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修船匠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福生

 

过去,在涵江古镇的北面,有一个村庄叫仓口村,这里河道纵横交错,村里有不少农田远离村舍,每到夏秋收成之际,大量的稻谷麦子需用船只运回村子,入夏罱河泥,春冬运送肥料……样样都需要船只运输,全村少说也有几十只沟船,村前宽阔的河面上常常泊满了船只。

船只用久了,总会损坏。所以,村民常常到镇前雇请修船匠来村修船。镇前姚氏修船匠长年累月在海边修船、造船、行船,不少人成了有名气的修船匠。据说,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姓姚的修船匠,常常到仓口村修理沟船,三天两头,来来去去,觉得十分麻烦,于是就在村里买下房子定居下来,专门从事修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修造沟船是姓姚人家祖传的手艺,世代传男不传女,更不传给外姓人。到民国时期,全村修船只的姚姓人有姚妹仔、姚梅父子、姚文十二、姚添仔、姚九和、姚金堂等20多人。那时,莆涵水乡少则就有1000多只沟船,所以,全村20多位修船匠常常受雇出村修船。奔东村跑西村,整年忙忙碌碌。

沟船是平底船,船的两端向上翘起,全长约12米,船肚最宽度1.5米,大的每船可载重100担,小的70担—80担,而一般的沟船只能承载50担—60担。所以,民间都称它做“海沟”船。过去,造一只沟船须用“码”板3丈多,杉行的老板早已劈成粗坯;船底板通常只需91丈多长的松木坯,还需用船肚板、船头板等大量木料。需要4个修船匠配合。一只“海沟”从开工到竣工需25天—30天。船体造好后,还要用破渔网填塞船缝,再勾以桐油灰。这种桐油灰具有很强的防水效果。

修船匠平时修船的业务最多,常言道:新船好造,旧船难补。如果船肚板开裂了。就得用3寸的四角铁钉补加固,再用油漆防漏。若是船底板坏了,漏水了,就得把船只拖上岸,另行更换。要是船头撞坏了,就得动大手术。因为船头与底板和肚板直接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撤换新板的时候,还要注意各处的衔接是否紧密、牢固,所以往往需用7寸的四角铁钉从各方面铆接加固。最棘手的要算那些老船、烂船。这种船只使用年限超常,木质松脆,甚至软烂。仓口村的修船匠总是格外细心应对,努力修好。

仓口修船匠尤以做工精细、坚固耐用、兼信用诚实在修船行业中取胜。所以他们口碑极好,名声远扬。不只是涵江周围几十个村子常常找他们修船,就是远在莆田城郊的不少农村也常找他们修船,甚至南洋片的乡村也常常远道上门请他们前去修船。

解放初,仓口村修船匠仍然个体经营。1954年后,归农业社集体所有。1958年以后,归生产大队集体所有,修船劳动一律登记工分报酬。1958年期间,莆田县造船厂发展木制沟船生产,由县政府批准,从仓口村招收了姚梅、姚添仔等7位修船匠进厂当技术员,专门负责沟船生产。

涵江岱埕村严姓人,清代从福清江阴迁来,子承祖业,世代以修补海船为业。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严家老大慕荣,20岁出头,在村北海堤边的“三潮宫”搭棚造船,招收同村严姓造船工15人—20人,成立了一个简易造船厂。造船厂以生产海船和运输船两类船只。严姓造船厂一直到1953年春末即告结束。

改革开放后,公路运输蓬勃发展,水上运输逐渐走下坡路,沟船修造业务逐年减少,加上一些地方河道变窄,出现污染,人们再也不喜欢用沟船搞运输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