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椎”字
【发布日期:2020-01-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zhuī,组成脊梁的短骨,有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等,统称脊椎。还有一种树叫椎,果实如栗子而小,味道如栗子。但这不是本文意图所在。

椎,又读chuí,槌也。椎和槌,莆仙读音都如tuí,声母从ch变为t,这是因为莆仙秉承的是上古的汉语读音,而上古汉语声母没有卷舌音,中古到现代的卷舌音zh、ch、sh,都是由上古的端、透、定三母变来,近似于汉语拼音的声母t和d。椎,是用来敲击的器具,如鼓椎、铁椎(亦作铁锤)、木椎(莆仙读音似“莆槌”),也用“槌”字。“椎”也可以作动词用。如《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藏在袖里)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椎”字在莆仙还有几个奇怪的读音。

龟、规、闺普通话都读guī。20世纪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刚公布那会,guī被完整地拼写为guēi。韵母uēi由三部分构成:u是韵头,ē是韵腹,i是韵尾。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方言在传承中由于许多原因,汉字发生着形形色色的音变。其中一种音变规律是:省略(本质是弱化)韵头、韵腹和韵尾的一个或者两个部分,省略同时导致韵腹的转移。

龟,完整拼音是guēi,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变身为guī,即省略了原来的韵腹e,韵尾i升级为韵腹。“龟”字莆仙方言读gū,省略了韵腹e和韵尾i,原来的韵头u变为韵腹。莆仙方言说圆规或规则、规律,省略韵头和韵腹,剩下的韵尾晋升为韵腹,“规”字读gī,但是说规矩,“规”字却读guī。成年人常批评孩子,说“这稚子无规(guī)矩”,是说这小孩不懂礼貌或行为规则。闺女的闺,莆仙方言读音如gēi,省略了韵头u。同样是圭作声旁,“挂”字普通话和中古文读音一样,读guà,当代莆仙方言,也读guà,但是地道的莆仙方言是读gèi的,与“桂”字同音,是《唐韵》读音。中古和现代许多字的a韵,在上古都是歌韵,读如现在莆仙方言莴苣的莴音。至今挂(guà)的江口和北洋平原口音读似guè,可见这是声旁圭的完整读音guei省略了韵尾i的结果。这样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方言变音及其一字多音的来龙去脉。

这样分析还有助于破解深藏在许多看似土里土气的方言读音背后的汉字。“椎”字莆仙方言除了读成tuí,还可以省略韵腹,读成tú,意思是愚钝。

《汉语大字典》椎:朴实;迟钝。《汉书·周勃传》:“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宰相周勃不喜欢读文章典籍,每次召集儒生说士,面向东而坐,要求他们,“快给我讲解”。他钝朴而缺少文才到如此地步。这个“椎”字,莆仙就读tú。莆仙人常说某人“椎椎”,谓愚钝或不精灵。

莆仙俗语“tú头不连(第5声)”,有可能是“椎鲁朴钝”或“椎鲁朴略”。北宋·曾安止《禾谱》:“民生其间者,虽椎鲁朴钝,……而孝弟之行,诚意之心,醇然无异于三代之盛时。”唐代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有“朴略椎鲁”语。朴略,质朴鄙野。唐·刘知几《史通·言语》:“上古之世,人惟朴略。”

椎,《康熙字典》:“音追。通作槌。”所以不妨考察一下“追”字的读音。追zhuī,《康熙字典》音堆。《论语》有个名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勉力还来得及。唐·司马扎《蚕女》:“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蚕女》这个“追”字,就是催逼的意思。文读音(即中古音)为堆(duī),但是莆仙方言有个很特殊的读音:dū,是duī省略韵腹i后的读音。比如,莆仙人会说:张三几年前向我借了500元钱,昨天我面凭(莆仙音bìng,怒)起来,追(dū)得紧紧,他才还给我了。“追”字读dū这个音,“椎”字也可以读成dū,莆仙人常说“我哑椎(dū)”,意思是我一时糊涂或一时没有想到。“追”读dū,与“椎”字读tú或dū可以互相印证。

“椎”在莆仙方言还可能读如zhū,是中古以来的读音。女人头上所盘的椎型发髻,莆仙方言叫做“圆椎”,读如yín dū或yín zhū。《汉书·李陵传》和《史记》都记载,汉昭帝时,霍光派遣李陵同乡任立政去匈奴招抚李陵。李陵和卫律带着牛肉美酒慰劳汉朝使者,大吃大喝,“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注:“结读曰髻,一撮(莆仙音似促)之髻,其形如椎。”两个人头上都盘着“圆椎”髻。《汉书·蜀王本纪》:“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人萌即人民。古蜀国开明王朝存在于公元前好几百年,那时就已经有椎髻的风俗了,可见椎髻是多么古老!

髻,莆仙方言读guèi,而《康熙字典》引《唐韵》《集韵》等韵书,音计(如莆仙的gèi),又音吉和结(莆仙音gi6和ge6)。可见计、吉、结三音源自guèi之省略。“髻”字在平水韵去声八霁,与计、势、岁、桂、锐、税、缀等同韵,说明莆仙方言“髻”字读成guèi并非空穴来风。椎、髻二字读音原来肇始于一个共同的韵母uei!

我读小学时,同学们流行玩木陀螺,当时叫“圆zhū”,是一个木头做的圆锥体,挥舞手中的箠子,箠子末端所系的绳索抽打“圆zhū”,使得“圆zhū”在地上不停地旋转。“圆zhū”者,圆锥(zhuī)也。《战国策·秦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个“锥”是我们平常所用的钻孔的工具,现代名叫“锥子”,“锥”莆仙方言读音如“助”第4声,近似zhuè。这几个读音也是从锥的完整拼写zhuei省略而来。《字汇》:“鑽(简体字为钻)”,穿物之锥也。”“钻”与“锥”莆仙方言里音近义同,但常常不能够互相替换。

“啜(chuò)”字作饮,很多莆仙人读为chuei5。南洋平原的人们读为dū或zu5、zu7音。比如说将一瓶啤酒“一气(音kuì)dū下去”。婴儿吃奶“zu7啊zu7”。其实,《康熙字典》里“啜”字有近十个不同的读音,都可以用完整拼写chuei和duei及其各种省略来解释。破解“啜”字读音又可以印证“椎”字在莆仙方言里的奇怪读音tú、dū、zhū。(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