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株、蔸、兜、头
【发布日期:2019-05-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当代各种汉语字典、词典都说兜和蔸二字用作量词,是方言用法。如,《现代汉语词典》:“蔸dōu,方言。1.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笔者注:“株”字也是这个释义,“蔸”字借用“株”字的释义):禾蔸。2.量词,相当于‘棵’或‘丛’:一蔸树。两蔸白菜。三蔸禾苗。”历代字书、韵书,直至《康熙字典》,都没有收录“蔸”这个字。这些字书、韵书里的“兜”字原义是头盔,即兜鍪(dōu móu)。“兜”字下面的儿是“人”字变体,上面中间的白,像人头形状。所以在上古时代,头(繁体字是頭)与兜同音。

那么,古代人们是怎么表达“一蔸树”“两蔸白菜”这样的概念呢?株,量词。用于计算草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孔明向阿斗报告私人财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南朝)宋书·文帝纪》:“鲁郡上民孔景等五户,居近孔子墓侧,蠲(juān,免除)其课役(徭役),供给洒埽,并种松柏六百株。”

《说文解字》株:“木根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朱是株的初文。“朱”字长横画下面像地下之根,横画上面指示树木的地上部分。因为“朱”字常用于表示赤色这个假借义,所以又加上木字旁分化出“株”字来表示本义。

《韩非子》里有个“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个“株”字,指的是树砍掉后余下露出地面的树桩,即株是树木的头部。引申出来,又泛指草木,如西汉·焦延寿《易林》:“泽枯无鱼,山童(赤裸)无株。”再引申,则作计数草木的量词。

株,《康熙字典》引《说文解字》等韵书字书,陟输切、追输切,音朱。朱,莆仙方言读jū和zōu。株,莆仙方言读jū和tǖ(如株连,诛杀)。但是莆仙人通常不说“一‘朱’树”“两‘朱’白菜”,说“一jū树”,是文读音。

“株”字到隋唐时读音已经变得和现在的zhū音差不多了。但是上古时代没有卷舌音,很多中古卷舌音字,在上古时代其声母为端母、透母、定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dt。从这里出发探索,就比较容易了。当代古音韵学家们给株、兜二字拟音,其上古时声母都是端母(似现在的d);株、兜在上古韵母都是侯韵(似现在的ou)。两者读音几乎相同,接近dōu。莆仙方言则读dōudāo

福建长乐人董奉是三国时东吴名医。东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居庐山,不交人。为人治病,不取钱。重病得愈者,使种杏五株;轻病愈,为栽一株。数年之中,杏有十数万株,郁郁然成林。”这三个“株”字在莆仙方言即应当读为dāo音。

但是人们在口语中说“一dāo树”“三dāo白菜”,却已经不知道这个dāo音背后的字是株了。到了现代人们就觉得必须为dāo这个音找到对应的字,于是他们就近找到了“兜”字。后来有人觉得“兜”字字形不对,于是便给“兜”字加上草字头,成了“蔸”字。这都是现代人干的好事。所以《康熙字典》里没有“蔸”字。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一:“又看每一蔸稻,发了多少棵。”

隋炀帝《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汉语大词典》江头:“江边,江岸。”又,“桥头:桥梁两端与岸接连的地方。也泛指桥边”。崔颢《渭城少年行》:“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莆田首位状元徐夤家藏书楼有自撰佳句(一说朱熹所题):“壶公山下千盅粟,延寿桥头万卷书。”又,“河头:河边;河旁”。《敦煌变文集》:“洗面河头因担水,梳头坡下拾柴回。”可见,“头”字在某些词语中的意思是“旁;边”。

《康熙字典》头,“音投”……“又与兜通。《山海经》欢头国。《注》欢兜,尧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欢兜国”。上古时候没有阴平、阳平之分,兜与头,上古读音相同。但是,无论是古代字书还是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兜”字都没有作“旁边”的义项,南方各方言里读音如“兜”的,是“头”字。“头”字上古读音同兜。莆田黄石镇的桥兜村,因位于宁海桥边而大名鼎鼎。还有一个瑶台村,旧名“窑兜”。“窑兜”村者,瓦窑边上的村庄也。

福建地名里还有“东门兜”“西门兜”“南门兜”。我们也经常说“门兜”,意思是门外、门前、门首或门口。《左传》:“立于门外,告而入。”陈寿《三国志》:“(华)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门首:门口;门前。唐·张鷟《野朝佥载》:“承天门正当唐兴村门首,今唐家居焉。”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酒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首,头也。所以也借“头”字读音,可读如兜。莆仙人从不说门首,而是把门首也读成“门兜”。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郑袖,入洛闻香鼎门口。”但是我们无法找到“门兜”的任何书面证据。

我们还经常说“边兜”,其实也应该写作“边头”。《汉语大词典》边头:“1.边疆;边地。唐·王昌龄《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2.旁边。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摺:‘慌走到岸边头,仓卒间怎措手。’”就连“边”字,在莆仙也经常读音同兜,如“身边(常被读如兜)有钱”。

宋朝至现代汉语的“跟前”,意思是“面前;附近”,跟是脚跟。跟前,完整地写是“脚跟前”。莆仙方言常作“脚头前”,又省作“脚头(音兜,连读成lāo)”和“脚前(音西,连读成lēi)”,两者意思都是在附近。如,“他就住在这脚lāo(或lēi)”。

所以,在莆仙方言里,“株”字读音如兜和蔸。兜和头,上古同音。首与头同义,都可以引申为在旁边的意思。于是,莆仙方言里许多读“兜”音的,其正字可能是“株”和“头(或首)”或其他含有旁边意思的字眼。

(附:棵、窠二字音同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北宋《太平广记》引用时改为:“长安兴唐寺,有牡丹一棵,唐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