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抗元英雄黄孔应
【发布日期:2010-12-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听朋友说,莆田壶公山有座名山宫,宫庙里奉祀一尊菩萨,人们称之为黄帅爷,是妈祖的护法将军。宫庙中殿有副槛联“心有神有有求必应,心灵水灵灵应其求”,说的就是黄帅爷神灵的显赫。千百年来,壶公山麓十几个乡村非常信仰黄帅爷,共同把他当作主神供奉,并且莆田还有很多寺庙有黄帅爷的分灵。
据说黄帅爷诞辰是农历八月初八,但每年庆典活动从八月初一就开始,黄帅爷金身要从名山宫起驾,轮流巡游壶山麓十几乡村直至十七日回宫。今年八月初一日,我们驱车前往壶公山,一路上人流如潮,方圆数十里村村张灯结彩,处处彩旗飘扬。刚到山脚下,就听到礼炮鸣响,锣鼓喧天。黄帅爷起驾出宫了,只见身穿战袍的黄帅爷威武凛然地坐在八抬大轿上,在执事八班的簇拥下缓缓前行,数千乡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擎大香恭恭敬敬地跟随着,几十支文艺队唱呀跳呀尽情表演,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充满壶公山麓。沟尾、黄头埔、效津洋、新塘、善乡、西埔、溪边、下张等十几乡村家家摆筵设宴,户户接驾朝拜。黄帅爷出巡整整十七个日夜,这是莆田民间一个最具民俗特色的活动。如果不亲眼去看一看,很难相信这一带乡民对黄帅爷的崇拜比西方人崇拜上帝还要狂热。
. 名山宫位于鼎脐山与壶公山东北麓的交际处,坐西朝东,背靠巍峨的壶公山,面向一马平川的兴化平原,处于连脉中央的名山宫与左右两边的钟山、鼎脐山连为一体,远望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蝙蝠。名山宫,全称名山神应庙,创建于宋代。据传宋大观年间大坂村郑御史受妈祖神灵指点入宫治愈太后怪病,后奉旨回乡于壶公山建造神应庙,奉祀妈祖,至今御赐“名山神应庙”匾额还高悬在庙宇正门之上。
名山宫为二进五间厢结构,古朴、壮观。庙宇前数十丈深的大峡谷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地势险要。从山门进去,经过阔大的石埕,登上滢丽的拜亭,就见到正殿前“仰望高贤”的匾额和两边的槛联,上书“派衍江西吉水传家馨世德,官盖莆郡名山为帅报亲恩”。正殿帐前上方悬挂 “护国庇民”横匾,奉主神妈祖,旁祀黄帅爷。正殿北厢祭祀帅父帅母,神龛上方悬挂“義方是训”横匾。宫庙中的董事们热情接待了我们,听说我姓黄,他们就七嘴八舌向我们讲述黄帅爷的传奇故事。
黄帅爷,姓黄名孔应,江西吉水县人,生于南宋乱世时期,其父在乡村当私塾先生。父母家教甚严,常以義方志节教育子孙,从小就给他讲述历代忠贞报国、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 他在“教化第一,忠孝无双”家风熏陶下,从下就立下了要传承祖德、报国护民之誓言。他在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提为都统将军。南宋末年,他毅然告别父母妻子,与陆秀夫,张世杰一路护卫南宋小朝廷南逃。经壶公山北麓玉岐山下祥云殿到名山宫,少帝赵昺夜住神应庙后面山坳的白云寺,黄孔应带兵驻守神应庙。是夜,陆秀夫、张世杰、黄孔应等回顾了保驾南撤的坎坷历程,感慨万千,题诗《夜宿白云寺》于白云岩上:“松花冉冉点苍台,屋角梧桐次第开。人倚栏杆犹未去,一双白鹤破山来”。 面对一路上元军烧杀掠夺留下的残墙断壁,成千上万的逃难的人群,黄孔应万分悲痛,义愤填膺。他想起了儿时父母的教诲,下定决心要象岳飞那样精忠报国,誓死抗元扶宋。没过几天,元兵追至,黄孔应挺身而出,请命留守应神庙,抵御追兵,掩护陆秀夫、张世杰护驾南撤。
南宋小朝廷撤离壶公山之后,黄孔应带领官兵到各村,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上山避难,同时组织村中青壮年拿起兵器把守狭险路口。不久,兴化城被攻破.元兵追至壶公山下,黄孔应率部迎击元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激战,杀敌无数,大宋官兵也损失殆尽,黄孔应退守名山宫。元军围住名山宫,逼其投降。此时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相继沦陷,南宋将官纷纷投降,黄孔应若选择投降,既能苟全生命得到一官半职,也能回江西与家人相伴终生,但黄将军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他在得知帝昺崖山蹈海殉难后,悲愤交加,毅然投井殉国。
黄孔应为了抗元扶宋血洒壶公山,魂断兴化大地,可歌可泣。当地乡民特地为他雕塑金身,尊称黄帅爷,供奉在神应庙中,其父母因教子有方列祀正殿北厢。神应庙因黄孔应的英名更神了,此后人们就呼称神应庙为名山宫。传说黄帅爷投井殉难之时,妈祖显灵引其英魂附在金身之上,并收为护法将军,九华山与壶公山陈、胡二仙为其超度递入仙班,以“宋统制兵马都元帅”威镇名山。黄孔应殉难之井称为“帅井”,井水终年清澈甘甜,饮之能除病消灾,井边有一石龟碑,上书“帅爷井”,龟脚垫着两块金砖,摸摸龟脚龟碑,健康长寿发财。“帅爷井”四周松树,本来开花只生二蕊,自黄孔应升天后花开生三蕊。
壶公山四周民众出于对黄孔应这位报国庇民英雄的无比崇拜,尊崇他为地方的保护神。“村民遇难求帅爷,黄公驱邪保平安”,在名山宫,我又找到了黄氏族谱里光辉的一页。回首仰望金碧辉煌的名山宫,我看到了黄帅爷的英雄形象如同巍峨的壶公山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黄金宝)

分享至:
打印】  【关闭