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莆田检验检疫局了解到,据统计,今年1-2月,莆田辖区出口鞋类11083批,货值3.15亿美元,批次首次出现回落,货值增长放缓。业内人士分析,内外环境挤压让鞋类出口失去支撑,导致今年以来鞋类出口增长步伐大幅放缓。
从内因具体分析:其一,鞋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莆田鞋企多数为贴牌加工, 200多家上规模的鞋企当中,只有“沃特”、“双驰”两个知名品牌。企业自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整体科研、开发、设计、信息、人才及相关软硬件匮乏,企业的开发创新还停留在样式翻新等初始阶段。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其次,“招工难”问题导致企业产能不足。据了解,莆田鞋企现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 “工人争夺战”不断上演,许多企业因缺工不敢接单,有的被迫停开部分流水线,如双德鞋业原定的两条生产线,因工人短缺,仅剩一条生产线正常运行。再者,综合成本大幅上涨抑制企业接单的积极性。原辅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使得企业年生产成本提升率在20%左右。以立丰鞋业为例,去年普通工的保底工资为1600元/月,今年为1850元/月,而且布面材料每米就上涨0.3元,皮料每尺也上涨0.2元,在多重压力下,不少企业丧失了接单的积极性。
从外因具体分析:其一,受欧债危机影响严重。虽然近期美国经济指标表现乐观,欧债危机迈出好方向,但欧债危机表现出的脆弱性让莆田出口鞋企2012年订单萎缩,加上中国制造业本身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已经使莆田辖区鞋企大量中低端订单转移,一些质次价低的小鞋企被无情淘汰出局。其二,鞋企对欧美市场依赖性过大,抗风险能力差。莆田鞋类产品外向度比较高,主销欧美市场。据莆田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前2个月,莆田辖区出口欧美鞋类产品 8392批、货值2.64亿美元,分别占鞋类整体出口比重的75.7 %和83.8%。再者,贸易保护措施严重挤压利润。欧盟DMF禁令再次延期增加了企业的测试费用,成本逐步提升使鞋企有限的利润日益压缩,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对鞋类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曾几何时,莆田鞋企是风光无限,就算是不景气的2011年,莆田出口鞋类出口总值也高达22.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73%,创历史新高。2011年,仅出口上千万美元鞋企就增加10家,达到72家。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莆田鞋类出口已经提前进入“冬天”,2012年鞋类出口市场难言乐观。为此,有关专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努力转型升级;二是政府要降低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所面临的政策上、环境上的制约和障碍,使企业敢于创新和技术升级;三是企业要积极开拓新市场践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中东地区、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降低出口风险;四是企业要及时收集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强化自检自控质量安全体系,寻找禁限物质的安全替代品,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与环保品质。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陈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