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乡音乡韵融入文化血脉 人民至上谱写抗疫诗篇
【发布日期:2022-01-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刘爱红/文  郑育俊/

 


202214日,《莆仙方言大词典》出版发行暨《人民至上——莆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诗词集》赠书仪式在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

莆仙方言素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是行走的历史文化遗产。《莆仙方言大词典》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市在专业方言词典领域的空白。大词典对莆仙方言的探源、研究并形成文本,是我市的一件盛事。

莆仙方言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方言,在当今方言逐渐式微甚至濒临灭绝的情况下,对莆仙方言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刻不容缓。莆田市政协与莆田学院倾力合作,历时数载,几易其稿,终成此书。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莆仙方言大词典》的付梓出版,将乡音乡韵融入莆田文化血脉,诠释了莆田政协人的使命、责任与担当。仪式现场,来自出版社、编辑方的嘉宾及政协委员代表就《莆仙方言大词典》出版发行的重大意义各抒己见。

 

 

感受乡音  沟通情感


 

厦门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洪秋霞:

《莆仙方言大词典》是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关于莆仙方言的词典。这部词典的出版发行,不仅能够让读者系统真实地了解莆仙方言和方言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方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的担当,更重要的是,让全球莆仙乡亲感受乡音,用莆仙话讲莆仙故事,促进情感上的沟通,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作为出版单位的代表,一方面,我们要感谢莆田市政协将词典的编辑出版工作交给我们,这是对我社的支持和信任。另一方面,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欣慰,是因为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我们按时保质地完成了词典的编辑出版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增进了相互的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以后可能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凝聚心血  承载乡情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人文素质教学部主任,《莆仙方言大词典》主编黄国城:

经过近五年的不懈努力,很多人期待已久的《莆仙方言大词典》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莆仙方言是闽方言的五大次方言之一,它从古汉语分化而来,保存着较多唐代以前的中原古汉语成分,也留存着不少吴楚古汉语方言的痕迹,具有方言“活化石”之称,是传承莆仙地方文化的重要工具。

方言与方言文化密切相关,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必然在于使用方言,那些以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地方文化消失了,方言恐怕也就难以独善其身,所以保护方言,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以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地方文化;保护地方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方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遗憾的是,长久以来,莆仙地区不但没有方言韵书,连比较正规一些的方言字典、方言词典都不曾有过。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莆仙方言会渐趋灭绝,而我们对莆仙方言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却落后于形势的需要。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莆田市政协牵头,组织编撰一部比较系统、专业的《莆仙方言大词典》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莆田市政协几届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先后召开座谈会,广泛调研,细心组织,协调指导;编撰组成员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技术人员为词典倾心尽力,终于如期完成了《莆仙方言大词典》的编撰任务。

《莆仙方言大词典》的面世不仅凝聚着所有编撰者的心血,也承载着众多莆仙人的乡情。我们相信,它必能为保护和抢救莆仙方言和莆仙地方文化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千年遗珍  盛世重光


 

市政协委员、莆田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

莆仙方言流存于莆仙地区及周边交界区域,并随着莆仙文化传播、莆商足迹衍播全国及海外,有莆仙人的地方就有莆仙方言,成为孕育养成莆仙民系人文气质、精神特质的重要DNA,联系莆仙民系族群的重要枢纽,是莆仙文化的重要文脉。

莆仙方言渊源流长,考古调查证明,早在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生产生活在莆仙大地上的南岛语族人操持南岛语,成为莆仙方言演进的语言底色。并随着人群迁徙,传播至台湾、东南亚、太平洋众多岛国。据统计,全球南岛语仅存1000-1200种,莆仙方言属其支系之一,保存了非常多的元素,堪称千年古语言的“活化石”,极其稀有。

莆仙方言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自秦汉始,特别是历经西晋、唐、五代、南北宋,大量的中原汉民分批次迁徙莆仙,中原语言与土著语言交相融汇,莆仙方言逐渐演进成形,也赋于莆仙方言大量的汉晋、唐宋语言元素,形成莆仙方言的独特风格,彰显极高的人文价值。

当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更加强烈沟通融汇,不断冲击着莆仙方言的固有结构,不断增强着莆仙方言保护弘扬的难度,越来越多的人说着不规范的莆仙话,孩子甚至不会说莆仙话,加之早年上过私塾懂得莆仙方言“文读”的老前辈日渐苍老,抢救保护莆仙方言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本次《莆仙方言大词典》的编辑集众家所长,汇总我市莆仙方言研究成果,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填补了莆仙方言研究的空白,是一部总结过往启迪未来的恢宏巨著。《莆仙方言大词典》的出版发行,是我市政协学习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又一有力举措,必将对莆仙方言的抢救保护传承, 赓续莆田历史文化文脉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又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盛事。

 

丰富文献  保存方言


 

市政协委员、莆田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

《莆仙方言大词典》的出版发行,对于丰富我市地方文献,保存莆仙方言有着重大意义。

莆仙方言是莆仙地区传承千年的地方独特方言,孤帜独立在福泉之间,既别于福州话,又不同于闽南话,同时带有过渡地区的方言相互影响的特点。它承载着莆田千年不绝的文化底蕴,也是累代莆田人口耳相传的乡音乡愁。

莆仙方言以其独特的中古音韵孕育着灿烂的莆田文化,在这一声声方言中,唱出徐正字的赋,吟着蔡忠惠的诗,诵响刘后村的词。以方言为桥梁,在外的莆田乡亲能够一闻乡音便可联乡情,以方言为载体,俚歌、山歌、莆田戏民间传唱不歇,雅俗共赏。

莆仙方言大词典的出版,是莆田地方文化编撰的一个里程碑,早在明朝,乡贤姚旅便发现莆田方言的与众不同,便在《露书》之中收录莆仙方言词汇,开了方言收集研究的先河。此后,民间不断有专家、学者、爱好者致力于莆仙方言的收集整理。或搜集、或考据、或研究,或鸿篇大论,或散珠碎玉,或只语篇章,都在为莆仙方言的保存流传尽心尽力。

在普通话盛行,方言呈现出断代趋势,会听不会讲的情况,在80后中间已经十分普遍;不会听不会讲在90后渐渐扩散,00后、10后已成常态,鉴于当前方言传播形势,市图书馆开设莆阳讲堂多年,每周致力于用莆田话讲莆田故事,但原来的普及、传播愿望收效甚微。原因便在语词不普及,语言难辨识。

而这一词典的编撰出版,对于保存莆田方言词汇、普及莆田方言语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从词语这一语言基石来构筑莆仙方言保存的大厦,对于莆仙方言而言奠此学基,信必能传。对于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而言也是填补了众多方言书籍未能集大成的空白。

在此衷心祝贺《莆仙方言大词典》的成功出版,衷心感恩莆田市政协的赠书,衷心感谢参加大词典编撰的专家、学者、老师们!

 

 

以词典为起点  开设校本课程


 

市政协委员、莆田一中教务处主任李志鹏:

乡音是一枚铭刻在我们身上无法磨灭的印记,乡音代表着一丝乡愁,一种情感,一份眷恋,一个回望。莆仙方言是古闽越文化融合中原文化在兴化大地上汇聚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是福建五大方言之一,承载着莆仙历史、书写了莆仙传奇,与其他地方语种一道构成丰富多彩的中华地方语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莆仙方言传承出现了断层,许多青少年已经淡忘了我们莆仙乡音。所以弘扬传统文化,重拾莆仙文化自信刻不容缓。此次由市政协牵头组织编撰的《莆仙方言大词典》填补了莆仙语言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传承和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的及时雨。词典信息量丰富,专业性、地域性强,教育意义大,为“文献名邦”增添一笔无价之宝。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莆田一中将以此书为新的起点,开设莆仙方言校本课程,让方言进校园,说好莆仙故事,大力宣传美好的家乡。我们坚信,只要努力教好方言、学好方言,以方言为纽带,延故土之根、续文化之魂,必将激励更多海内外优秀兴化儿女“知我莆田、说我莆田、爱我莆田、建我莆田”。

 

人民至上谱写抗疫诗篇

 

《人民至上——莆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诗词集》是莆田市人大与莆田市政协携手合作的抗疫诗篇。它是一份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感档案,是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丹心闪耀,也是向党和人民交上的实打实、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风雨同舟抗疫情,凝心聚力显担当。抗疫期间,全市人大政协系统机关干部和全市人民一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踊跃投身救治病人“火线”、疫情防控“一线”、外防输入“前线”,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诗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抗疫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代表委员以诗抗疫,以诗传情,以诗聚力,锁定共同记忆中的难忘时刻,积极投入防控疫情主题文艺创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作出一批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时代的文艺精品,生动反映抗疫一线中涌现出来的伟大“抗疫精神”,传播正能量、传递价值观、传唱主旋律,为我市疫情防控鼓与呼,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对市人大市政协联合征集出版的《人民至上——莆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诗词集》,市政协委员林木棋谈了自己的感受:

2021年,莆田面对异常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各条战线同心发力,人人书写战疫精彩。赢得了这场大战大考的完美胜利,《人民至上》这本诗集,用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用温情阻断疫情、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爱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奋勇前进!

秀屿区政协委员、秀屿区作协主席林文坤发表感言:

吴圣天妃是莆田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抗疫医师,其文化发祥地在莆仙交界的兴角山一带,也是我的故乡!她留传下来民间医方,使山民受益匪浅,我对疫情的了解便是从研究女神的民俗文化开始。刚刚过去的20219月,仙游枫亭疫情突如其来,经过举市上下闻令而动,齐心协力,抗疫最终取得胜利。诗集《人民至上》从不同角度反映各条战线的抗疫情景,抒写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精神。我入选的两首诗,是在此背景下有感而发的作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