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市救助管理站开展2019年“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
【发布日期:2019-06-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突破瓶颈有“妙招”  真情服务不“打折”

市救助管理站开展2019年“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




□时报记者  翁志鹏










今年619日是全国第七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今年的主题为“大爱寻亲  温暖回家”。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近日,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开展2019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邀请了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区(管委会)救助站负责人、民警代表、社工代表、志愿者代表、市民代表、媒体记者代表等。

活动中,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市救助管理站新址各功能区的设置等,并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通过交流、分享、共同发力,为如何更迅速、及时、有效地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也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的利益等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广泛宣传救助法规政策、展示救助工作成效、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等形式,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寻亲”之路无终点

 

市救助管理站承担着全市范围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管理、护送和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及教育引导等工作。

据介绍,2018以来,我市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623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46人次,跨省接护送受助人员28人次,为维护我市和谐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先后帮助多名智障、走失、流浪人员“寻亲”,并顺利护送他们返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寻亲故事。

日前,公安民警在巡逻途中,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在街头漫无目的徘徊着,经过民警询问得知该妇女是一名智障人员,不仅迷路,且无法提供家庭信息,在寻找无果后,民警将其护送至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临时救助。进站后,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其准备了食物等,并安排专业的社工和该妇女进行谈心,在社工的细心沟通下,从该妇女不是特别清晰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零星的关键词,“海边”“盐场”等词语让救助站工作人员对帮助该妇女寻亲之路看到了希望,顾不上已近黄昏,市救助站林文瑞站长带领工作人员护送该妇女“回家”,凭借着该妇女模糊的部分词语,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与“海”和“盐”等有关的乡镇进行寻找,并联系当地民政、公安等部门寻求帮助,通过一路打听、询问等,经过一波三折的寻找和公安民警的认真比对和核实下,终于在当天晚上近10点,该妇女成功与家人团聚。

据该妇女的父亲介绍,他们是东峤镇某村村民,其女儿在小时候由于发高烧,导致智力发育不全,后嫁到邻近乡镇,前些年丈夫和儿子先后不幸去世后,其女儿的病情愈发严重,被家人接回娘家住,前不久,女儿在家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出门,家人四处寻找一直没有消息,幸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才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据介绍,自林文瑞担任站长后,市救助管理站勇于创新工作模式,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实现站内零滞留的工作目标。

 

“类家庭”救助显温情

 

2017年,市救助管理站迁建项目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及市民政局的关心下,被列入美丽莆田民生改善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102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15平方米,按照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建有管理楼、未保楼及救助楼,其中管理楼设有服务接待大厅、寻亲室、活动室、荣誉室、多功能厅等,未保楼设有接待室、社工室、宣泄室、类家庭生活区、文化生活室等,救助楼设有男生活照料区、女生活照料区、观察室、宿舍等,功能分区明确,配套设施完善。

走进设在未保楼的“类家庭”生活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类家庭”小套间,照料室、起居室、小客厅、洗漱间等配套设施齐备,甚至在墙上的贴花等细节,也无处不显示出“家”的温馨。

目前首位入住“类家庭”的小婷(化名)平时在某私立中学借读外,周末她都会回到这个新“家”,这个“家”不仅为小婷营造了良好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也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照顾。“在这里环境和条件等方面都很好,救助站还安排了一名专职的阿姨照料我,还有很多的哥哥、姐姐平时关心和陪伴,让我在这里觉得特别有归属感”。小婷说。

据介绍,小婷原来的家在涵江区涵东街道,其父亲长年在国外某国务工,期间,认识了该国当地女子,2006年生下小婷,由于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小婷刚出生不久,就被其父亲送回来,由爷爷抚养。去年,还在国外务工的父母不幸因车祸去世,今年年初,与小婷相依为命的爷爷也因病去世,留下小婷一人无依无靠,今年3月份,热心的市民得知情况后,将其送至市救助管理站,才让她暂时有了“家”。

“小婷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由于没有户口,很多政策她都无法享受到,目前,我们将其安置在站内的‘类家庭’生活区,并安排了一个专职的工作人员,担负其‘临时妈妈’的角色,帮忙照料小婷的生活和学习,小婷是市救助管理站搬迁至新站后,救助的第一例困境孩子,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量为她解决户口等事宜,为她今后求学、生活等提供方便”。市救助管理站林文瑞站长说,“类家庭”生活区的设置,主要是为那些事实孤儿却又因其他原因无法按照政策进行安置的,困境家庭的孩子和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等提供救助、帮助,为他们营造一个家庭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补短板”助力精准救助

 

莆田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于1986年,原名为“莆田市收容遣送站”,于20038月更名,是政府设立的为临时遇困群众排忧解难的社会兜低保障机构,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市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确保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但由于救助工作面临着线长、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工作人力不足等困难,市救助管理站在全市民政系统率先通过购买服务解决人员不足等“短板”,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莆田市心海社工服务中心,专业的社工定期开展上街巡查、劝导、个案登记、跟踪、回访和心理辅导等工作,打破了以往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注入了新“血液”,为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推进精准救助工作开展。

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方法。2018年,世界佛教论坛在我市举行,盛会期间,为展示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对外的良好形象,在市民政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市救助管理站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工作经验,探索、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引导社工参与救助工作,提升各辖区街面巡查和救助劝导力度,实现了论坛举办期间全市街面无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目标,为盛会的隆重举行添砖加瓦。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志愿者协会共同参与,通过前期开展志愿者救助服务培训、实际演练等,有效提升志愿者救助服务水平,壮大生活期间救助服务工作队伍,并通过QQ、微信等建立“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服务群”,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人数多、分布区域广等优势,开展“随手拍”活动,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在论坛举办期间,及时发现、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救助管理工作对象与条件


《实施细则》规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上述规定情形的,不属于救助对象。
     对于以下4种情况,救助站可以不予救助:第一,求助人自身有能力解决食宿的。包括有亲友投靠但无正当理由却拒绝投靠、随身财物足以应付本人基本生活开支等;第二,求助人虚构流浪、乞讨事实,骗取救助的。包括求助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本人陈述自相矛盾等;第三,求助人享受申请救助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的;第四,拒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当及时安排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不予救助并告知其理由。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对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将不予救助。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救助站将终止救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