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生痴迷为传承
【发布日期:2019-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耀煌”这个名字似乎没有“老牛”好记。莆田收藏界的朋友们多喜欢后一个称呼。老牛今年70有余,中等身材,清瘦单薄。他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藏品繁多。

40多年来,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多达几千枚,有银、钢、铜、铝、塑料、陶瓷、竹木等不同材质像章,有旗形章、诗词章、语录章等套章,令人眼花缭乱。在老牛眼中,毛主席像章是集绘画、书法、篆刻、摄影、雕塑等艺术于一体的红色艺术品,在收藏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艺术之魅力。

在老牛家,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红色藏品,而大小、造型不同的毛主席像章更是引人注目。老牛告诉我,他收藏兴趣跟童年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他的爷爷是典当行的先生,小时候,他经常听父辈们讲起爷爷收藏古董的一些趣事,而他的父亲是县城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常给他讲述不少“红色故事”。那个年代,毛主席像章随处可见,每人都佩戴毛主席像章,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挂着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这些物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耳濡目染中,他渐渐地迷上了红色收藏。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一天,在北京工作的姑姑给他寄来一本红色塑料皮的语录本和一枚毛主席像章,他兴奋不已,爱不释手,天天佩戴在身上。慢慢地,收藏毛主席像章、语录、诗词文集、画像、塑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些年,老牛家的经济并不宽裕,但他仍然痴心不改。平日里,母亲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积攒起来,四处寻找购买毛主席像章。随着毛主席像章热传遍全国,平均每人都有几枚甚至十几枚毛主席像章。老牛说,毛主席像章当时既便宜又漂亮,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部分毛主席像章都是他利用周末时间,同爱好红色收藏的藏友一同到乡村去收集而来的。

后来,19岁的老牛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到连城偏僻山区莒溪公社山旮旯的铁山罗地村插队,在农村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省吃俭穿坚持红色收藏。一次,他听说四堡村有一个村干部家中有一件20世纪60年代初的白瓷立式毛主席挥手的塑像,于是走了几十里山路,去拜访这位干部。到了这位干部家后,他慢慢地磨,想方设法说服这位干部把这件藏品转让给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用平日积攒的100元钱把塑像买来。因此,几个月他没有钱买油买菜,过着艰难的日子,邻居大娘看到后,经常接济他,给他送上一些时令瓜菜。

后来,老牛被统招进永定矿务局瓦窑坪煤矿,成了一名矿工,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上他依然艰苦朴素,为了收藏,他戒烟戒酒,平日里舍不得花钱上饭馆,也很少购买时尚服装。他将所有的零用钱积攒起来,时不时就到古玩店寻觅红色藏品。

有一次,他得知县城一位老干部家中珍藏有几十枚早期的铜质毛主席像章,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见到藏品后,他就一直跟对方磨,带他去的一位朋友也替他说好话,最终花了200元钱全部买下。从此,老牛收藏的红色藏品不断增多。当时,毛主席画像、字画、像章及红色摆件在农民的家中十分常见,而他总会想方设法收购回来;有的藏品是从德化、景德镇、广东等地陶瓷厂转卖过来,许多陶瓷厂由于经营不善及停产,将库存的成品低价转卖,而这其中就有大量的毛主席雕像、像章、瓷板像等。他收藏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令人赞叹。

老牛对红色收藏十分痴迷,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把“红色收藏”接力棒传给儿子,父子俩建立一个家庭“红色文化”主题收藏馆,让更多人分享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思想。(李福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