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唤回美丽家园记忆
【发布日期:2012-09-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2011年7月,首都北京。国家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举办《盛世天工——中国木雕精品展》。来自“中国木雕名城”福建莆田的沉香木雕作品《家园》,从全国各地选送的上千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此前,该项作品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奖”金奖。
这项获得双料金奖殊荣的杰作,作者就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莆田市城厢区政协常委郑春辉。

莆田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木雕名城”,木雕作品在全国性的大展、大赛中折桂夺冠,早已是司空见惯,就是郑春辉本人,近十年来就获得各类全国性金奖32项。而能够成为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品,却是绝无仅有、殊为难得。福建木雕,与苏州木雕、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并称中国木雕四大流派,这次能够同时入选馆藏的,也仅有福州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的龙眼木雕《创业艰难百战多》。
东南电视台闻风而动,要为《家园》的创作及获奖录制专题节目。因郑春辉参展前没有留存《家园》的影像资料,摄制组人员飞抵北京,找到国家博物馆要求拍摄《家园》影像资料,被馆方婉拒:“本馆前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品已属国家级文物,拍照录像须经多道审批程序,你们恐怕等不起。”
作为莆田市政府评定的“莆田市工艺美术十大领军人物”,郑春辉早已凭其木雕创作的累累硕果蜚声海西,饮誉八方。旷世杰作《家园》,更让他红遍同业。人们在惊羡之余,更想探寻的是:一个山村放牛娃,是如何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的?
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是大自然启蒙了他的艺术天赋。1968年,郑春辉出生在木兰溪畔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家园周遭几里之内,举目皆为莆田胜景:钟潭飞瀑、木兰春涨、南山松柏、石室藏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予他造型启迪;一溪碧水,两岸丹荔,千峰枇杷,万顷香稻,大自然的斑斓缤纷,又给予他色彩点化。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绘画论》中所言:“绘画就是自然的科学,是自然的女儿,因为绘画是由自然所诞生。”大自然成为郑春辉最好的老师,让他迷上了绘画。当同龄的幼童还在以捉蝉扑蝶为戏时,五岁的小春辉却已经用粉笔临摹身边的景物了。随着年齿渐长,念小学时已经画的有模有样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调整宗教政策,在“十年动乱”期间凋弊的庙宇纷纷重修。他老家风景名胜区钟潭山的一座庙宇重修竣工,只待寺门上绘上“寒山”和“拾得”两尊像即可“开光”,却因四处请不到画师而耽搁了。情急之下,有人向管事的推荐了十四岁的郑春辉。事出无奈,信疑参半的管事也只好同意让郑春辉试试。殊不知这一试,还真行呢!在一个十四岁少年的笔下,“寒山”和“拾得”两位小沙弥的形象,一改传统的肃穆庄重而多了几分俏皮活泼。小山村出了一位无师自通的小画师,成为方圆十里的一段佳话。
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已孕育了少年郑春辉成为画家的梦想。但并不宽裕的家境,却无法支撑他拜师学画。初中毕业以后,家里让他跟着叔叔去当泥水匠,学一门以后养家糊口的技艺。这与他心中的梦想,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残酷的现实,让他陷入迷茫痛苦之中。知子莫若父,深知儿子心思的父亲,改变了主意,托人送儿子到木雕名匠辈出的黄石后洋拜师学艺。这一去如鱼得水,海阔天空,郑春辉的绘画天赋让自己学起木雕如虎添翼,很快就从师兄弟中脱颖而出。
出师后,他凭籍精湛的技艺,被泉州木器厂聘为技师,雕作出口创汇的工艺品,一个月能挣得300多元工资。而当时一位正科级干部,月工资也就50 多元呢!如果就这样埋头苦干下去,可保一辈子衣食无忧,但心中有梦,何处寄托?他在泉州干了几年后,毅然辞掉这份薪俸优渥的工作,投身莆田木雕名家方文桃(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门下研修。1996年,羽翼已丰的郑春辉自立门户,创办腾辉工艺厂。十载砥砺,已成翘楚,他的工艺作品很快走俏海峡两岸三地,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在业内同仁心目中,郑春辉已然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了。论“名”,他获得国家级奖项不计其数,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只是假以时日而已;论“利”,他从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财富。但是,其人志不在此,他所不懈追求的是艺术女神的垂青。
在木雕行业,流传有这样一副对联:能工妙手求刻鹄,哲匠文心重雕龙。一般的能工巧匠满足于“栩栩如生”之类的“刻鹄”,但制作出来的只是工艺品;而艺术品的创作就不再是简单的仿摹活动,而必须是具有文化哲学思考的、用雕刻语言传达人的精神信息的“文心雕龙”。但凡大师哲匠,都有一颗独特审美思维的“文心”。郑春辉在中国工艺美术权威杂志《雕塑》2008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论文《师古人 师造化 求独创》,引用一代艺术宗师张大千的名言为题,清晰地表达了他的艺术宣言。
与技艺型的能工巧匠不同,郑春辉善于从古典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营养。他对古典诗词名作的熟稔与理解,让受过中文专业高等教育的笔者惊叹不已。与之晤谈中,每每信口诵出诗词名句,让笔者受其谈锋导引,重返久违的唐诗宋词意境之中。正因为此,品读他的木雕作品,总能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审美感应。传统文化的滋养,让他的艺术创作渐入佳境。在为一位台商创作一块台湾桧木浮雕时,他发现雕材的右上角有金黄加桔红的色块。如何因色取巧?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诗句给了他灵感。他把作品构思成《轻舟已过万重山》,利用雕材上的色块形成彩霞满天的画面效果,富有创意地演绎了抒情主人公的胸臆,让台商叹为观止。
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性,郑春辉深谙此道。莆田传统木雕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圆雕、精微雕、透雕技法是重要因素。而在工艺美术大师辈出的“木雕名城”,许多名家运用圆雕技法刻画人物形象已达炉火纯青。郑春辉觉得,跟在他们后面学步无法讨好,也有悖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决意独辟蹊径,探索一条运用精微透雕技法,效仿中国画写意笔法,表现山水田园风光的木雕创作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春辉创作的山水田园木雕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得到专家同仁的高度肯定,在全国性的大展中频频获奖。国画大师范曾在鉴赏过郑春辉的作品后,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次南下广东东莞参加艺术活动,特地辗转打电话找到郑春辉,让他飞抵东莞与其见面。在长达40分钟的晤谈中,范老循循善诱,勉励有加,教诲他跳出传统木雕重形体轻神韵的窠臼,注重从古代文人画中汲取艺术养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郑春辉受宠若惊。感动之余,奉上自己得意的珍贵木雕作品以表谢意,被范老笑拒:“欣赏你的作品,但不接受你的礼品。”
创作山水田园风光的艺术探索,让郑春辉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潜心品赏《家园》、《诗韵江南》、《桃花源》、《故园山水梦中诗》、《幸福家园》、《故乡》、《春回大地》、《白云深处有人家》等佳作,你会觉得唤回了历史记忆,顺应了反思发展理念的心理需要。不是吗,随着欣赏的目光缓缓地游移于这一幅幅旖旎多姿的画面,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古代诗人描绘的田园诗意境,会在你的脑幕次第展开,让你的心灵经历宁静与洗涤后,油然而生慨叹:久违了,我的美丽家园记忆!这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的绿色家园,曾经是造物主给我们的恩赐。诗意地栖居在这样的家园,才是幸福的,和谐的,美丽的!
郑春辉通过自己的木雕作品,呼唤感恩自然,敬畏自然,唤回美丽田园记忆,引发我们心灵的共鸣:是时候摒弃工业文明中的浮躁与喧嚣,从钢筋水泥森林中突围,重新认识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善待我们的地球,善待我们的家园,让世世代代都能够诗意地栖居!(林予)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