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杨将创业记:一年更比一年好
【发布日期:2017-12-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通讯员 林芳

 

 

 

 

 2016年,杨将加入了荔城区食品行业协会。
     荔城区食品行业协会是在荔城食药监分局的倡议下,由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发起,自愿组建的食品行业协会,标志着该区食品行业进入了更加规范的发展轨道。
   “该行业协会大力挖掘地方特色,培育像西天尾燕皮扁食这样的地方品牌。人气凝聚靠口碑,口碑形成靠品牌,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荔城区食安办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荔城分局局长陈鸿霖向记者介绍着。
    陈鸿霖还多次前往西天尾龙山村,指导杨将大力发展扁食产业。
    杨将最终拿定决心,在老家建立起“杨将坊扁食”生产基地:购置生产设备,建立食品加工实验室,并花5万元购买检测仪器。
    这年的1月3日,这是一个令杨将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获得了莆田市第一张扁食行业食品许可证!
    在“杨将坊扁食”的带动下,经荔城区食药监分局的推动提议,市政府拟于近期将“西天尾扁食”列入小作坊名录,带动该行业发展壮大。目前已有5家扁食小作坊正在申请办证,规范经营,从而带动扁食行业成为我市继米粉之后第二大食品加工支柱产业。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杨将有着一段艰苦的童年生活。1977年,他出生在西天尾龙山老区村。春季中,他帮忙父母抢收小麦。早上露水很重,麦秆非常柔韧,割起来却很费劲。夏季中,他成了收割水稻的半个劳力。太阳宛如悬在头顶的火球,火辣辣地炙烤着,阵风掠过,热浪滚滚。在稻田中干活的小杨将,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他感到一阵窒息的闷热……

这天母亲在担水时,邻居送给她一双白色的鞋底。鞋底是塑料的,坚硬无比,摸上去非常光滑。

这双好不容易得到的鞋底,让母亲喜出望外,到了晚上广播机播音结束时,她的家务活也忙完了,便在灯下有模有样地纳着布鞋。因为鞋底坚硬,她先用锥针一点一点地戳透。

夜色深了,模模糊糊中,杨将听到一阵阵的敲打声,为了防止鞋底的磨损,母亲在鞋底的脚跟部位钉上一块铁片,钉子落在鞋底的边缘。这一夜她彻夜未眠,为他做了双新布鞋。

翌日一大早杨将就爬起来,桌子上摆放着一双布鞋。激动万分的他将布鞋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的。  

吃过一碗稀饭后,杨将穿着那双新布鞋出发了,急匆匆地往学校里赶。这一路上他走得非常快,脚下的布鞋因为脚后跟有一块铁片,铁片踏上石板路时,发出一阵阵节奏飞快的“当—当—当”声音。

“你的脚下会发出声音!”同学一路追赶杨将,一路笑他脚下发出的声响。

少年的杨将还帮母亲推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推着石磨飞旋起来,石磨嘎吱嘎吱地响着。豆浆像白晃晃的琥珀晶莹剔透,是那样的吸引人呀!瞬间,眼前的豆浆变幻成河汊的白浪,变幻成九华山的白云!

西天尾地方文化多彩多姿:那活化石般的莆仙戏曲,那形神兼备的国画艺术,还有层峦叠嶂、翠峰如簇的九华山、南少林,这么多深厚的文化底蕴,勾起了杨将阅读的欲望。热气腾腾的红团出笼了,一团团白色的水蒸气缭绕上升,像冬日清晨袅袅腾腾的烟雾。杨将似乎忘记了红团,他在灯下静静地品读着一本本厚厚的文史资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整个人也仿佛走进了一座宝库,那一串串鲜活的语言,一段段精彩的论述,像五光十色的宝石一样吸引着他。

少年的勤学加上对文学的极大兴趣,对杨将的学业起了如虎添翼的作用,他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并选择中文作为主攻专业。

辞去公职 传承美食

大学毕业后,杨将进入梧塘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莫过于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子,他事半功倍地批改作文,并从中找到了亲切性、鼓励性、童趣性。

有一天,杨将在一篇题为《七色家乡好放歌》的学生习作中读到:“瞧那些可爱的扁食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真的好馋!家乡的扁食,你馈赠了色彩,馈赠了馨香,这种香味是春风的馈赠,它叩醒了一个冬天的童话,叩醒了一个沉睡的梦幻……”

学生放歌家乡的西天尾扁食,其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深深地打动了杨将!

是呀,西天尾燕皮扁食以制作工序精细并富有独特风味而名闻遐迩,成为八闽大地兴化名邦的一道品牌小吃。这道小吃不仅积淀着厚重的历史韵味,更是陪伴着杨将一家几代人沐风栉雨。

杨将的爷爷杨毜九解放前参加闽中游击队,解放后爷爷从事卖扁食的行当。他挑着沉重的担子上路,走街串巷做着小本生意。

1980年代左右,杨将的父亲杨金焕也从事这个古老的行当。他开始注重西天尾燕皮扁食的品牌,渐渐在十里八乡有了名气……

一碗燕皮扁食,满屋子香气。

“作为文献名邦的莆田除了延续了传统文化,比如作为‘南宋活化石’的莆仙戏剧外,还藏有众多有着历史积淀的老字号。在爷爷、父亲他们老一辈的记忆中,‘西天尾扁食’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留给他们更多的是味道与回忆,而我要倾尽一生,一心只想将这个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我之所以放弃工作投身这个行业,并不是因为学生的一篇习作就草率作出决定的,我早就有这个念头和想法了。”杨将说,他从小闻着扁食的香味长大,一生再也离不开了!当初他辞去公职时,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这完全可以理解,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工作就是“铁饭碗”,一份体面的工作来之不易!他的朋友也劝说,不要将自己的后路一下子封死,干吗非得直接辞职。

杨将理解并感谢亲人朋友的劝告,但他主意已定,一心要走秉承传统美食的路子。“在这个膨化食品、休闲零食满天飞的年代,人们追求着新鲜刺激的吃法,却渐渐淡忘了宝贵的传统。老字号是祖宗留下的传家宝!”

人的理想是一个实体,一个血与汗凝结的实体,一个拼与剑的实体。目标是事业的灵魂,杨将的目标就是在传承西天尾燕皮扁食中,闯出一片新的蓝天,树立一块金字招牌。

人生的道路,需要转身了!2001年,杨将开始做西天尾燕皮扁食生意买卖。在老家他一天只能卖十几斤的燕皮扁食。凌晨两点他骑着摩托车,跑到七、八公里外的屠宰场,运扁食的原料“里脊肉”。路上下起了雨,他索性将雨衣脱下来盖住“里脊肉”。西天尾扁食的正宗在于从皮到馅全是纯手工,尤其是皮的做法极其麻烦:必须将猪排骨上的肉耐心地剔下,然后用木槌使劲捶打,通常2斤肉至少得捶打1个小时,等锤成浆糊状后,加入木薯粉,再用木棒继续捶打,直到它变成薄如纸张的扁食皮;肉馅——由猪前腿肉加入虾皮手工剁成……行驶在凌晨四点的路面上,杨将最担心猪肉被大雨淋湿,这些宝贝疙瘩可是他一天的生意呀!猪肉不好了,一天的买卖就得泡汤,刚刚创业的他伤不起!

雨水淋湿了身体,却淋湿不了杨将内心的激情,他的心灵深处揣着一团燃烧的烈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知不觉中十年过去了,十年间起早摸黑,兢兢业业,风雨来雨里去,换来的却是没有太大起色的生意。

“孩子呀,你今天这个模样令我头疼!哎呀,我说你当初干吗意气用事,咋将体面风光的工作辞去呢……”杨金焕在替儿子揪心。做父母的都是这样,总是为子女着想。

听了父亲的话,看看大家的眼神,杨将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五味中可能也有后悔的那一味吧。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仅看他在高峰时如何进取,更要看他在低谷时如何腾飞。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这也许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核心密码。

古人说得好:大胆者行天下,小心者咫尺间。重整旗鼓的杨将又出发了,他来到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涵江租了一个店面,生产加工都在这里。虽说生意场所并非理想,但一天能卖掉燕皮扁食上百斤。

涵江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杨将的爱人詹群英也辞去公职,夫妻俩共同打拼,男的出门搞批发,女的在店内做零售,生意开始做大了,一天能卖掉燕皮扁食150公斤!

生意是做大了,但小作坊不适应也不具备现代化生产的条件。另外,小作坊生产也给杨将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因为标签标识方面的原因,他被罚款两次,金额总数高达四万元。

创业,这是一条饱含辛酸、凝聚心血的拼搏之路,背后是多少风雨兼程、不辞劳苦的光辉岁月。

华丽转身 路子宽广

2015年,杨将做了一件事,从而促使他开始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围,并站稳了人生打拼的第一块基石。他的传统美食事业风生水起!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红橘绿时。面对新一轮的创业热潮,杨将难抑内心的喜悦。他独自登上九华山,在大的决策面前,他需要一番冷静的思索。

这一年中,杨将加入了荔城区食品行业协会。

荔城区食品行业协会是在荔城食药监分局的倡议下,由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发起,自愿组建的食品行业协会,标志着该区食品行业进入了更加规范的发展轨道。

“该行业协会大力挖掘地方特色,培育像西天尾燕皮扁食这样的地方品牌。人气凝聚靠口碑,口碑形成靠品牌,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荔城区食安办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荔城分局局长陈鸿霖向记者介绍着。

陈鸿霖还多次前往西天尾龙山村,指导杨将大力发展扁食产业。

杨将最终拿定决心,在老家建立起“杨将坊扁食”生产基地:购置生产设备,建立食品加工实验室,并花5万元购买检测仪器。

杨氏食品有限公司这一整套的机器产能,是每天生产燕皮扁食1500公斤。很显然,杨将在为明天的市场做了充分准备。

采购设备,花了大钱,杨将的做法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办什么证?能卖扁食几斤,我们就做几斤,非得那样折腾人!”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咱们一定要让生产和食品纳入政府的监管行列!”杨将极力说服母亲。

2016年初“杨将坊扁食”招收生产工人,工人上岗前要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登记、上岗培训。

这年的13日,这是一个令杨将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获得了莆田市第一张扁食行业食品许可证!

更令杨将高兴的是,姐姐杨静决定全力扶持弟弟的事业,毅然决然地告别站了二十年的“三尺讲台”,从埭头中学辞职回乡,加入“杨将坊扁食”团队!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现在“杨将坊扁食”每天可以销售西天尾燕皮扁食200公斤,在面向农村广阔市场的同时,也渐渐在莆田的众多商超中占领一席之地,走向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杨将坊扁食’!”在杨将的发展路线图中,接下去要做的是物流配送,攻克保鲜问题,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进行深加工,使传统的西天尾扁食成为一种人见人爱的速食食品。

在“杨将坊扁食”生产基地,杨将给自己写了副对联:“群英荟萃,将门有路!”是的,路,总是在有心人的脚下不断延伸着。杨将一家三人放弃公职,齐心协力传承莆田传统美食,他们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他们的生活将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杨将坊扁食”的带动下,经荔城区食药监分局的推动提议,市政府拟于近期将“西天尾扁食”列入小作坊名录,带动该行业发展壮大。目前已有5家扁食小作坊正在申请办证,规范经营,从而带动扁食行业成为我市继米粉之后第二大食品加工支柱产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