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精耕细作育桃李 硕果盈枝谱新篇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建设“教育强市”总体目标,坚持保基本与补短板、强供给与优结构、抓重点与促统筹、创机制与增活力相结合,选准突破口,狠抓着力点,培育新亮点,教育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谋全局优布局,推动教育更均衡

在位于新度镇下横村,莆田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正忙着“监工”的校长林炳森,他高兴的告诉记者:“建新校区是学校5年来最可喜的变化。明年秋季,我们新学校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建成后,学校占地面积将由原来的30亩变成145亩,可容纳生源两三千人,宽敞明亮的餐厅、宿舍楼、综合教学楼,功能教室、实训基地和信息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不仅给学校师生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校园环境,还为学校继续对接莆田经济产业重点打造机电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三个品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各项教育项目顺利推进的一个普通的例子。2016年全市民生工程超额完成任务,新增学位1.15万个。2017年全市中小学建设项目、“全面改薄”项目超序时推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园舍超过50幢,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积极协同落实旧城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盘活机关、企事业闲置资产,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新创建10所“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对接全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示范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也提高了。

2016年仙游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比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等第一轮16所城区学校于20159月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1万个,太平小学等新一批城区扩容工程相续落地。过去五年,全市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攻坚战”、“全面改薄”工程,重建改造中小学校舍超过400幢,中小学校校舍普遍达到抗震要求,全市中小学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设备值全面达标,标准化学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全面开展“消灭学校旱厕行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一生一桌行动”和“一生一床行动”,实施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工程,有效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基本需要。“十三五”期间全市初中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明确原则上按照乡镇常住人口5万人以下设置1所,5-10万人设置2所,10万人以上设置3所。

启动城区高中校搬迁“腾笼换鸟”工程,原校址用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办学,确定了莆田一中、莆田八中新校区校址,并完成莆田一中、八中概念性设计。莆田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预计在2018年秋季实现搬迁。加快高中达标校规划建设,我市新增省三级达标高中12所,新晋级省二级达标高中4所,新晋级省一级达标高中1所,达标高中比例从201356.5%提高86.4%,莆田第一中学、莆田第四中学、莆田第五中学入选首批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

出台《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依托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组建2个职教集团,推动建立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模式的开展。建立以湄洲湾职业学院为龙头的职教集团,重新整合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全市职业院校从2013年的21所整合到15所,每所学校集中力量重点发展3-5个品牌专业。并加快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莆田学院6个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湄职院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评估。  

●推改革重奖惩,促进教育更活力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破解城区及城镇学校择校热难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市走出“一体化改革,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将全市78所中小学按类别组建成15个教育集团,以“强”带“弱”,努力建设“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共同进步、城乡共同携手”的教育生态圈。

莆田第一中学近几年来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仅20102017年期间考取清华、北大、港大的人数就有105人,创历史高峰,文理科本一总上线率突破95%,呈优质均衡发展强劲态势。学科竞赛成绩更是如虎添翼,仅2016年学科奥赛就获得20个省一等奖,数、理、化、生四个学科省一等奖人数居全省第一。2014年成立莆田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包括莆田擢英中学、莆田市外国语学校、擢英中学北京办学点、秀屿区毓英中学、莆田九中、仙游枫江中学、莆田海峡职校初中部在内的9所成员校。通过向成员校输出优质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良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扶持成员校发展。莆田一中校长蔡辉森表示:“作为我市教育的一面窗口,莆田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的发展也得益于我市‘教育强市’的决定,大力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 

几年来,我市教育深化校际交流。“百校帮百校”、“教育集团”和“教育联盟”等城乡学校帮扶模式覆盖30%以上小学初中,集团化办学成效凸显,“名校托管弱校”模式开始破冰。成立教育集团后,同时统一了全市教学进度、教研时间,分层次多维度校际交流、校际公开周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形成教研合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市严格实行划片入学,扩大公办小学毕业生对应直升公办初中试点,符合条件的片区内学生、随迁子女等全部在系统内完成报名,现场审核资料,规范管理,为2018学年推进积分制入学打好基础。规范中心城区民办学校招生行为,做到统一行动。

在对接高考全国卷、中考全省卷改革。提前谋划新高考改革对接工作,2016年建立高三学科指导组,选派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到上海名校、北京高校进修学习,2017年选派27名到北师大开展一年访学。推进莆抚两地教育友好城市建设,促成我市五所一级达标学校与江西抚州五所学校结对成为友好学校。2017年建立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学科指导组,举行初高中毕业班教师全员培训,共有25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提升。依托高校资源,在福建师大、闽南师院,组织全市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老师实验技能培训,拟分三年完成我市2300多人理化生教师的培训。2016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率略有上升,高考理科成绩全省前100名,我市占11名,有13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17年,高考理科成绩全省前100名,我市占10名,文科全省前50名,我市占5名,有18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我市制定“十三五”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提前一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在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光纤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班班通”100%覆盖全市中小学所有班级,义务教育阶段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普及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进教室全部达标。重点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工程,计划2017年起每年按照25%进度完成数字校园达标建设,市直中小学明年全部达标。“一校带多校”在线课堂建设全面铺开,为全市95所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开设2-3门技能学科课程,有效解决边远地区学科师资不足和开齐开足课程问题。莆田教育视频网、教学视频直录播系统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成熟,初步实现教学资源“众筹、众建、众享”,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走向深度融合。

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市级及以上的名优教师从2013年的2411人增加到2796人。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采取本地培训计划培训2.8万人次,加强新任教师见习期培训,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第一批确认127所,加强教师全员系统性培训。出台名优教师的考核管理规定,兑现通过考核的名优教师,分三类,分别给予每月900元、700元、500元的奖励,落实名优教师的责权利,促进名师队伍成长。

●育文化展个性,构建教育更多样

一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体推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体化建设,正在制定中小学研学旅行规划,丰富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加强学生法制、心理健康、诚信、生态文明等专题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体音美教育工作全面开花。在全省率先启动学校美育改革,市级每年安排300万元、县区每年200万元用于教师和学生美育素养提升计划,举办全市学校美育课堂师资培训,建设莆田市学校美育网,组建教师艺术团,统筹创建校际学生艺术团,启动创建六个“40所”美育特色校,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着重抓好莆仙戏曲进校园、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和书写大赛等活动,推进高雅艺术、国学经典进校园,培养学生高尚的美育情操。莆仙戏曲进校园节目“梅娘教子”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获得地方戏业余组金梅花奖,实现了我市“小梅花”金奖零的突破。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诵读活动,选送15件作品参加省赛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4个,占全省特等奖的三分之一。开展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和校园足球基本功大赛,76所获批全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为省示范学校,秀屿区为试点区,逐步形成足球人才培养机制。

深入开展“美丽校园”、“书香校园”等校园典型示范创建活动,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升我市校园文化品牌地位。围绕妈祖文化、莆仙戏、人文文化、建筑脊饰文化、民俗文化等主题,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邀请莆仙戏曲艺术家编写《莆仙戏剧本、曲谱选编》和《莆仙戏曲进校园乡土教材》校本教材。莆田一中挖掘妈祖文化中的立德、行善、大爱道德因素,整理编著《妈祖之光》、《莆仙戏文化读本》一书,提供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17个。 (时报记者 吴芹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