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端午“心结”
【发布日期:2022-06-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端午将临,住宅小区照例组织包粽子,楼下避雨廊道好不热闹,主角当然都是嫂子和大妈们,围着长条桌折粽叶、包糯米、塞蜜枣、绑粽绳,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手忙嘴乱。

对这种端午节美食,我素来认为制作过程要比享用过程更有意思,里边隐藏着华夏民族的风情、一方水土的滋养、千年民俗的接力,倾注着美妙的憧憬、热切的希望和付出的努力。它们,才是这个民俗节日的精髓哩!但由于那是婆婆妈妈的技术活,我笨手笨脚没耐心也学不会,从来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打量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过年迎春这个大节外,要算端午的节期最长花样最多仪式感最强了,“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从家乡这首口口相传的“五日节”民谣便可见一斑。要说糕、螺还有鸭蛋等,其他季节也可吃到,端午标配的粽子,却是这个节日的专属福利,棱角分明地包好蒸熟后,成串成堆提溜,或祭祀供奉或走亲送礼,晃荡着一个个心愿和“心结”。

说心愿好理解,提“心结”多不吉利!但认真说来,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哪能顺风顺水事事如意呢。先人基于对季节变化的科学观察,对生存方式的浪漫想象,便设定一连串的民俗年节,打理出一批批传统美食,来安抚和化解生活的辛劳与纠结,加持未来的希望憧憬。

诸如印红团、蒸年糕、包饺子、“车”元宵、炒糖豆、做月饼、搓丸子等,都以传统节俗的仪式感来排解“心结”,或祝愿家道红火,或祈求团圆美满,或寄托怀念哀思,或寓意消灾避祸。端午包粽子嘛,便包下了一个个对前贤的怀思,对祛病驱邪的愿望。

儿时挂蛋兜和虎饰香囊的端午节已遥不可忆。可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们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心理土壤,扎根于老百姓的血脉基因!回想老三届上山下乡岁月,我们奔赴闽西山区插队。在那遥远的客家山村,我们在端午节又闻到了飘荡的粽香,见到了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绿色粽子,清贫的生涯自此多了一丝亮色和芬芳。

也许是深谙祖先飘零生涯的无奈吧,客家山民对离乡背井的新一代“客家”情真意切,于是为知青们送来了一个个端午粽,里边包着的“心结”是抚慰,是鼓励。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客家粽子虽是素粽,却显得格外好吃,其选用的是山坑冷水田生长的单季大冬糯,剥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熟糯像一颗颗紧致的珍珠,吃在口里是又软又香又糯又韧。

大概有这么一段渊源吧,如今每逢端午节要包粽子,我都会提前吩咐当年的客家老房东,帮我准备好打糍粑的大冬糯,并慎重交代家人,要包就包素粽,不要加花生,不要加蛋黄,也不要加五花肉,不加甜也不加咸,以免串了正宗端午味。啊哈,那素粽包裹的“心结”里,有对当年清贫的反思,有对客家乡亲的感念,有真正的清纯、清莹、清澈、清气和清香。而“消灭”那一个个“心结”,便可达成美好的心愿。

呵呵,端午节来了,瞧,大冬糯已浸好装盆,庭院一角栽植的粽叶剪下来洗净了,涵江外甥女也上门来准备大显身手,包粽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