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从“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 ——市公安局全面开展“放管服”改革侧记
【发布日期:2018-08-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一:副市长、公安局长李伙金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公安放管服工作





图二:市公安局车管所巾帼服务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民生事,无小事。近年来,市公安局全面开展“放管服”改革,服务民生,推出“七个坚决”理念:能马上办的坚决不让群众等待,能网上办的坚决不让群众跑腿,能一次办的坚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能异地办的坚决不让群众两地跑,能一窗办的坚决不让群众来回排队,能一证办的坚决不让群众提供其他证明,能取消的证明坚决不让群众再提供。

2017年以来,全市公安审批环节全部控制在4个以内(一般办理程度的3个以内);优化全部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并组织梳理公安电子证照目录20项,电子批文12项;推动“多证合一”改革;公布落实“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办事清单358项,占比达98.28%。该局驻市审批服务中心窗口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审批服务事项29项,法定办事时限从365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时限79个工作日,压缩77.8%

●全省率先创新出具《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每年服务群众近万人次

长久以来,《有无犯罪记录证明》一直是学生高考入学、群众择业就业、青年入伍参军的必备证明。但受制于早年科技手段的发展,各地普遍把出具该证明的权限停留在市、县一级公安机关,为此出现广大群众耗时费力办“证”难、难办“证”的现象。

2017年春节期间,副市长、公安局长李伙金在下基层调研工作时发现,群众办事出现办理难、难办理、跑多次的现象后,心绪难平,回去后立即写了《致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服务窗口的一封信》,要求全市公安机关深化以民为本思想,全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便利群众,实现“当天事当天结,不让群众跑第二次”。

在“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速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相关部门协调,开出时间表,列出路线图;删繁就简,优化流程,开具清单;让“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让“群众上下跑”为“部门协同办”。

改革后,开具《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权限由原先的市公安局和仙游县公安局共2个点下放至全市公安的68个派出所(含边防派出所),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身边办理,并减少群众候办时间。办理时间由先前跑多趟的5个工作日减至跑一趟的20分钟左右。证明由公安派出所当日值班民警在值班室的办理工作台负责受理、查询并出具,值班民警遇其他紧急事项的,由带班所领导协调其他民警到值班室办理,一次性办结。户籍在本市的申请人或暂住本地超过三年的外地居民,凭有效身份证明,可异地跨辖区在我市任何一个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此举最大程度便利了当地群众和符合条件的暂住人员。市内可异地办理的创新性作法全省率先,全国前列,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赞誉。

至目前,仅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一项,市公安机关每年服务便利群众近万人次。

●就近办理出入境(国)业务:受理点覆盖全市所有重点涉外乡镇、海岛派出所

我市作为全国重点侨乡之一,除拥有常住人口330余万,海外还有侨胞达150余万人,分布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莆田公民出境(国)探亲、旅游、商务及劳务等人员井喷式涌现,直接考验市公安局的服务应对能力。为此,市公安局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出台一系列措施,成功经受住考验,向广大群众上交一份完美的答卷。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继全省首创区级公安机关设立出入境管理机构、全省首家办理出入境业务试点派出所等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做法后,再次推出系列举措服务便民。

2017年81日,市公安局黄石派出所、华亭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点同步启动,推动莆田市公安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点由3个增加到5个。同年1018日,北岸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正式揭牌,接待大厅同时启用,标志着全市实现区级公安出入境管理机构全覆盖。今年2月,湄洲派出所出入境受理点正式启用,标志莆田市海岛乡镇出入境受理点全覆盖。公安出入境受理服务窗口的密集布点,极大方便了辖区群众出国(境),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全市公安出入境受理接待窗口实行从每周一至周六对外接待受理群众出入境的工作制度。平时遇办证高峰,都增派警力,直到办理完当天最后一名群众的受理申请。同时,通过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我市公民出国(境)办理时限全部缩短至60%。办证时限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9个,再次签注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0个缩短至6个工作日;运用签注自助一体机进行自助办理港澳旅游再次签注,证件办结时间从6个工作日缩短为3分钟,等等。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服务大厅还设立“绿色通道”专窗提供紧急办证服务。

近年来,市公安出入境证件办理权限下放到县(区)级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后,市辖区内居民在各县、市(区)出入境办证大厅均可实现就近申办出入境证件,一站式服务。今年51日,市公安出入境窗口在试点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只跑一次”新政。今年,市公安局还斥资购入一批自动填表机和签注一体机,全部投放到全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和办证服务大厅。至目前,共为群众“只跑一次”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签注达8万余人次。

●便捷办理车辆管理业务:一证办、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

据统计,今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6万余辆,每年有数逾50万人次机动车驾驶人前往全市各车驾管窗口办理业务。年初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全面清理办理交管业务所需的各种证明凭证,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对确有需要的资料,通过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四个减免”便利窗口办事群众。

对补换领和审验驾驶证、补领行驶证、驾驶人和车辆所有人联系方式变更等18项车驾管业务,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明一证即办。对补换领驾驶证无法提供本人照片的,由车管所提供免费拍照服务,并逐步添置自助拍照设备;对补换领行驶证无法提供车辆照片的,由车管所通过车主微信传输或扫描车辆原始档案方式采集照片。原需审核或收回的驾驶证、行驶证,通过内部信息核查,不再要求群众提交。同时,推行业务办理一窗式,实现办理车驾管业务“只进一扇门”“只取一个号”。推行车驾管业务集成服务和缴费支付电子化,服务窗口推广网银、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做到受理、审核、缴费、发证“一次排队、一次办结”。推广服务导办标准化,交管服务场所全部公示业务办理标准化流程图表,做到形式直观、易看易懂,并提供清晰指引、免费导办。

“群众在车管所设置自助服务区也可以自助办理相关业务量。”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在车管所设置自助服务区,正在推广使用自助服务终端,提供补换领驾驶证、车辆选号、信息变更、交通违法处理等服务,实现身份认证、受理审核等全过程自助办理。积极推行在政务服务大厅、交警大中队、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检验机构等设立自助服务终端,方便群众就近办、自助办。

改革后,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www.122.gov.cn)和“交管12123”手机APP等提供网上服务,拓展网上服务项目,实行驾驶人考试预约、车辆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等交管业务网上办理,实现申请网上受理、信息后台审核、牌证邮寄送达。推广应用互联网学习教育平台,方便驾驶人审验教育和满分教育网上申请、网上认证、网上学习。推广“交管12123”平台应用推行交通事故网上处理,推动车损事故在线受理、在线定责、在线协商、在线定损、在线理赔。

●优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出台五项工作机制,开列警务服务清单

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发展迅猛,这与市公安局发挥职能,主动融入,保护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密不可分。2018年,市公安局更是出台五项机制优化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并开列警务服务清单,全力助推经济建设。

优化服务清单机制。市公安局详细梳理涉及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事项,出台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打击保护、治安防范、证照办理、安全管理等警务服务清单,照单落实,实现服务事项具体化。优化工作保障机制。市公安局成立服务办,挂靠市局办公室,市公安局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区)公安局(分局)及各派出所各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警企对接,为重点项目企业搭建沟通联络专门渠道,开辟解决重点项目企业服务需求的绿色通道。优化联络走访机制。实行市、县(区)、派出所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定期深入挂钩重点项目企业联络走访,通报服务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提升服务质量。上门服务机制。对新建重点项目企业,主动上门宣传公安机关服务政策,说明服务措施。跟踪问效机制。建立服务重点项目企业工作责任机制,纳入公安机关效能督查和绩效考评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市公安局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置警务室,强化项目驻地及周边的日常治安管控;帮助布建视频监控探头,为企业及周边日常安全监管及涉企违法犯罪案件侦破提供基础保障;加大重点项目企业周边路面治安巡逻力度,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深挖黑恶势力、地痞流氓针对重点项目企业实施的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维护重点项目企业合法权益和经营秩序;优先侦破涉企案件,优先追逃追赃挽损;对涉及重点项目企业的堵门堵路、阻扰施工、滋事打砸等群体性事件苗头,第一时间受理、核查,派出警力维护秩序,全力配合化解处置等十八项举措,进一步助推我市经济建设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市公安工作会议上,李伙金再次向全市公安机关全体人员发出号召:“莆田公安放管服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詹望月)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