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文献名邦”多英烈
【发布日期:2021-07-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黎强

 

福州尚书庙陈文龙像



 

李富像

 

李富祠

 

朱天贵祠

 

 

莆田做为妈祖的故乡,早已名闻天下;享有“文献名邦”的盛誉也由来已久。的确,自唐以降,莆田大地人文荟萃,科甲鼎盛,登第入仕者数以千计,他们的道德文章,为“文献名邦”写下了无数的辉煌。与此同时,在勤劳勇敢的莆田人中,历朝历代还涌现出了许多壮烈的爱国英雄和名将,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战歌,为子孙后代树起了一座座高高的丰碑。他们的气节高于九天,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一、“文献名邦"出了一个“岳飞”

北宋末南宋初,正当金兵大军压境,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莆田出了一个与岳飞齐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宋军统帅陈淬。

陈淬,字君锐,莆田涵江人。宋徽宗重和年间,他千里跋涉,风尘仆仆,进京赶考,不想却名落孙山。遥望长空,竟无报国之门,他怅然异常!滞留京城期间,他发现北疆战事分外紧张,京都内外人心一片惶惶,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只身投奔北疆报名参军。

原来,陈淬在家的时候,就时常勉励自己做一个大有为的人,做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所以,他自幼一边学文,一边习武。10多年下来,他不仅文章写得十分了得,武艺也极尽娴熟。参军后,在战场上,他总是冲杀在前,屡立战功,因此接连得到提拔。宣和四年(1122)升任河北真定府分都监兼知北寨,不久又因功提升忠州团练使、真定府马步军副总管。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他的儿子陈仲刚英勇战死,妻孥八人也全部遇害。

建炎元年(1127)陈淬升任诸军统制,指挥宋军在河北、河南各地与金兵展开了大规模的争夺战。他指挥了南华、恩州、陈州等地多次重大战役,把金兵王善部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稳定了北方大局,由正将晋升为“河北第一将”。不久,宋军统制李成、节度使刘豫拥十数万大军叛宋降金,国家局势十万火急,高宗赵构紧急召“拜陈淬为御营使、六军都统、淮南招抚使讨之”。三战三捷,彻底消灭了叛军,平定了江北局势。陈淬不愧是南宋初期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建炎三年(1129),金兵顺江而下,进犯采石,直逼南宋临时首都建康(即南京)。高宗大惊失色,急令陈淬从河北前线率军救援建康,自己却匆匆逃奔浙西。但临走前却又任命了一个投降派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统帅各路兵马。杜派陈淬、岳飞在长江南岸的马家渡截击金兵。当时,金兵正从北岸渡船过江,但总共才20只船,一只船最多只能乘坐50人,也就是说,一次只能有一千人过江。这是一个大好的战机,陈淬建议派兵在江边的芦苇中埋伏,打它个措手不及,来一千消灭一千,可获全胜。但是,狂妄无能的杜充竟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原本三路军马合击,结果两路未到,陈淬孤军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终因势单力薄,受伤被俘。杜充身拥数千军队,却见死不救。听到陈淬兵败,竟率数千军队投降金兵。建康留守陈邦光、户部尚书李榆也相继投降,宋军全线崩溃。陈淬和次子陈仲敏被俘后,父子二人“刀交于胸而色不动”,“据胡床大骂”,“与其子仲敏俱死”。

陈淬青年时立志报效祖国,自愿投奔抗金前线,屡立战功,与岳飞相似。陈淬担任宋军统帅,在河北、河南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功勋卓著,与岳飞相同。陈淬父子在屠刀下视死如归,壮烈殉国,与岳飞父子遭奸臣秦桧陷害,在风波亭遇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淬无论从官职、地位,或是从军事上的战绩和作用等各方面,都堪与抗金英雄岳飞媲美,而且时间更早!他是我们文献名邦的岳飞,也是有宋一朝杰出的抗金英雄!

二、文天祥式的抗元名相陈文龙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杰出的抗元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口皆碑!其实,莆田当时也出了一个文天祥一样的抗元英雄。他叫陈文龙。

陈文龙,字君贲,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状元及第,官任参知政事。文天祥也是宋末状元,德祐二年(1276)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二人同为南宋末期抗元重臣。文天祥九死一生,变卖家产,组织义军,转战闽浙赣各地。陈文龙高举“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大旗,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坚守兴化军城,与元军决战到底。文天祥兵败被俘,元朝统治者百般劝诱,他至死不屈,壮烈殉国!陈文龙因叛徒林华出卖,城破被俘,元军多方劝降,他一路绝食,到杭州西湖,拜谒岳()坟后,气绝而死。

二人的官位一样高,被捕后都坚贞不屈,抗元到底,同样壮烈殉国。他们实在是南宋末期两位杰出的抗元英雄!功败垂成尚且不论,他们那种崇高的气节足以动天地,泣鬼神!

文天祥以“正气歌”流传千古,陈文龙的老母被俘后绝食而死,他的从叔陈瓒奋起反抗,组织义军,重新夺回兴化府城。景炎元年(1276)与围城的大批元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英勇战死。可谓“一门三忠烈”,名扬千古。

文天祥壮烈牺牲后,全国不少地方立庙纪念他。陈文龙绝食牺牲后,莆田、福州、杭州等地也纷纷建庙奉祀他。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还题写了“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宴仗神庥”的诗句盛赞他。

三、布衣抗金英雄李富

南宋时期,莆田还涌现出了无数的抗金名臣,如林冲之、阮骏、刘琦、李富等人,而李富特别值得大书特书。

李富,字子诚,涵江白塘人,唐江王李元祥后裔。建炎初,康王赵构临危登基,诏令天下勤王,但响应者少,李富却毅然变卖家产,捐出重金,招募三千义兵,自备粮食武器,分乘数十艘海船从三江口北上勤王。隶属抗金名将韩世忠帐下,追随韩将军南征北战,拔建州,征大仪,屡立奇功。以功劳大,授承信郎、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他的三个儿子也同时因为战功封官:大儿子李廷辉被授予保义郎泉州兵马都监,次子李廷耀被授予承直郎惠州签判,三子李廷麟被授予将仕郎南京敦宗院主管。他的弟弟李彦达也因功被授予福辜岭都巡检。

李富作出如此壮举,实在是举世罕见的抗金英雄。

四、为祖国统一而战的吴英、朱天贵

到了清代,这种奋勇抵御入侵的崇高气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表现为一种为和平统一祖国而甘洒热血的爱国精神。

这个时期,莆田涌现出了两个最杰出的爱国名将吴英和朱天贵。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清廷削减三藩势力,三藩联合发动叛乱,反对朝廷。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当年三月起兵反清,占据了浙江、福建的大片土地,国家处于严重的分裂和战乱之中。朝廷派遣游击吴英担任平叛先锋,吴英英勇善战,先后克服了浙江的黄岩、太平、乐清、青田、象山等县,解除了处州的包围,又大破耿精忠的大帅曾养性于温州,水陆并进,大大小小数十战,消灭了耿的大部主力,粉碎了耿精忠的割据图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平叛胜利之后,满清统治者基本上平定了全国(除台湾外),与此同时,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但仍然尊奉明朝,称为“明郑”。与清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30多年的、反复的争战。郑成功去世后,儿子郑经继承大业,十九年后郑经去世,郑氏家族内讧,互相残杀。形势的发展,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台湾回归祖国的时机已经成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朝廷任命镇海侯施琅率兵平定澎台,实现祖国统一。吴英担任平台副帅,时任平阳总兵官的朱天贵也率水师参战。当年六月,清军与郑军在澎湖列岛海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郑氏调派大将刘国轩镇守澎湖抵御清军。刘乃郑成功手下的大将,以英勇善战著称,尤其长于海战。双方刚一交战,刘国轩就凭借大战舰的优势,炮矢交加,进行猛烈反击。海面上烟焰弥天,爆裂声震天动地。战斗一下子进人了白热化状态。开战后不久,施琅就身负箭伤,败下阵来。

吴英审时度势,即刻改变战术,运用“梅花阵法”(以五船结为一队,咬定目标,以五吃一)对付刘国轩的大战舰。朱天贵身先士卒,率先冲船登岸,不幸被炮火击中当场阵亡。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梅花阵法”大获全胜,郑氏水军被消灭了十分之七八。刘国轩抵挡不住,慌忙逃往台湾。澎湖36岛全被清军占领。

澎湖列岛历来是台湾的重要门户。郑克壤(郑成功的孙子)得悉澎湖失守的消息,心知大势已去,只好派员与清廷议和。至此,台湾回归祖国,终于实现了和平统一。

鉴于吴英、朱天贵在收复台湾战役中的杰出贡献,当年吴英凯旋入觐,康熙帝温旨褒奖,亲手赐给他鞍马衣袍,又提拔他担任四川提督。康熙癸未年(1703)春,清帝御赐“作万人敌”匾额褒奖吴英,加授他威略将军;又追赠朱天贵谥号“忠壮”。吴朱二人死后均被敕赠太子少保,御赐全葬,备受殊荣。

莆田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英雄、名将,如此之多,功绩如此之大,证明了莆田这个“文献名邦”非同凡响!反过来,也说明,只有文献名邦这块宝土,才能孕育出如此众多的爱国名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