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坤,一个出生于河南开封的汉子,入警后便扎根在与家相隔1500公里的福建莆田,而这一呆就是十三个年头,他把人生的最好年华献给了警营,把青春的满腔热血挥洒在基层。从沧溪边防派出所到东吴边防派出所,从社区民警到办案民警,他十三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基层,变动的只是岗位职责,不变的则是守护一方百姓安危的那颗坚定的心。
群众心中执法公正、服务热情的“老民警”
董坤从事基层工作十几年,先后办理刑事、行政案件三百余起,调解民间纠纷一千余件,接触过的当事人近万人,每个当事人一说起董坤,都会称赞他公正无私。曾经,有过一些朋友或者是当事人因为案件去找他,希望他能在案件处理中给予“帮忙”,都被他一一回绝。“我是一名人民警察,立足履行职责与使命,担当维护法律公平和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显失公正的事我绝不会做。这是对法律负责,对案件双方当事人负责,更是对我自己和家人负责”董坤如是说。后来,找他“帮忙”的人少了,董坤秉公办案、铁面无私的美名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董坤常讲,作为一名基层民警,驻守一方乡土就要服务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安定。东吴所辖区的案件不多,但“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不少,董坤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秉持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置原则,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充当“和事佬”,最终总能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今年3月初,东埔镇度下村一名居民吴某某报警称:其家兄弟五人因家庭纠纷发生互殴。原来兄弟五人合办的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上出现了困难,兄弟五人在企业发展方向上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由来已久,矛盾不断升级,最终五兄弟反目成仇。董坤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再次充当起了“金牌和事佬”的角色,多次主动上门疏导,分别做兄弟五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给他们分析了兄弟手足情深的来之不易。最终在董坤的不懈努力下,兄弟五人重归于好。
同事身边业务精通、工作严谨的“老司机”
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董坤总是在不断地学习、钻研,练就了一身精湛的业务技术。工作时,他总是怀着对事业、对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全身心投入,不允许留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小到当场处罚的签字盖章,大到刑事案件的调查侦办,都要求自己做到“严谨、细致”。因此,每次上级组织的执法质量考核和执法规范化考评,他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所主办的案件总是被当成典型案例供同事学习参考,在他兼任法制员期间,东吴边防派出所还荣获了2016年执法规范化示范单位。
今年4月份,东埔镇东吴村一名居民陈某某报警称:几名渔民停靠在东吴沙场内的5艘渔船,一夜之间不翼而飞,损失20余万元。董坤接到警情后,赶到现场进行勘察,发现嫌疑人作案时正值深夜,且海边没有监控,这给案件侦办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董坤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通过大量的走访摸排,获得了一条关键性线索:一名渔民清晨下海时发现一艘作业船,拖拽5艘渔船向福州方向行驶,董坤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推断这起盗窃系单人作案。随后,他还根据莆田到福州沿海港澳口、码头分布情况,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逃跑路线,并向沿海各地公安机关请求协查。最后经过20余个小时的搜寻,福清市公安机关在东瀚镇莲峰村附近的港澳口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领导眼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董坤长期扎根一线,常年以所为家,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付出。“董坤同志在工作上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因年龄大、资历老,去摆架子、充当老油条,他在辖区时间长,群众基础好,办案经验丰富,这么多年,所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一直在所里默默奉献。”所长张涛介绍说。
在工作与家庭的天平中,董坤倾斜前者多一些,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妻子一人承担。为此,他的妻子虽有怨言,却依然默默的支持鼓励着他。去年8月份,董坤的儿子高烧不退,需要住院观察。可此时正值“金砖”会晤安保的维稳关键阶段,他匆匆赶到医院,在病房里陪护了半天时间,等孩子病情稳定后就毅然返回岗位,夜以继日地工作,强化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全面稳控重点人员、工作对象,确保了辖区无安全事故和聚众闹事、越级上访事件。(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