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警方“扁平化”警务大快民心 ——莆田市公安机关加强扁平化指挥体系和巡防机制改革成效初显
【发布日期:2019-03-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25日,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莆田市公安机关扁平化指挥体系和巡逻防控机制改革”正式启动。省市领导高度关注此次莆田公安改革。市委书记林宝金,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飞亭,副市长、公安局长陈枫等和省公安厅领导还出席启动仪式。市委书记林宝金指出:“我市公安扁平化指挥体系及巡防机制改革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并下达巡逻组上岗指令。改革已历一个月,具体成效如何,记者专程前往市公安局进行采访。

“改革施行一个月以来,市公安局的扁平化指挥调度更精准,快速反应更高效,紧急救助更便捷,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政治部主任陈忠说。

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信息中心主任陈喜彪告诉记者:“改革以来,成效初显:全市首批12个试点派出所共处置警情4343起,其中刑事警情277起、治安警情685起;当场处罚35起,调解纠纷1087起,解决群众求助2176起,盘查车辆653辆、人员1633名,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2名,救助轻生人员9人,成效创历年最好。并推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环比分别下降31.44%13.41%。”

指挥调度更精准

市县(区)公安机关把此项改革当成“1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副市长、公安局长陈枫“四化五统一”(智能化指挥、精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统一调度指挥、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训练演练、统一警务保障、统一考核评估)的改革总要求,全力打造“情(情报)指(指挥)一体、情(情报)勤(勤务)对接、情(情报)行(行动)联动”的主动警务模式,减少指挥层级,实现警情前瞻性研判、精准化调度,实现点对点扁平化指挥,打破传统的“层级报警”“坐等处警”的勤务模式。

改革次日的126日。当日上午1040许,110接群众报警称,笏石镇西田村两户群众因土地归属权发生纠纷,双方纠集10多名亲戚朋友持械对峙,而且人员还在不断聚集,双方各有人员受伤倒地,现场气氛充满火药味,随时可能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群体性械斗。接警后,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立即启动扁平化指挥机制,指令在现场附近执勤的交警黄晨晖赶赴现场先行稳控。随后,笏石派出所接令后快速组织民警赶到现场调解。经民警全力工作,一场大规模群体性案事件被成功化解。

快速反应更高效

为推动改革全面迅速铺开,市公安局警力下沉,抽调局机关48名民警增援首批改革的12个派出所。在此基础上,各派出所成立了1520个不等的专业巡逻防控队伍,巡逻防控队根据“有警处警、无警巡逻”、“车巡、步巡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全天候24小时、街面路面动态巡逻防控和接处警模式。同时,县区公安机关成立以巡特警为主的巡防力量,为主负责“1-3-5”反应圈和市区中心武装巡逻和联勤值守;成立以交警为主的交管力量,为主负责网格内交通类警情的主动发现和就近区域警情的先期处置。全市公安机关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应急反应更快速、更高效。

231720分许,在城厢区灵川镇书峰村一男子因情感纠纷持刀挟持她人的恶性事件。在市公安局、县(区)、公安局(分局)和基层派出所的上下联动,联合发力,集结优势警力成功处置,确保人质安全和嫌疑人的归案。

紧急救助更便捷

改革后,全市公安机关屯警街面路面,民警佩带单警装备按照“步巡+车巡”模式动态执勤,武装巡逻。巡逻车里备有应急药箱、救生绳、灭火器、警戒带、高音喇叭、防毒面具、防刺手套、防刺背心等装备以便对群众进行紧急救助。群众见警率进一步提高,报警求助更加方便便捷,公安机关便民服务的时效和成效也进一步提升。涵东派出所巡逻队仅218日就成功救助一名走失小孩及迷路老人;霞林派出所巡逻队员在夜间10时许帮助一名走失14小时的90多岁老人找到家人,收获群众的一片好评。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詹望月)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