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 点滴辨惑(七十)
【发布日期:2017-12-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七十八、借形取名的词

前文曾提起莆仙方言中形相似之物其名称亦同或相似。举“桸”为例,有鲎桸、手桸、粗桸、戽桸和捕鱼的桸,均为口阔、腹浅、易进出所舀之液体。细搜还有许多,略举如下:

一、堞。die《广韵》徒协切,城墙上部如齿状的矮墙,又称女墙。古时候以土筑成,上加砖墙,为射孔以防外敌袭击,曰俾倪,亦曰堞。(如图)现在堞极罕见,但莆仙方言中以“堞”为词的还在,如木兰陂拦溪水引入南北两旁沟渠,供兴化平原南北洋田地灌溉之需,而在陂坝上布一排齿状的石墩,平时多馀溪水可从每两个石齿的间隙通过,流入海。那一排石齿亦可做跨溪南北通道,供行人行走。(如图)这些石齿因其形似城堞,而被称为“陂堞”。农村各地也有许多类似的拦水坝,坝上也布石堞,称坝堞。也有在溪涧中布堞代替桥,称石堞。

莆仙方中称木屐为“鞋堞”“木堞”或“棕堞”。现在被塑料拖鞋取代,很少见了,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称“堞”。因为木屐是堞的倒形(如图)。笔者在湖南洞庭湖滨农村穿过这种木屐,体积较大,其堞齿很高,人们穿时不必脱鞋,脚和鞋一起穿在木屐上,可以在泥淖中行走,而不沾鞋。木屐的上面一般用棕线编成一个套,如现在的半鞋式的拖鞋,用以套住鞋和脚,所以亦称“棕堞”。

二、 瓦瓮巷。旧时城门外,为了防备和掩护城门,围着城门建一小城,因其形似大瓮,称瓮城。瓮,陶制盛器,莆仙方言称“瓦瓮”;一般用做盛粮食和饮用水。瓮城中那条短短的巷,莆仙方言称“瓦瓮巷”,因其音与“鸭蛋篮”仿佛,人们就讹称为“鸭蛋篮”,并有“二十四精睏鸭蛋篮”俗语流传。莆田有人把瓦瓮巷写成城墙巷。瓮城是全国通用词,笔者到山西平遥古城旅游时,特地去领略“瓮城”的风韵。

三、三角粽。本为食品名称,如端午节吃的粽子,其形状一般是三角形的,莆仙方言称“三角粽”。街道三叉巷口,莆仙方言也称“三角粽”。是因莆仙方言白话“粽”与“巷”音相近,而被借用。词义再扩展连三叉路口也称“三角粽”,三叉路口一般都设站,称三叉站,“站”与“粽”的白话音相近,三叉站就转变“三角粽”。

四、白(百)环鞭。是一种毒蛇,也称藤蛇,蛇皮从头到尾为黑白相间的环形花纹,很像一根白(百)环的鞭子。莆仙方言就称这种蛇为“白(百)环鞭”。有人写做“谷狂鞭”“八狂鞭”,是各地不同音变,依音所记。

五、柴鹘鸠,石骹桶,这是旧时莆仙戏中两个人物的名

字:曹国瑞和石方兰的谐音。(笔者凭记忆,有出入待查)后来成为莆仙民间的典型人物性格的象征。说一个人是“柴鹘鸠”,是说这个人精力疲惫,毫无生气,像一只木雕的鸟。说一个人是“石骹桶”,是说这个人啬利,有钱不肯花,像石头打成的桶子,滴水不漏。

六、 天地灯配烛古。旧时莆仙民间,聚居的大房子,大门前都悬挂一只不大不小的灯笼,称“天地灯”,并挂一只小香炉。每逢过年过节的傍晚都要点灯上香,谢天谢地。“天地灯”内点燃的蜡烛也不大。只能照明十几分钟。莆仙方言说某一对夫妇是“天地灯配烛古”,是说他们俩虽然都不怎么样,但很般配,“七的不笑八”。

七、梯墀。古汉语梯与阶可以同义,音也相近,常阶梯并称。“墀”《说文》:涂地也。段玉裁注:凡涂地为墀(即地面涂饰颜色);《礼》:天子赤墀(即丹墀)。莆仙民间宫庙大门前迎台都较高,中央设一阶墀与低处场地相通。这个阶墀呈斜面状,像供儿童玩的“滑滑梯”。“梯墀”合音为tü。借做形容词,如:这里tü  tü走路要小心。这个人肩头tü tü,不肯吃大担。

八、牛蜱。牛身上的寄生虫,以吸血为生,经常肚子胀得圆圆的,没有见它排洩粪便。莆仙方言说一个人是“牛蜱”,是说他极端自私自利,只想捞别人的东西,自己一毛不拔。

九、草索滚轮沙。原指油炸的的麻花沾白糖,莆仙方言称油索,像草绳沾上沙粒(白糖)。后被借用来形容能吃苦,如:我什么苦也不怕,草索滚轮沙也能吃。

十、kiank?蘅。kiank?蘅,是和尚上堂念经时,敲打小悬钟和小鱼鼓发出的声音,这里将声音借代为钟和鼓,再用来形容家里只有老两口,很寂寞。

十一、甲。这个“甲”不是天干甲乙的“甲”,是借形与取其音,莆仙方言称“蝌蚪”为游蛙(音圭)甲囝。因为蝌蚪的形状很像“甲”字。公鸡叫“鸡甲”,做种的公猪叫“猪甲”(又叫猪哥)。这个“甲”是借男人的阳具外形像“甲”字,而把这个“甲”移喻公鸡和公猪。公鸡求爱称为“打甲”(又称打乐)。禽兽求爱又称“翘” qiao。人逞强好斗也称“翘翘”,或“翘举”。这也是“甲”借形的引伸义。

十二、梭担。莆仙有一种用来挑担成捆的柴和禾的工具,叫“梭担”。因其形像长长的“梭子”,两头尖尖,可以插进穿过成捆的柴或禾,然后挑起来。莆仙方言“梭”与“穿”白话音相近,“梭担”也有称“穿担”。(王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