茶文化,一心一意做莆田人民自己的卫生、安全、干净的茶,让老百姓喝得放心、买得舒心。黄世统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金溪人,将担当起发展茶产业、茶文化和茶科技领头羊的重任,带领金溪茶业坚持走发展莆田特色三茶道路不动摇,用茶叶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的发展,带领茶农一起致富。他也有责任、有信心为莆田的茶叶打上属于自己的记号、属于自己的专属特色,带领莆田茶叶走出去,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委员、市银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仙宝:创造财富回报社会

 

 

 海洋是莆田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市政协委员、莆田市银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仙宝说,不论是省里全面发展四大经济,还是市里做大做强12条重点产业链,海洋经济都在其中,这让他倍感振奋。

韩仙宝介绍道,银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养殖鱼、虾、蟹、贝类等,拥有水产品优质种苗培育、养殖、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健康示范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企业充分利用家乡的海洋优势,大力发展万亩生蚝养殖等项目,推动业务扩面、提质、增效。项目一期总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立体化养殖基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健康优质苗种及技术服务,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500多户,达到渔业升级、渔村振兴、渔民致富共赢的目标。

韩仙宝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将抓好主责主业,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带领父老乡亲在这片充满无限希望的商海中深耕蓝海,真正将海洋经济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富海。同时,将通过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方式,创造财富,回报社会。

 

荔城区政协委员、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政锋:重振兴化桂圆雄风


  

“2017年,市乡村振兴集团与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天桂食品,初衷就是要重振莆田桂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荔城区政协委员、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政锋如是说。


吴政锋介绍说,天桂食品主要以三产融合和人才为先策略发展桂圆产业。三产融合方面,一产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把原本粗放管理或放任管理的果树整合起来,使村民既得到租金又解决就业;二产、三产通过产品精深加工、扩大销售,打造产品品牌,探索文旅经济等带动一产,助力莆田桂圆振兴。人才为先方面,通过引进“80”“90青年新农人,结合原先的技术农人,为做大做强桂圆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吴政锋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政协委员、新农人,将带头把脚踩在泥土里、踩到硬地上,努力成为行业的骨干、助农的先锋,带动和吸引更多的青年新农人来到振兴乡村大舞台。他相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续写兴化桂圆甲天下的传奇新篇章。

   

秀屿区政协委员、市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雄:做新时代职业农民

 

 

 

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鲜蔬菜加工,是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业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秀屿区政协委员、市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雄介绍道,企业的主打产品有胡萝卜、青梗散花、甘薯等,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

目前,中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带动农户12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1800多万元,获得了福建省农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副食品调控基地”“第八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等荣誉。

企业创办10余年来,我带领团队奋力拼搏,已掌握科学蔬菜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企业管理经验。陈嘉雄表示,作为农业界政协委员,将履职尽责,做一名称职的新时代职业农民、一名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持续自费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引导家乡父老乡亲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品种,用实际行动贯彻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的理念,彰显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