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潘智方,1987年出生,2008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警察学院,2009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涵东派出所警务队队长。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创新现代警务模式,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至关重要的课题。在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有一位80后民警潘智方就是这样一位探寻大数据信息密码奥秘的“达人”。
攻坚克难:屡破大案要案
熟悉潘智方的人,都说他爱琢磨爱钻研。自从警察学院毕后,他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看到公安机关在追逃上占用了大量警力财力,而且效果不理想,他便开始琢磨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为公安追逃实践工作服务。于是他购买了相关书籍,认真学习钻研,向有丰富信息化实战经验的民警学习请教,并在工作中多方搜集信息数据,分析筛选,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破解密码,锁定真相,取得辉煌战果,侦破了一起起大案要案。几年来,他通过认真梳理相关数据,开展网上信息查询,先后协助打掉“盗抢骗”犯罪团伙3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0余人、协助抓获网上在逃人员50余人。
2013年底,涵江区盗窃、抢劫等各类侵财型案件频发,潘智方同志发扬敢打敢拼、连续作战的精神,通过大数据信息研判,连续侦破了“1106绑架抢劫案”、“1126赤港服务区特大盗窃车内财物案”、“1210锦绣兰亭重大入室盗窃案”等一系列侵财案件。
2016年11月,潘智方认真梳理相关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抓获外省历年涉拐在逃人员蔡建某,圆满完成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追逃专项工作任务。
砺剑不止:打造新型网上作战模式
利用大数据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细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此,潘智方的节假日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度过,常常加班到深夜及凌晨。
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潘智方总结归纳多种网上作战经验,建立各种违法犯罪数据信息库,进一步拓展数据作用空间,打造了服务实战化的新型网上作战模式,让各种信息大数据成为公安机关克敌制胜的“利剑”。
2014年8月,他充分利用网络的搜索、查询、关联等功能,学习钻研破案技巧,破获涵江区首起利用“伪基站”作案的系列电信诈骗案。
2016年4月份,涵江发生多起电信诈骗案,潘智方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筛选,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居住地,并迅速展开收网行动,连续捣毁三个虚假信息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十余名。
心系群众:不忘为民排忧解难
潘智方是一名普通的“八零”后人民警察,他来自群众,心中装着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潘智方利用大数据破案的本事传开后,经常有些群众丢东西或者人员走失后都向他求助。在重大刑事案件面前,这些事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潘智方总是有求必应,一心为民排忧解难,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这些群众。
2018年7月20日晚,涵江大洋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在大洋兔洋村有一女子患有精神障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寻找到该女子,核实该女子为走失的外地“三无”精神障碍人员,一时间具体身份无法查清。民警即向潘智方求助,潘智方在没有轮班的情况下,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单位协助开展信息查询比对,通过信息搜索初步确定了该人身份,并查到该女子于2018年6月初从家中走失。大洋派出所通过潘智方所提供的信息,联系到该人家属,并通知其家属领回家照料,家属找到走失的亲人后,对公安机关深表谢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潘智方主动作为,扎实开展大数据应用各项工作,为各项公安中心工作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被授予莆田市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其所在单位也连续两次获得集体嘉奖荣誉。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梁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