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老养殖户的“鲍鱼梦”
【发布日期:2013-05-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中国梦就是大家的梦,大伙各自努力去干活呗。”近日在秀屿区石城村码头,渔民林玉雨说。石城村是国内鲍鱼主产地之一,近段时间,当地三千万粒鲍鱼已陆续北上山东度夏,托起渔民们的致富梦。
“都说鲍鱼贵,那是有贵的资本。”一早,林玉雨穿好雨衣雨靴,往海边养鲍鱼的竹排走去。他介绍说,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既耐不了高温又抵挡不了低寒,多在10℃-29℃的水域内生长,莆田海域夏天水温较高,鲍鱼需要暂时“搬家”,北上山东半岛避暑度夏。仅石城就存养3500多万粒鲍鱼,每年都会运送3000万只左右北上。成熟的鲍鱼,到了山东再养上一两个月,大部分直接在附近省市的市场销售。南方的石城鲍鱼,到了北方身价大涨,相比当地同期的鲍鱼,零售价往往高出一两成。
今年46岁的林玉雨,已经是养鲍鱼的“老手”了。1997年10月份,首批5万粒皱纹盘鲍从大连通过空运、陆运、水运来到南日镇海域开始安家落户。2004年开始,山东威海荣成市和莆田等地合作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避免了北方冬季海水温度过低对鲍鱼养殖造成的影响。林玉雨说,每到鲍鱼北上度夏鲍鱼和南下过“暖冬”时,当地边防官兵都会来到他的渔排,送来了警民联系卡和科学养殖知识。官兵们还帮助林玉雨加固渔排,清理鲍鱼养殖网箱。
如今,莆田市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浅海浮筏网箱养鲍生产基地之一,鲍鱼养殖规模达2万多个网箱,鲍鱼产量达上千万吨。每年,该村都要租借二十多只大型活水船,外运鲍鱼到山东度夏。由于鲍鱼笼上船入舱要近十个人协同工作,这几天,经过十多名莆田边防支队官兵加班加点帮忙抢运,自己养殖的25000框鲍鱼顺利运走北上,让林玉雨稍稍松了一口气。为服务两地鲍鱼转场,莆田边防支队创新推出“渔排中心户”海上管理模式,以相邻的20个渔排为一个小团体,从中选出一户责任心强,懂法守法,熟悉环境的渔民为户长,加强海上管防能力,严厉打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为两地鲍鱼转场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林玉雨这片竹排下还有上千串的鲍鱼网箱,都是没有转场、较小的鲍鱼。林玉雨拉开竹排上小屋子的门,把里面的海带用筐装起来,再把挂在竹竿上的一串串鲍鱼网箱从海里拉了出来。随后,林玉雨打开上面的小门,就往里塞海带。他说,有时候还会喂龙须草。“现在的政府非常关心我们,各种疾病、生活的各种困难,都会给予帮助。中国梦,人人梦,自己也梦,梦自己是生活过得好。”林玉雨一边塞海带一边说道。
全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林玉雨的时间都要耗在鲍鱼上。近两千串的鲍鱼网箱,要用三天时间才能喂完,而喂养的海带、龙须草也就够鲍鱼吃三天。冬天5点多出海,夏天4点多出海,中午就在小屋里凑合一顿,已经成了林玉雨的生活习惯。而在他眼中,鲍鱼就像他的孩子,看着它们一天天健康成长。
“我们的鲍鱼出名着呢,鲍鱼都是放在没有污染的海水里养的,品种也很独特。”他说,每年腊月二十到正月二十之间,来村里买鲍鱼的人很多。过年时,鲍鱼的价格会贵些,大鲍鱼一斤差不多3到5个,市面上要卖300元左右,中等和小鲍鱼会便宜些,但也要150元左右。当地正宗的鲍鱼吃起来口感有些甜,即便贵,每到春节前后,前来采购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一颗鲍鱼,一个梦想。借着这得天独厚的商机,周边许多村都养殖鲍鱼,不少人因此实现“富裕梦”。近几年,各村各户林立的小楼房就是渔民收入翻番的证明。莆田鲍鱼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负责出入境边防检查的莆田边防检查站警官李捷峰介绍说,当地鲍鱼除出口东南亚国家,还出口美国、日本。
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梦想,“打包”在一起就是中国梦。在渔排上,林玉雨一脸轻松的笑着远眺。他的每个笑容,是付出辛勤劳动的笑容,是对“中国梦”有信心的笑容。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吴志 林建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