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有一位民警坚守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阵地,他们熟知小区里被隔离人员的“张家长李家短”,他在片区的楼群里巷挨家挨户排查疫情,登记外来人员,规劝聚集人群,发放防疫宣传册……他也有家庭、有父母、有子女,也有担心和顾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默默无闻的逆行者——社区民警。
2月25日下午,在涵江区三江口镇洋顶新村的出租房内,一位身穿警服的男子手拿笔记本,仔细地核对着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名单。他叫吴思奇,是涵江区三江口边防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今年是他从事社区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今年的春节有些特别,作为一名基层防疫工作者,近一个月以来,吴思奇除了值班接警、调解辖区纠纷、防控点执勤外,每天还会到辖区巡逻,发放宣传资料,逐户登记人员信息,尤其是对湖北返乡人员、有湖北接触史的重点人群进行详细询问,并做好数据统计上报。
2019年,吴思奇因工作需要参加了全市公安扁平化巡防改革,成为一名专职的巡防民警。走上巡防岗位后,他凭借着一股子能学敢闯的劲儿,在日常巡防和处警工作中做出了不俗的成绩;2020年初,刚离开巡逻岗位的他,还没来得及学习社区工作知识,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临危受命,随即包下了三个行政村的社区工作。他说:“疫情一刻不走,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我负责的辖区一个小区,三个行政村,二十余个自然村,八家企业工厂,我每天都要跑一趟,不然心里不踏实。”
随着复工潮到来,大量外来工人返莆投入复工复产,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吴思奇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企业复工复产,通过开展村警企联动,创新“1234”工作机制,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并积极协调村警企共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5+N”防控措施,即一套防疫制度、一本健康台账、一处体温检测点、一间隔离室、一次全面消毒,外加一份安心保障。通过对员工一日两次体温测量,做好健康登记;利用紫外线每天对食堂、厨房等重要区域进行杀菌消毒;在指定酒店定下3间房对外省返岗职工进行14天自我隔离,全力做好复工复产保障。
在摸清辖区基本情况后,吴思奇研究建立了责任民警加挂钩领导联系机制,通过一个片区责任民警挂钩一个企业,一个带班领导配合挂钩指导的方式,积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及时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并安排值班轮守,协助企业开展返工人员核查,强化企业周边巡逻防控,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安全稳定环境。同时,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将关口前移,在洋顶新村建立试点,设立流动人口登记处,第一时间对回莆流口进行登记,减少时间空挡,对还没回莆的流动人口先将其暂住登记信息注销,待其返莆之后再重新登记流口。
疫情发生以来,吴思奇便直接住在了派出所,保证每天能第一时间赶到社区。工作责任重大,吴思奇为此经常失眠,担心自己因为工作大意出现纰漏,有时还半夜起床重新查看白天的排查数据是否有误,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真正落实到位。他还发动望湖街道治安巡逻队和建工技师学院护校队教官开展社区巡逻、巡查,张贴宣传材料,雨雪天气也不间断防控。
“我是社区民警更是共产党员,守好社区的抗疫防线,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做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做辖区群众的“服务员”,吴思奇用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在群众与病毒之间筑起了藏蓝色的“防护墙”。战“疫”者,英勇无畏;护百姓,不胜不归。走在前面,干在实处,默默守护“责任田”、细细耕耘待“春天”。正是千万个像吴思奇这样的普通民警,他们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自己的点滴工作筑起了守护辖区平安的坚实防线。(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陈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